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些老铁私信我,表示自己在工作上很迷茫,不知道前路该怎么走。 我明白,现在大环境不算太好,大家的工作或多或少会被波及到。 最近我跟几个朋友聊天,得知, 有一年被裁3次的; 有年初被裁员后一直没找到合适工作的; 有部门大领导换人,整体非常卷,被卷的非常压抑,在离职的边缘反复崩溃的; 有公司走下坡路,大家不得不表演加班,HR每晚不定时巡视,抓拍谁不在工位上来扣绩效的..... 针对目前的状况,有个网友的评论很精妙: 现在就业就像千军万马找屎吃,找不到的被饿死,找到的被恶心死..... ![]() 如果有老铁也正淋着人生的暴雨,请不要疯狂责怪自己没长出避雨的鳞片,不要自我PUA, 不要妄自菲薄,不要将所有的问题都指向自己; 那些被现实撞碎的期待、在迷茫中打转的昼夜、被社会时钟敲打的焦虑,不过是我们成长过程中要经历的一次次破茧的过程; 只有停止用「不够好」的刀锋雕刻自己,才会看见自己身后那对隐形的翅膀; 要无条件地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渡过目前的困境。 我有个小想法: 各位老铁如果有关于职业选择或者转型的问题,可以把自己的现状和纠结点写下来,发邮件给我【我的邮箱是chasedreamermumu@163.com】,我的一些微小的经验或许可以提供到一点帮助: 因为我的职场经历算是比较“丰富”, 毕业六年我换了6家公司,有主动换的,也有被动换的, 频繁跳槽有好有坏: 坏处是, 简历会花,用人单位会觉得我没有在一个行业深耕,对行业的理解会比较浅; 好处呢, 是我近期才慢慢感受到的, 那就是,我在比较短的时间体会到了不同的公司和行业的生态。 我的岗位基本没变过,不是财务分析,就是财务BP,但我每次跳槽都会换一个行业,我呆过传统行业,也呆过互联网,呆过民企,也呆过外企,呆过公司蓬勃发展的阶段,也呆过公司走下坡路的阶段。 站在现在这个时点来看,那些不同的经历被串联和对比起来,反而让我对财务分析的理解更进了一步。 比如,为什么A公司的财务总监非常看重现金流的预测,而B公司从来没让我做过这个玩意儿? 比如,为什么C公司的财务分析模型非常重视LTV,不看重当下是否赚钱,而D公司完全不在乎LTV,就是要当下就盈利? 比如,为什么E公司的财务核算的规范化程度如此高,管理报表可以根据核算账套简单的科目匹配就可以完成,而F公司的账务一塌糊涂,每次做管理报表都要在原始账中挑挑拣拣,各种人工eyelookup才能勉强出具一份初具人形的管报? 不过, 我写这些好处,不是让大家来学我频繁跳槽, 因为公司要的是员工,不是跳蚤。 ![]() 站在目前这个时间点,我也没有再继续频繁跳槽的想法了,因为财务部的职能不仅仅是分析,当在一家公司呆的时间比较短的时候,可能只能熟练掌握自己这一亩三分地的内容,比较难延伸到其他领域,我目前计划是深耕一家中型公司,由点及面,深入了解分析之外的领域,完善我自己的知识结构。 最后,关于邮件的几点说明还请各位老铁注意一下: 1.之所以选择邮件,是因为我感觉微信交流的效果一般,可能微信这个平台更适合比较简短的碎片化的交流,很多老铁发的微信消息也比较碎片化,我很难获取比较全面的信息,相比之下,还是邮件这个形式更好一点; 2.我会尽量回复大家的邮件,但无法保证及时回复和每一封都回复,因为我自己也还有主职工作,时间并不充裕; |
|
来自: 徐甘木finance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