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扬州老字号/富春茶楼

 书柜茶室 2025-05-13 发布于上海

扬州老字号/富春茶楼

清末,古城扬州“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的遗风仍盛。

1885年,扬州人陈霭亭租赁了得胜桥巷内十余间民房和几分空地,创设了富春花局,栽培四时花卉、制作各种盆景应市。

1910年其子陈步云继其父业,筹款设立茶室,将花局改名“藏春坞茶社”,又更为“借园俱乐部”,最后定名为“富春茶社”。

一时,盐商绅士、文人名流常来此赏花、品茗、弈棋、吟诗,殆无虚日。陈步云为迎合他们的需要,除供应茶水外,又增加了包子供应,生意兴隆,名著当时。

富春的点心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形成独特风格的。作出较大贡献的师傅有1913年的黄师傅,此人俗称“黄大麻子”,千层油糕和翡翠烧卖经他改进,深受顾客的欢迎,被誉为扬州面点的“双绝”。还有一位叫陈永祥的师傅,他除了精于制作酥饼、双麻烧饼等点心外,煨面是他的杰作,他煨的面入味而不稠烂,品种多,口味好。

1915年黄师傅去世后,由名师尹长山领班,他在包子的花色品种上下了一番功夫,三丁包子由他创新。当时富春下面用鸡汤,每天用鸡量在50只左右,鸡肉、鸡皮等下脚料没法处理,陈老板就同尹师傅商量,将鸡肉切成丁子,外加肉丁和笋丁,做成三丁包子。开始,食者较少,不知经过多少时日,三丁包子才逐渐为人们欢迎。可见富春的品种也是“逼”出来的。师傅们还用多余的鸡皮做“鸡皮饺”,或用来拌干丝。鸡翅、鸡头、鸡爪,做成“飞、叫、跳”,供人下酒。这样一来,品种既可增多,原料也不会浪费。

店老点心香,美名传四方。国内许多知名人士,如巴金、赵丹、钱伟长、赵燕侠、曾彦修等都来过富春,精美的菜点,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赵丹即兴写到:“五月扬州情绵绵,故乡一别数十年。最是妖娆西子瘦,富春楼上话当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