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团队的原则:五不,五多

 管理简单有效化 2025-05-12 发布于河南
图片

管理团队的原则:五不,五多

管理的目的就是带领团队,共同努力,拿到共赢的结果,所以说,做好管理、带好团队,请谨记以下“五不、五多”团队管理原则:

❶  五不

1.不否定下属的改善建议

管理者的使命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把团队带“活”,唯有如此,才能带领团队拿到更多的成绩,创造更多的效益。

带“活”团队的含义就是让团队在工作中的思路更加开阔、在工作中的思考力更加活跃,才能让团队在工作中持续完善工作任务,提高执行的动力与质量,保证拿到满意的结果,只要下属在工作中提出改善建议,不论改善建议成熟与否,不论改善建议是否适宜,不论改善建议可不可行,管理者都不要否定下属的改善建议,都不要打击下属提改善建议的动力,而要给与充分的鼓励,增强下属提建议的自信与意愿,甚至要感谢下属提出改善建议。

若下属提出的改善建议确实存在不足或缺陷,管理者也不要急于否定,甚至指责,可以耐性听完,然后与下属一起讨论修正完善,增强下属的荣誉感与成就感。

若下属提出的改善建议确实很好,管理者更不要怕下属强过自己,风头盖过自己,而应该从内心由衷地感到高兴,因为下属的成长与进步就是管理者的成长与进步,属于一荣俱荣的效果。

2.不做下属的分内工作事项

管理者不是过多地干预、不是完全控制,而要给予下属充分的发挥空间,而要充分信任下属的工作能力,而要让下属学会独立完成工作,这样下属对自己会越来越具有信心,会越来越具有动力,所以,作为管理者,不要做下属分内的工作事项,更不要对下属分内的工作指手画脚、说三道四,可以在下属的执行过程中予以观察关注,可以在下属的执行过程中给与鼓励支持,可以在下属的执行过程中提供资源。

作为管理则者,若习惯性做下属分内的工作事项,实则就是越位、错位,不仅大大降低了管理者的威信、威严,更会严重打击下属的执行思考力、执行主动力,让下属在工作中越来越缺乏活力而过多产生依赖性、越来越不信任自己,导致所有的工作都会出现“等”,管理者不发话,下属就不执行,纯粹变成了“机械”,导致“管理者事必躬亲”、“管理者事事过问”、“管理者事事插手”,否则就会出现“事事无果”、“事事出错”,最终出现的结果就是:管理者累而无功,下属闲而有抱怨;管理者没有面子,下属得不到成长;管理者怨下属,下属恨管理者,一损俱损的双败的局面。

3.不忽视下属的工作进步

管理者的使命不仅要让自己对工作、对团队更有信心,更要让下属对工作、对团队更有信心,唯有如此,才会实现“共赢、多赢、久赢”的目标,才会有效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才会有效提高团队的战斗力与竞争力,所以,管理者要善于发现下属的工作进步、要关注下属的工作进步,并给予及时地肯定与表扬,不论下属的工作进步大与小,不论下属的工作进步快与慢,都要给予肯定与表扬,以增强下属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以增强下属的工作改善意识与问题意识。

4.不忽视下属反馈的问题

管理者是人,不是神,不可能每项工作都能考虑得非常周到全面,为了有效降低工作中的失误与损失,为了保证工作的执行质量与效益,最好的办法就是调动起团队每个人都能主动思考工作、都能积极改善工作,以确保工作拿到预期的成果。

在工作执行过程中,管理者不要忽视下属反馈的任何问题、不要轻视下属反馈的任何问题,而要重视下属反馈的任何问题,并引导下属思考想办法消除问题,激活团队在工作执行中的思考能力与完善能力。

5.不越位指挥团队的工作

团队管理是有层级的,任何人都要尊重团队的层级关系,任何人都要遵守团队的层级规则,唯有如此,才会让团队的执行更加有序、有效,才不会因为错位、越位等异常的指挥行为而导致团队内部出现错乱、混乱的情况,才不会因为错位、越位等异常的指挥行为在团队内部引起内耗、躺平的异常现象。

所以,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千万不要出现越位指挥下属的情况,可以越位检查、可以越位观察、可以越位关注,但不要越位发话、不要越位指挥,否则就会导致:

下属不知道应该听谁的、不知道听谁的对,轻则出现“等”的浪费,重则出现“走人”

下属的直属领导内心产生抵触、反感,甚至在管理工作中出现摆烂、躺平、惰性等异常现象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执行力越来越缺乏,最终变成一盘散沙。

❷  五多

1.多鼓励下属的工作信心

下属在执行工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问、困惑,内心更希望得到管理者的帮助与支持,以期望实现预期的结果,同时又不希望自己在管理者面前显得“无能”。

所以,管理者要学会“巧帮助”、“巧支持”,引导下属思考遇到的疑问、困惑,鼓励下属思考遇到的疑问、困惑,激活下属的思考力、引导下属的思考力、拓宽下属的思路,让下属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解决疑问、困惑的方法或方案,哪怕下属最终想到的解决方法不完美,但只要能解决疑问、困惑,管理者都要予以鼓励肯定,千万不要直接否定或指责,目的就是鼓励下属的工作信心。

