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学勤:清华简《筮法》与数字卦问题

 知足常乐lthdcv 2025-05-09 发布于安徽
李学勤:清华简《筮法》与数字卦问题

1978年冬,张政烺先生在吉林大学古文字学术讨论会上发表了题为《古代筮法与文王演周易》的讲话[1],其中论及的所谓数字卦问题,在学术界热烈讨论已有三十多年。近期有一些论作,对数字卦问题的若干基本概念作了比较深入的检讨,就如何认识数字卦从方法论角度进行反思[2]。这无疑是非常有益的,但是由于所依据的材料的限制,仍不能对数字卦做出正面的系统破解。

目前正在整理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中,有一篇占筮方面的专书,我们试题之为《筮法》。简文详细记述了占筮的理论和方法,并且列举了许多数字卦作为占例。这些数字卦的结构,与天星观简、包山简、葛陵简等楚简所载实占的数字卦,形式基本一致。因此,《筮法》的出现,可能为数字卦的研究打开新的局面,也将给易学的进展带来新的契机。

《筮法》简保存良好,没有明显缺损。入藏时,简册的前半部分已经分离散乱,后面部分仍保留原来成卷的状态。简长35厘米,共63支,每支简尾正面有次序编号,所以在简的编排上没有疑难。简上的文字是分栏书写的,还插有图形,整篇看来很像是一幅帛书。整理时按照文字的内容、位置和行款,暂分之为30节。

简文有一段韵语说:

各当其卦,乃力(扐)占之,占之必力(扐),卦乃不李学勤:清华简《筮法》与数字卦问题(忒)。

“扐”是蓍草占筮过程中的一种程序。《周易·系辞》云“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是学易占的人都熟悉的。《说文》即释“扐”字为“易筮再扐而后卦(挂)”。《筮法》的具体占筮程序容或与《系辞》不同,但其间有“扐”,可知一定是用蓍草的占法。

《筮法》将所占问的事项分为十七类,称做“十七命”:

凡十七命:曰果,曰至,曰享,曰死生,曰得,曰见,曰瘳,曰咎,曰男女,曰雨,曰取妻,曰战,曰成,曰行,曰雠(售),曰旱,曰祟。

这可与《周礼·大卜》对比。《大卜》云:“以邦事作龟之八命:一曰征,二曰象,三曰与,四曰谋,五曰果,六曰至,七曰雨,八曰瘳,以八命者赞三兆、三易、三梦之占。”“八命”用于龟卜,也通用于占筮,《筮法》的“十七命”不少与“八命”同名,可能即自之扩充发展而来。

“十七命”在简文中都有对应的专节,只是次第和上引有异,同时把“雨”、“旱”合作一节,另加“李学勤:清华简《筮法》与数字卦问题(弁)”一节,合起来仍为“十七命”。

简文“十七命”各节都列出数字卦作为占例。所有的数字卦,都是并行的两组六画卦,也可看做四个三画卦。例如“死生”一节,有两个数字卦的占例,一个是:

李学勤:清华简《筮法》与数字卦问题

又一个是:

李学勤:清华简《筮法》与数字卦问题

然而完全不出现六画卦即别卦的卦名,也不用任何卦爻辞,正与天星观等楚简所见一样。

三画卦即经卦的卦名,在《筮法》简文中多见。艮、巽、兑与震(一部分)是楚文字相应写法,没有特异之处。乾,《说文》从乙倝声,简文只作“倝”,是假借字。离,简文作“罗”,同于马王堆帛书《周易》,也系通假。坤,简文作“李学勤:清华简《筮法》与数字卦问题”,是《归藏》特有的写法[3]。也见于碧落碑及《汗简》,推测都是来自《归藏》。坎,作“李学勤:清华简《筮法》与数字卦问题”,即“劳”字,同于王家台秦简《归藏》,辑本《归藏》作“犖”[4],《周易·说卦》第五章称坎“劳卦也”。从这些,已可看出《筮法》经卦卦名近于《归藏》。

《筮法》卦名近于《归藏》,还表现在其震卦有时作“李学勤:清华简《筮法》与数字卦问题(来)”。按辑本《归藏》震卦作“厘”,与“来”均为来母之部字。简文以震为来,和坤、坎的异作同样,是与《归藏》有关的明证。

在《筮法》简里,还发现了一幅八经卦分配于八方的卦位图(封三),乃是迄今所见最早的卦位图。读《周易》的读者都熟悉,《说卦》第五章叙说卦位,如依汉以前图例,以南方为上,就可绘出这样的卦位图:

李学勤:清华简《筮法》与数字卦问题

用宋以下易学的话讲,这便是后天卦位。《筮法》的卦位图,方向是明确的,在其最外周中间标有:

东方也,木也,青色。

南方也,火也,赤色。

西方也,金也,白色。

北方也,水也,黑色。

最外周角隅上则记出四正卦:

