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气足了,人就瘦了,名老中医的减肥方

 txw40 2025-05-13
大熊敦敏,用经典学中医!

图片

今天给大家介绍几个出自名老中医的减肥方。

图片

一、仙灵芪归汤
仙灵芪归汤,出自《北京中医》杂志,上个世纪就已经在用了,效果是经得起检验的。但前提一定是阳虚体寒,如果体内有热,就不适合。这个方子主要从温补阳气入手,阳气充足,就能把体内的寒湿温化掉,自然就瘦了。这就是中医减肥的思路,减的不是肉,而是寒湿。
仙灵芪归汤:
肉桂3克、仙灵脾15克、泽泻10克、茯苓15克、川断10克、黄芪20克、山药10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泽兰10克。
肉桂是肉桂树的干燥树皮,这种树喜欢沐浴阳光,阳光打在身上暖暖的,所以肉桂阳气很足,它虽然长在下头,擅长入肾,可以补肾阳,实际上心阳肾阳都能补到。
仙灵脾,同肉桂一样,擅长入肾,温补肾阳,堪称一绝。其实也不难理解,我们说阳是小火炉,自下往上温煦着脾胃,所以肾阳充足,脾胃也会暖暖的。
川断,就是川续断,川断性温,温养阳气的同时也是一味常用的补肾要药,肾虚引起的腰痛,经常会在方子里加一点川断,配上杜仲、桑寄生,强壮腰肾,止痛效果非常好。
这个方子以温阳化湿为主,比较适合阳虚之人,阳虚的人,体内的大环境就好比冬天,天寒地冻,吃下去的凉果,喝下去的凉饮,都化不开,最后变成寒湿堆在体内,身体也就越来越沉重。而补火助阳的意义就是让身体摆脱严寒,温暖起来,有了温度,就能把寒湿温化。
一边温化,一边利用茯苓、泽泻利水,把一部分寒湿通过小便排出去。
茯苓既可以作药物,也可作食物,除了祛湿,还能健脾。泽泻利水的功力相当深厚。
山药益气养阴,且药性温和。在这里防止茯苓、泽泻利水太过,损伤阴液。
胖人多气虚。因为气虚,也就更容易被寒邪盯上,寒邪大举侵犯,阳气受损,进而导致阳虚。
黄芪、白术补气健脾,如果一个人体内湿气很重,会阻碍气血循环,在寒湿化掉以后,气血的通路也就打开了,有了前面的药物来开路,补进去的气就能畅通无阻。
既然补了气,自然也不能忘了补血,中医一直在强调,气血不分家。
当归、泽兰补血活血,当归能补也能通。
泽兰以活血祛瘀著称。气血不能很好地运转,产生的瘀血,泽兰可以化。泽兰这味药我们可以把它归到活血的队伍里,也可以归到利水的队伍里,和茯苓、泽泻一起,把寒湿利出去。注意,泽兰和泽泻不要搞混了,泽兰可以活血,女性体内有瘀血,引起的月经不调,闭经,也会用到它。
二、泄浊减肥汤(姚培发方)
组成:荷叶15g,苍术10g,白术10g,姜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5g,竹茹9g,泽泻15g,虎杖15g,薏苡仁12g,玫瑰花9g,木通3g,桃仁10g。
功效主治:芳香化浊,健脾渗湿,降脂减肥。用于肥胖症。作为对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糖尿病的辅助治疗。
方解:本方重在泄浊通络,降脂减肥,故用芳香化浊荷叶为君药,配合苍白术、半夏、陈皮、茯苓、薏苡仁等健脾渗湿化痰之剂,更以木通、泽泻、虎杖、桃仁等活血通利,使湿浊有可减之机,瘀滞有畅通之能,若能配合降脂低糖饮食,则对肥胖症偏痰湿型有明显作用。
验案:马某,男,67岁。初诊:1995年6月24日。患者体肥腹大,动则气急心悸,汗出,伴头晕乏力,胸闷胸痛,腰酸尿多,舌质淡胖有瘀斑,苔根腻,脉细结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房颤、糖尿病史。B超提示:脂肪肝。血压22/13kPa。处方:荷叶、苍术、白术、姜半夏各10g,茯苓、虎杖各15g,生薏苡仁12g,玫瑰花9g,怀山药15g,紫丹参15g,全瓜蒌80g(打),桃仁10g,石菖蒲10g,檀香6g。经月余治疗,体重减轻将近5kg,气急心慌、胸闷、胸痛诸症均明显改善,遂继续调治数月,巩固前效。
按:中医学认为“肥人多痰湿”。本患者素罹高血压病、糖尿病,故肝肾不足,阴虚火旺,日久灼津成痰,且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脾失健运,脾阳失展。姚教授予芳香化浊,健脾化瘀,活血通络。方取泄浊减肥汤化裁,并嘱患者合理饮食与体育锻炼,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方源:《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著名中医学专家学术集成——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家专集》
三、轻身消脂汤(徐涛方)
组成:何首乌、生山楂各15g,白术、泽泻、干荷叶、炒草决明各10g,冬瓜皮30g,柴胡、红参、三七粉各6g,生大黄5g,水蛭3g。
功效主治:健脾除湿,化痰祛瘀。适用于脾湿中阻、痰瘀互结型单纯性肥胖。
症见:形盛体胖,心慌,胸闷,气短,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大便稀溏,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或濡滑。
方解:本证系由饮食不节,积湿生瘀,日久成痰,痰瘀互结,脂浊不化,聚积于内而发。方中用白术为君药,味甘性温,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之功。《医学启源》谓白术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和胃”。何首乌补肝益肾、养血去风,泽泻利水渗湿,共为臣药。
红参补脾益肺,“调中治气,消食开胃”(《日华子本草》);生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神农本草经》);柴胡疏肝理气;冬瓜皮利水消肿;草决明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水蛭破血逐瘀通经;三七止血散痛;山楂消食健脾,行气散瘀,以上共为佐药。荷叶有利湿、升发清阳之功,“开胃消食,止血固精”(《本草同玄》),“荷叶服之,令人瘦劣”(戴原礼《四声本草》)。全方共奏健脾除湿、化痰祛瘀之效。使脾虚得健,水湿得除,痰浊得化,瘀血得祛,则疗效卓彰。  
加减:兼有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者,加厚朴、鸡内金;面目浮肿者,加车前子、大腹皮;痰多者,加半夏、橘红。
验案:王某,女,24岁,2002年5月18日初诊。患者自幼体重超过同龄人,至青春期后愈加明显。现身高160cm,体重78kg,腹围110cm。常感头晕乏力,心慌胸闷,腰膝沉重,食欲缺乏,脘腹胀满,大便稀溏,舌质淡,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濡滑。西医诊断为单纯性肥胖。徐师辨证为脾湿中阻,痰浊内生。治以健脾利湿,化痰祛浊。方以轻身消脂汤加半夏、橘红各10g,去水蛭,减三七粉为2g。15剂。2002年6月4日二诊:体重已减轻3kg,诸症递减。药已中的,守原方,因其煎药不便,嘱将上方研为粉末,装入胶囊,每次6g,分早晚服用。2002年9月10日三诊:体重减至69kg,腹围为96cm,自觉精神爽朗。3个月后随访,体重未再上升。
方源:韩建娜.徐涛运用轻身消脂汤治疗单纯性肥胖经验.湖北中医杂志,2004,26(5):18

