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 ![]() 夫天下兴亡,非独天命,亦在人事。唐季朱温者,砀山一布衣,初从黄巢为盗,后降唐室,终篡其祚。其行也暴,其志也诡,然观其屠戮世族、摧折门阀,实启寒门进身之机,变千年世袭之局。今述其迹,参稽旧史,辨其功过,以明乱世嬗变之理。 朱温,砀山午沟里人也,家世寒微。父诚,乡塾先生,早卒;母王氏佣于富户刘崇,育三子。温少顽劣,乡人目为“朱三无赖”。及长,与兄存投黄巢军,以骁勇闻。巢陷长安,授同州防御使,然屡为王重荣所败,遂降唐。僖宗赐名“全忠”,授宣武军节度使,镇汴州。 温据汴州,内修甲兵,外结强藩。时中原板荡,温破秦宗权、并时溥,兼郓、兖诸镇,遂成中原霸主。光启三,救唐昭宗于凤翔,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势日炽。 唐季世族,犹踞朝堂。崔、卢、李、郑、王五姓,垄断科举,视寒门如草芥。温尝赴试不第,深恨之,谓左右曰:“朱门蠹国,当以血涤!” 天复四年,温遣朱友恭弑昭宗,立哀帝。然士族公卿犹不屈,宰相崔胤、裴枢等屡阻其篡谋。温怒曰:“此辈衣冠禽兽,岂知刀兵之利?” 天祐二年,彗星现,温借天象诛异己。五月,贬裴枢、独孤损等三十余臣;六月,缚至白马驿,逼其自尽,余者尽投黄河。临刑,裴枢叱曰:“汝本砀山贼,安敢辱士林!”温笑曰:“清流乎?今为浊流矣!”史载“天街踏尽公卿骨”,七百年门阀,一朝倾覆。 温令焚世家族谱,掠藏书,分田宅。弘农杨氏三十万卷典籍,十不存一;清河崔氏改姓遁世,范阳卢氏鬻饼市井。昔者“五姓婚媾,耻与他姓为伍”,今竟“朱衣换青袍,世家成贱隶”。 天祐四年,哀帝遣薛贻矩献传国玺。温佯拒,百官三劝乃受。四月,即帝位,国号梁,改元开平。禅让之日,洛阳至汴州驿马不绝,史讥“跑步禅让”。 温集权术有三: 一曰削藩——分封亲子为节度使,养子朱友文掌东都; 二曰敛财——设“三司都制置使”,独揽盐铁、度支、户部; 三曰辱士——以优人张廷范为太常卿,践踏礼法。 温官衔累牍,冠绝唐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梁王、食邑万五千户……”然温嗤之:“虚名何益?唯'皇帝’二字足矣!” 温七亲子皆庸碌,独爱养子友文。友文妻王氏有殊色,常侍寝侧。乾化二年,温病笃,密嘱王氏召友文。次子友珪闻之,恚曰:“老贼传位优伶子,吾宁死乎!” 是年六月,友珪结左龙虎军韩勍,夜闯寝宫。温绕柱而走,力竭仆榻。马夫冯廷谔刃透其腹,肠流而毙。温临终骂曰:“逆子!天地不容!”友珪裹尸藏殿,秘不发丧,矫诏杀友文,自立为帝。 白马之祸后,世族再无余烬。宋初科举大兴,范仲淹、欧阳修辈以寒门致相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遂成常态。 五代诸帝皆起行伍,文臣沦为幕僚。至宋祖“杯酒释兵权”,方重归文治,然士族已不可复振。 欧阳修斥温“弑君篡国,豺狼之性”;司马光叹“门阀既倒,寒士得伸”。清儒王夫之论曰:“朱温之暴,甚于黄巢;然其摧枯拉朽,实开三百年新政。” 妮妮曰:观朱温一生,可析为三: 一曰时势所造——唐室朽蠹,藩镇割据,非温亦必有他人代唐; 二曰私怨泄愤——少时见辱于世族,得势则尽屠以快意; 三曰历史诡谲——暴行竟成寒门阶梯,篡逆反启科举新章。 昔司马迁云:“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朱温之变,岂非天人之际耶?当其屠戮白马,黄河为之赤;及其身死子手,汴梁为之喑。然门阀既灭,华夏文明竟得脱胎重生。后世读史者,当鉴其残而思其变矣! 赞曰: 砀山无赖起蒿莱, 挟帝屠臣震九垓。 白马血污清流尽, 黄河泪涌浊波哀。 寒门自此通天路, 世族终成劫后灰。 若问千秋功罪事, 汴梁残月照荒台。 |
|
来自: 激扬文字 >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