奚故谓之震?司雷,是故谓之震。

奚故谓之劳?司树,是故谓之劳。

奚故谓之兑?司收,是故谓之兑。

奚故谓之罗?司藏,是故谓之罗。

这有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意味。再看该图次外圈的八卦,对比依《说卦》画的卦位,劳(坎)罗(离)两卦的位置背反。

我最初看到这幅卦位图,猜测是把数字卦这两者画错了。后来细绎简文全篇,才知道许多地方都同卦位图息息相关,图上的卦位并无误绘之处。例如论四季八卦所应吉凶的一节,现用表的方式表示是:

李学勤:清华简《筮法》与数字卦问题

很明显,劳(坎)对应南方的夏,罗(离)对应北方的冬。

在卦位图的中央,又套绘了一幅人形的图像,人体的不同部位标示有经卦,这是所谓“近取诸身”,现试称为人身图。查《说卦》第九章说:“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和人身图比较,七卦都彼此相合,唯有离卦不在目而在腹下。差异又出在离卦,不知与卦位图的特点间有没有联系?

让我们再回到数字卦这个概念本身上来。

前些年,我曾一度猜想楚简所谓数字卦其实都只是卦画[5],如今见到《筮法》,知道想法是错误的。简文中有“爻象”一节,附十二支与数字爻的对应表:

李学勤:清华简《筮法》与数字卦问题

表中“九”、“八”等都是爻,写法也同于数字卦(如“六”作李学勤:清华简《筮法》与数字卦问题,“五”作×),由此确证数字卦是以数字构成的卦。

从简文卦的结构看,一是阳爻,六是阴爻,都是多见的常态;而同样相当阳爻的五、九,相当阴爻的四、八,则比较少见。简文专述了后者的爻象:

八为风,为水,为言,为飞鸟,为肿胀,为鱼……

五象为天,为日,为贵人,为兵,为血,为车,为方,为忧、惧,为饥。

九象为大兽,为木,为备戒,为首,为足,为蛇,为曲,为玦,为弓、琥、璜。

四之象为地,为圆,为鼓,为珥,为环,为踵,为雪,为露,为霰。

这在文例上很像《说卦》的第十一章,不过《说卦》讲的是卦象,这里却是爻象。

上引简文以八、五、九、四为序,或许还有深意。看现已发现的楚简实占的数字卦,除常见的一、六外,八较多,五次之,九更少,四则尚未见到,这或者不是偶然的。

关于五、九是阳爻,四、八是阴爻,《筮法》简文有一系列实例,这里试从“得”节中择引一例:

李学勤:清华简《筮法》与数字卦问题

其解说云:

叁男同女,乃得。

按《说卦》第十章称:“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这被称作乾坤六子之说。上引数字卦用简文卦名转写,即是:

震 劳

巽 震

劳(坎)是中男,两震是长男,巽是长女,故云“三男同女”。乾坤六子说在简文中的运用,此外还有不少例子。

由“得”节“三男同女”这个占例,又可知道,其左下巽卦的第三爻九确是作为阳爻的,这只是类似情形的一例。五、九和一同样是阳爻,四、八和六同样是阴爻,在若干占例中得到证实。

从这一类占例还可说明,这种数字卦与《左传》、《国语》所记占筮的“卦变”现象其实并不相干。这里没有本卦、之卦的区别,反而是将两组四个三画卦即经卦综合起来考察。简文把四个经卦称为“四位”,是过去我们完全不了解的。

在以上的讨论中,大家肯定会发现,《筮法》与传世的《说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熟悉有关学术史的人们应该记得,终身精研易学的金景芳先生,在他晚年的专著《〈周易·系辞传〉新编详解》一书里,指出《说卦》中有《连山》、《归藏》的遗说[6]。现在我们看到《筮法》同《归藏》也存在相当密切的关系,应该叹服金景芳先生的卓见。

注释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出土简帛与古史再建”(09JZD004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中华文明探源及其相关文物保护技术研究”项目课题“古代简牍保护与整理研究”(2010BAK67B14)以及清华大学自主科研项目“清华简的文献学、古文字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吉林大学古文字学术研讨会纪要》,《古文字研究》第一辑,中华书局,1979年。

[2]例如邢文《数字卦与〈周易〉形成的若干问题》,《台大中文学报》第27期,2007年;王化平《〈左传〉和〈国语〉之筮例与战国楚简数字卦画的比较》,《考古》2011年第10期。

[3]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经编易类《归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4] 同[3],引李过说:“犖者,劳也。”

[5] 李学勤《周易溯源》,第280-284页,又“重印附记”,巴蜀书社,2011年重印本。

[6] 金景芳《〈周易·系辞传〉新 编 详 解》,第 184-191页,辽海出版社,1998年。

见《文物》2013年第8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