四、黄芽汤(黄元御)

最近超火的减肥方,就是卫健委组织中医专家推荐平衡体重方——黄芽汤。
图片

“黄芽汤”,出自黄元御的《四圣心源》。黄元御是乾隆非常信任的御医。《四圣心源》有很多方都是以黄芽汤为基础方的,有点类似于桂枝汤在《伤寒论》经方中是群方之首的意思。

在卫健委推荐黄芽汤减肥的新闻发布会上,专家是这样介绍黄芽汤的: 肥胖多和脾虚湿盛相关,此方能温阳健脾祛湿,增强(代谢)活力。

黄芽汤正是直接击中了现代相当一大类人群的减肥难点——脾虚湿盛,才被如此高规格推荐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补中益气,生发阳气的“黄芽汤”。

图片

官方推荐的“黄芽汤”:党参10克、干姜5克、茯苓5克、炙甘草5克。一块煮茶,当茶饮。

在这个方子中,党参是温助脾阳的好手。黄元御《长沙药解》中介绍党参:“走己土而助脾阳”,己土就是脾。脾阳足了,就能把中焦脾胃的水湿运化掉,推动湿浊往出排。与大补元气的人参相比,党参能一边补脾阳,一边生津,这就使得党参补阳很平和,不容易上火。所以《本草正义》这样介绍党参:党参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其尤可贵者,则健脾运而不燥。

党参这种温补的特点,特别适合现代人虚实夹杂的特点:一方面脾阳虚,不能运化充足的能量给身体供能,另一方面又因为气虚而郁堵严重。

生姜走表,干姜走里。黄芽汤中用的干姜有非常强的温中作用。黄元御《长沙药解》说干姜“温中燥湿、暖脾胃、回脾胃之阳”。

茯苓是生长在松树根下的一种菌类,渗水性很强。老药工上山采药时,如果发现枯死的松树根部又块干燥的泥土,在这之下就一定能挖出茯苓来,可见茯苓的渗水性多么厉害。

甘草是补益脾胃最常用的一味名药,有生甘草和炙甘草的区别。生甘草性凉,用于泻火解毒。炙甘草温性,可以温补脾土,增加脾胃运化,减少水湿停留。

卫健委专家推荐我们用黄芽汤减肥。从中医的角度讲,脾胃功能差的人可以用它,改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阳虚气虚的人可以用它,改善乏力疲惫,浑身没劲,面色萎黄的表现; 痰湿重的人可以用它,每天早晨起床总有一口痰,晨起身体困重,舌苔白腻有齿痕,肚子大的人都非常适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