分享

参加文学之星征文,认真听一些专业指导

 左手作文法 2025-05-08 发布于浙江

看文学之星征文,有一个清晰的感受:在写之前,认真听一些专业指导还是有必要的。不管直播课还是指导文章,那些听进去的,就有“鹤立鸡群”的感觉。

【一】

将文章按大致来分类,做一个梯度。

第一大词类,告知类,口号类,拼盘类。比如,教育、交通、环保、国防,什么都能谈。你说,一个小学生,如果没有特别的爱好,对这些方面能有多少了解呢?但这样的写学生就是多,就跟领导做报告一样,指点江山。坚持,努力,奋斗。

第二化大为小,写自己身边的东西了,比如校园、家乡。范围是小了,但仍是告知类。置身事外跟你讲。就是介绍未来发达得不得了,与2025年相比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像我们看阿凡达的那种感觉,异域。

第三写体验稿。在“2035年的来信”中,体验给你看,仍是写自己身边的东西,但像镜头一样自拍给你看。这样文章就多了一些“血肉”。

第四现在+得到一封信+看完信发表一点感受。就是把信件嵌入在其中。称之为嵌入式,“文包信”。

第五把这封信分成几段与现在穿插。读一段信,穿插一点点评。这个要点水平的。

第六以上是信件为主体的。以下就不是了。直接就叙事,写一个故事。按自然时间顺序展开。或是科幻类的,或是亲情类的。

第七叙事。但有悬念到最后才揭开,比如像我写良渚玉琮那样。这就有设计了。这样的作文很少很少很少。【链接】短篇穿越小说《玉琮奇事》

第八叙事又有哲思。很少很少很少。

以上八种是一个大致的分类,从简单的拼盘式到有难度的链式。

在每一类当中,当然又有分类。

比如叙述者的不同。

比如这封信是谁写来的?是将来的“我”,是宠物猫,是一棵树,是一件文物,是一种珍稀动物,是一个机器人……各式各样。有的选择就搞得很偏门,真的没必要。有的选了家乡特色来写,比如某个非遗项目,比如某个风景名胜,这是好的。大多数是没有特色的。

比如语言的功力、风格不同。一句话百样说。同样一个意思,有人讲的就是比别人好。

鼓励用AI。

但是,至少要改一改,把“人味”改出来。

有不少作文,我相信连作者自己都读不懂,读不通,但就这样投稿了。也就是说,他对AI写的或修改的文章,没法判断了。AI写文章,词与词之间的连贯,是按概率大小来的。有的地方是完全不通的。

要使用工具,而不是被工具使用。这是一个提高你写作水平的锻炼机会。太多文章,已经完全脱离了“学生写”,成了一种经营,这种脱离了写作的做法,即使得奖了,又能怎么样呢?对学生有益吗?

第一点,一定要讲一点逻辑。比如,为什么要写信给你,而不是给别人?这得在文章中做出解释。

第二点,追求一点意义。你写这个文章想表达什么?对读者有什么启示吗?

参加征文,不同于平常的习作。

【链接】文学之星征文指导:2035年的来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