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真诚很贵,请留给值得通关的人。 Hi,大家好,我是寒山钟! 《资治通鉴》记载,张仪以“连横破合纵”的宏图打动秦惠文王,以三寸不烂之舌游走列国,哄骗楚怀王与齐断交时,先以六百里商於之地为饵,待楚齐决裂后却改口称“六里”,致楚国孤立惨败;对魏国以“秦必助魏”的虚言瓦解其抗秦意志,不费兵卒便迫使其割让上郡十五县;面对齐王杀机,谎称“杀我必引秦军攻齐”而成功自救。 被称为“谎言艺术家”的张仪,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在看似荒唐的“胡说八道”背后,精准把握人性贪婪、猜忌的弱点,使秦国未动刀兵就得以拓土千里。 尼采曾说:人类最大的悲剧,就是太过认真地对待这个世界。面对荒诞的现实,“胡说八道”并非单纯的欺骗,而是一种清醒的生存策略。 01 生活中,常常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难免会遇到烦心事和糟心人。这时,巧妙运用语言让不值得的人知难而退,不失为一种处世智慧。 张仪初入楚国时,因出身贫寒被诬陷偷玉璧,遭毒打至奄奄一息。面对妻子的哭诉,他只问:“我的舌头还在吗?”得到肯定答复后,他竟笑道:“足矣。” 这句看似荒诞的回应,实际上对人际关系的清醒判断:与充满偏见的人争辩毫无意义,不如划清界限,保存精力干值得的事业。 成年人的社交,并非所有的人都值得去推心置腹。张仪被诬陷后并没有急于自证清白,因为他深知——在敌意面前,在弱势的地位上,真相已毫无意义,过多的解释只会是自取其辱。 他后来游说楚国时,对旧敌闭口不提过往恩怨。这种“选择性失忆”,正是他用语言筛选对话的高明,对不值得的人,连解释都是浪费。 《人类简史》中说,语言的诞生,不是为了交流真相,而是为了社交秩序!现实中,有些人,你和他掏心掏肺,他会把你当傻瓜;你和他讲真话,他只会当笑话。 所以,当亲戚再追问薪资,一句“够花就行”既避免尴尬,又守住隐私;当朋友借钱却无归还时,委婉表示“最近我手头也紧”,比直接拒绝更能维持表面情谊。 记住,这不是虚伪,而是一种筛选,把那些浪费你能量的人屏蔽掉,只讲给能听懂你的人、留给值得的人。 02 孙子兵法说: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张仪最擅长的就是凭借言辞搅动风云,让局势朝着有利于自己和秦国的方向发展。首次入秦,他便针对苏秦的合纵之策,以“连横破合纵”的构想成功说服秦惠文王,得以在秦国政坛站稳脚跟,获得施展抱负的机会。 当秦国面对韩、赵、魏三国合纵抗秦时,张仪主动请缨前往魏国游说,故意夸大秦国实力,同时巧妙利用魏王不想合纵的心理,以“魏若依附秦国,秦国将保护魏国免受侵扰”为诱饵,在一番言辞攻势下,魏国最终退出合纵。 在楚国,张仪利用楚怀王胸无大志和喜欢占小便宜的心理,以“商於六百里地”为诱饵,让楚国主动与齐国断交。当楚国发现被骗时,张仪凭出色的口才,来回颠倒,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有句话说得很好,没有理由让人轻易看清你的底牌,知晓你的布局,你真正要做的事最好连神明都不要说! 在复杂的局势中,你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只要不是朋友间的那种闲聊侃天,基本上就是一种信息的博弈!那些对信息运用自如者,往往能够通过胡说八道来搅动局势! 因此,遇到问题时,不要局限于眼前的困境,而是从更宏观的角度思考分析各方的利益关系,抓住关键人物的心理诉求,通过巧妙的言辞,引导事情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在破局中把握主动权。 03 俗话说,事以密成、言以泄败!那些真正厉害的人,从来不会轻易暴露真实想法,反而是运用胡说的语言,在让人捉摸不透的虚实之间达到争取利益。 张仪善于用“胡说八道”来制造混乱的局势,试探人性底线,从而混水摸鱼获取利益。在啮桑会盟时,他表面拉拢齐楚,承诺“秦楚永为兄弟”,私下却挑拨齐楚关系。当楚怀王质问时,他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今日之敌,或为明日之友”回应,看似矛盾的说辞,实际上在故意制造混乱,观察各方反应,以便从中获利。 张仪游说韩国时,先夸大秦国军队的勇猛与强大,接着又贬低韩国的实力,说韩国地势险恶,粮食匮乏。用这种极度夸张的对比,不断试探韩王的态度与底线,让本就底气不足的韩王最终放弃合纵,倒向秦国。 心理学家曾提出“横向思维”,是指有时人必须故意抛开逻辑,从荒诞和无序中寻找灵感,因为真正的突破,往往藏在那些看似“胡说八道”的假设里。 现实中,有些人往往利用看似不着边际的胡说八道来试探对方的底线,在“真心话大冒险”游戏中让对方暴露弱点,针对性布置措施,从而更好地把握局势。 俗话说的漫天要价,落地还钱也是同样道理。在谈判中,双方都会抛出各种夸张的方案或者条款来试探对方底线;在人际交往中,有人也常通过亦真亦假的玩笑话来观察他人态度,好决定下步的谈话方向。 “胡说八道”的背后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世界本就复杂,只有清醒的人才能抓住机会。 04 张仪的一生充满争议,有人骂他“无德”,有人赞他“大才”。但不可否认,他用“胡说八道”的智慧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改写了战国格局。 社会很复杂,人心很难测,每个人都行走江湖之中,不够真诚挺危险的,但太过真诚往往是致命的。有时扯几句“有用” 的废话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对对手,用虚张声势掩盖真实意图; 对同事,用模棱两可保留进退余地; 对自己,用荒诞语言消解现实压力。 记住,真正的生存之道,从不在言语的“真假”,而在能否用语言构建自己的生存结界。 毕竟,世界本身就很荒诞,你又何必太过于当真? |
|
来自: mynotebook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