2.多肯定下属的工作成绩

管理者带领团队的使命是让团队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优秀、越来越具有战斗力,以持续实现团队共赢的目标、持续创造团队共赢的荣誉,所以,管理者要善于发现下属的工作成绩,要多肯定下属的工作成绩,不论下属通过什么办法取得的工作成绩,都要予以肯定表扬,唯有如此,才能更有效地激发下属在工作执行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才华、充分借助身边的资源、充分调动自身的思考能力。

管理者一定要谨记“优秀的下属是肯定出来的,是激励出来的,不是打压出来的,更不是无视出来的”。

3.多引导下属的思想认知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成果。

管理者的作用就是引导扶正下属的思想认知,防止下属的思想认知出现偏离、偏差,防止下属的思想认知出现与团队的理念、追求背道而驰的情况,导致团队的力量不能达到“往一处使、朝一处用”,而出现团队的“力量”四分五裂,致使团队的业绩战车“不进则退”的情况。

管理者要观察关注下属的思想动态变化,及时予以疏通引导,帮助下属消除思想上的迷茫困惑,帮助下属驱除思想上的杂念歪念,予以扶正,确保下属的思想认知与团队的理念保持一致,实现“上下同欲、上下同向”,顺畅有效实现“团队共赢”的目标。

4.多聆听下属的工作建议

管理者只有充分调动下属的力量,才能更有效保证团队的执行质量与效果,才能带领团队拿到预期的结果,创造更多的价值与效益;其次,团队目标的实现,必须要依靠团队的力量而不是依赖管理者的力量。

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要多聆听下属的工作建议,哪怕下属的工作建议与管理者的初衷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哪怕下属的工作建议与管理者的决定存在相悖的情况,管理者唯有做到这一点,下属才能在执行过程中,更加有动力、更加有意愿、更加有毅力,才能充分保障“预期结果”和“预期目标”的实现。

5.多点耐心督导下属工作

什么是管理?管理就是管与理的有机结合,管的含义包括跟踪监督、指导支持、检查验证。

管理者管好团队,自然离不开对下属工作的监督指导。

下属执行好工作,自然需要管理者的适宜督导与帮助。

管理者一定要谨记管理原则:督导不是干预,督导不是否定,督导不是指责,督导不是插手,督导不是亲为,而是在下属执行过程中:

与下属一同面对执行中的困惑,共同思考讨论解决;

引导下属在执行中的思考思路,确保执行的质量;

给予合理的适当的执行建议,确保执行顺畅有效;

修正完善下属执行的思路或方案,确保拿到预期结果;

指出下属执行中存在的不足或缺失,确保结果的符合性。

图片

1.现场日常安全检查:查什么(九个方面)

2.安全生产难以持续常态化,皆因“六个字”

3.产品质量管理的正确方法:上查源头,下追去向

4.优秀生产管理者的重点工作,不只是抓产量、质量、安全,而是?

5.生产管理重点:三定、三抓、三跟、三保、三给、三协

6.生产管理:八定、七查、五培、五改、三会、两奖

7.管好过程质量,仅靠专业还不够,还需要做到这六点

8.成熟管理者:三不比、三不言、三不忘、三不争

9.管好公司安全生产,还需落实做好的“十项”重点工作

10.现场安全管理:一融、二答、三查、四开、五讲

11.问题反反复复,90%的原因就在这“八个方面”

12.安全生产工作中需落实的六个原则

13.管生产,稳质量,保安全,需要坚持“十好”

14.公司运行不顺的“六不”之因

15.公司管理的“十不”现象

16.“九段式”安全生产管理(Ⅱ)

17.“九段式”安全生产管理(Ⅰ)

18.真正的人才最怕公司内部出现这九种情况

19.带好团队:一定、二理、三管、四不放、五抓、六常、一激励

20.正确对待安全问题:“七字“步骤

21.管理班组现场安全:三阶段、十大关

22.生产班组管理:七确认、二反馈、一询问、一总结、一交接

23.检查现场安全:三防、四要、五变、六验证

24.质量管理中的“十个零等式”

25.“安全生产伪管理做法有哪些?

26.做管理,最可贵的是?

27.管理现场质量与安全,要坚持做到“十度”

28.同样的问题再三出现,一定是管理没做到这五点

29.生产班组长必备的九种能力

30.精准理解6M1E的内涵是管好生产现场的基础

31.管理生产班组安全,除了经常性监督检查,还要坚持做好这六点

32.确保生产过程质量检查的效果,务必坚持做好“八个要”

33.管理上的拖延行为才是公司内部最大的浪费(损失)

34.公司发展最大的阻力就是“伪管理者”,那么“伪管理者”有哪些具体特征?

35.安全生产难持续有效的五点主因

36.对公司伤害最严重的就是 “伪管理”,那么“伪管理”有哪些特征

图片
图片

在学习中思考:将学到的变为自己的;

在思考中学习:将想到的变为真实的;

在学习后实践:将学到的转化为标准;

在实践中验证:将标准落地产生效益;

在验证中复盘:强化认知提升竞争力。

学习—消化—理解—思考—运用—复盘—强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