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肩周炎董氏奇穴

 源来是佑手rtxc 2025-05-14 发布于青海

一、肩周炎 00:03

1. 肾关加足千金足五金 00:36

 经典配穴: 治疗肩周炎时,董氏洗穴最经典的方子是肾关穴配合足千金和足五金使

用。

2. 肩三针 00:46

 组成穴位: 间三针由三间、后溪、中渚三个穴位组成,分别对应肩部不同区域的疼

痛。

 经络对应:

o 前侧疼痛:手阳明大肠经(三间穴是其输穴)

o 中间疼痛:手少阳三焦经(中渚穴是其输穴)

o 后侧疼痛:手太阳小肠经(后溪穴是其输穴)

1)针刺要点 02:35

 进针顺序:

o 先扎三间穴,针尖朝向后溪方向直刺

o 再扎后溪穴,针尖朝向三间方向直刺

o 最后直刺中渚穴

 关键技巧:

o 三间与后溪两针要针尖相对

o 采用直刺进针法

o 注意保持三间和后溪两针的对应关系

3. 董氏三肩穴 04:35

 区别说明: 与前面的"肩三针"不同,这是董氏奇穴中的三肩穴单独应用方法。

 重要提示: 董氏三间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定穴位(具体穴位名称未在记录中提

及)。

4. 三肩穴 04:09

1)反后决穴位

 反后决穴位定位 06:05

o

o 书本定位:从灵⻣往离心方向(指尖方向)一寸处

o 临床差异:实际痛点位置因人而异,常⻅有五分、八分、一寸、一点二寸等多种

距离

 临床定位方法 06:21

o 操作步骤:

 拇指握拳,沿拇指掌⻣从下往上推按

 寻找最显著压痛点(可能多个,取最痛者)

 用指甲标记痛点位置

o 取穴原则:

 优先病变反应点:当穴位点附近出现⻘筋暗影、结节或压痛点时,应选择这些反应点施针

 动态调整:不机械照搬书本定位,需结合患者实际触诊结果

 针刺方法

o 进针要点:

 第一针(反后决):直刺贴⻣,进针4-7分

 第二针:在第一针上3分处下针

 第三针:在第一针下3分处下针

o 技术特征:

 三针呈三⻆形分布

 全部采用直刺法

 需贴⻣进针

 临床功效

o 主治病症:50肩(肩周炎),尤其病程⻓、活动严重受限者

o 特效验证:经大量临床案例证实对顽固性肩痛有显著疗效

o 选侧原则:

 痛症:取患侧

 脏腑病:特定侧(未明确说明)

 刺血:特定侧(未明确说明)

 灵大反针组

o 组成穴位:

 灵谷(简称"灵")

 大白(简称"大")

 反后决(简称"反")

o 协同作用:

 形成三⻆形针刺布局

 行气活血效果优于单用灵谷大白

 具有疏胸止痛的特殊功效

o 临床地位:

 疼痛类疾病首选针法

 被称为"止痛的秘密武器"

 可替代开四关、下三⻩等针法

 学术渊源

o 传承脉络:董公→王全⺠→刘易

o 学术特点:

 虽未⻅于董公原著,但经传承人临床验证

 区别于后世添加的"近千个"非正统穴位

 保持董氏奇穴原始治疗特色

o 文献记载:王全⺠学派通过大量案例验证其疗效

2)重子重仙 14:18

 重子重仙的位置 15:17

o 定位方法:

 将拇指侧视为一条线

 从拇指掌根处画一条平行线

 上方一寸为"重子"穴

 再下一寸为"重仙"穴

o 进针要点:

 直刺深度0.8-1.2寸

 位于肺经循行线上

 重子重仙的功效 17:00

o

o 呼吸系统疾病:

 肺炎特效:本穴治疗肺炎有特殊疗效

 小儿呼吸道疾病:对小儿感冒、咳嗽、发烧效果显著

 哮喘治疗:急配太冲,慢配下三⻩

 支气管炎:对痰稠不易咳出者特效

o 运动系统疾病:

 肩周炎:治疗肩胛⻣内侧与脊柱间疼痛(膏肓穴处)特效

 落枕:配承浆穴效果更佳

 半身不遂:硬瘫专用(软瘫用灵⻣大白)

o 神经系统疾病:

 手指拘挛:中⻛后手指不能伸展者特效

 顽固病例:可加患侧尺泽穴行泻法

o 其他应用:

 尿闭:配百会、左鼻使用

 时辰病:特定时间发作的肩周炎可配当令经俞穴

 肩周炎治疗要点

o 夜间加重:配照海穴

o 天气变化加重:配阴灵泉

o 50岁以上患者:配肾关穴(针尖向后刺)

o 定时发作:取当令经俞穴(如6点发作取三间)

o ⻛寒湿引起:必须配合艾灸患处

o 久病有压痛点:必须在压痛点上针刺

o 治疗原则:

 单纯针刺需5-7次

 配合艾灸可1-2次⻅效

 久病必瘀,需排瘀才能根治

 治疗时让患者活动患处确认效果

二、知识小结

知识点 核心内容 治疗要点/操

作技巧

关联穴位/组

肩周炎概述 现代发病年

轻化趋势(1

1-12岁病例)

- 传统针灸:

肩三针(三间、后溪、中渚);

董氏奇穴:肾关+足千金/足五金组合

三肩(肺经)、后溪(小肠经)、中渚(三焦经)

肩三针原理 根据疼痛部位分经取穴: - 前痛:肺经(三间); - 中痛:三焦经(中渚); -后痛:小肠经(后溪)

针法: 1. 先扎三间(针尖朝后溪);

2. 后溪直刺(针尖朝三间); 3. 最后

中渚直刺(针尖相对)三间、后溪、中渚

董氏奇穴-三间穴

治疗50肩特

效穴(严重

活动受限)

定位: 1. 拇

指掌⻣推按

找最痛压痛

点(反后

绝); 2. 直刺

反后绝、灵

⻣、大白

(三⻆形布

针)

贴⻣进针4-7

分,上下三

分各补两针

成三针

灵大反组合 行气活血、

化瘀止痛

(全身痛症

首选)

临床验证: -

疗效优于单

用灵⻣大白; -

三针成三⻆

形,增强疏

胸止痛效果

灵⻣、大

白、反后绝

重子重仙穴 主治: - 肩背

连痛; - 膏肓

区疼痛; - 落

枕颈肩痛; -

哮喘/支气管

定位: 1. 拇

指侧掌根平

行线,上一

寸重子,下

一寸重仙; 2.

直刺0.8-1.2

配尺泽(久

病患侧泄

法)

分型配穴要

- 夜间痛:配

照海; - 阴雨

天加重:配

阴陵泉; - 50

岁以上:配

肾关(针尖

向后补肝脾

肾)

时辰病: - 固

定时间发作

取当令经俞

穴(如6点大

肠经痛扎三

间); ⻛寒湿

型:必须艾

灸患处,否

则易复发

照海、阴陵

泉、肾关

治疗禁忌 久病压痛点

必须刺血排

瘀,否则反

复发作

操作: - 压痛

点点刺放血; -

配合呼吸补

泻法(九次/

三九次)

患处阿是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