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航空 丁 欣 李昊澄 随着国际民航业的蓬勃发展,中国民航业也在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的航空运行组织体系。飞行训练作为保证飞行安全,提高飞行效率的重要环节,其体系的完善和改进,对于民航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飞行训练体系主要基于航空器全损数据进行科目制定,训练重点大多集中在飞行员对航空器操作技能的掌握上。然而,随着航空器设备的不断更新迭代,以及飞行训练和运行理念的发展进步,传统的飞行训练体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前飞行安全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对飞行训练体系进行建设和改进,以适应新的运行环境,提高飞行员的胜任能力。 目前,飞行训练体系主要由理论学习和飞行实践两部分组成。理论学习主要包括航空理论知识、飞行原理、气象学、导航等基础知识的学习;飞行实践则包括模拟飞行训练、实际飞行训练和飞行考核等环节。 在训练过程中,教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负责传授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对飞行员进行飞行技术、飞行作风、飞行纪律等方面的考核和评价。然而,当前教员在评价飞行员飞行技术时,往往存在主观性强、缺乏客观标准等问题。这导致一些飞行员,虽然通过了飞行考核,但在实际飞行中仍然存在操作不规范、应急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 此外,随着飞行训练理念的不断进步,传统的飞行训练体系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例如,训练科目设置不合理,缺乏针对性;训练效果评估方法不科学,无法准确反映飞行员的飞行能力;训练过程中,缺乏对新威胁和差错的考虑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引入基于“胜任能力”的训练理念。这种理念强调对飞行员的训练效果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用于改进训练。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确保飞行员具备完成飞行任务所需的各种能力,包括程序应用、通讯交流、飞机轨迹管理、领导力与团队合作力等。 基于“胜任能力”的训练理念,要求我们对飞行员的训练进行精细化管理,对每个训练环节进行量化评估。这需要我们建立一套完善的训练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过程的监控、训练效果的评估以及训练数据的分析等环节。 在训练计划的制定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飞行员的实际情况和飞行任务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这包括确定训练目标、选择训练科目、安排训练时间和地点等。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飞行员的个体差异和训练需求,确保训练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在训练过程的监控中,我们需要对飞行员的训练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和记录。这包括飞行员的飞行技术、飞行作风、飞行纪律等方面的表现。通过监控数据,我们可以及时发现飞行员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和改进。 在训练效果的评估中,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这包括确定评估标准、选择评估方法、制定评估流程等。通过评估结果,我们可以了解飞行员的飞行能力水平,以及训练计划的实施效果。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对训练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训练效果。 在训练数据的分析中,我们需要对飞行员的训练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这包括飞行员的飞行时间、飞行里程、飞行科目完成情况等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飞行员在训练中的规律和趋势,为制定更加科学的训练计划提供依据。 基于“胜任能力”的训练理念,我们需要对飞行训练体系进行改进和创新。以下提出了一些新型训练方式的建设思路: 1. 引入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真实的飞行环境,为飞行员提供更加逼真的训练体验。通过虚拟现实技术,飞行员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飞行操作,应对各种紧急情况等方面的训练。这不仅可以提高飞行员的飞行技能水平,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应急处理能力。 2. 建立训练数据平台: 我们可以建立一个训练数据平台,用于存储和分析飞行员的训练数据。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对飞行员的训练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和记录,并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这有助于我们发现飞行员在训练中的问题和不足,为制定更加科学的训练计划提供依据。 3. 实施模块化训练: 我们可以将飞行训练体系划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包含特定的训练内容和目标。通过模块化训练,我们可以更加灵活地安排训练时间和地点,满足不同飞行员的需求。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飞行任务的需求和飞行员的实际情况,对训练模块进行调整和优化。 4. 加强教员队伍建设: 教员是飞行训练体系中的关键因素。我们需要加强教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这包括加强对教员的培训和教育、建立教员考核和评价机制等措施。通过加强教员队伍建设,我们可以确保飞行训练的质量和效果。 5. 推广在线学习: 在线学习是一种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我们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为飞行员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路径。通过在线学习,飞行员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飞行能力水平。 实施基于“胜任能力”的训练具有以下优势: 1. 标准化训练: 基于“胜任能力”的训练理念,强调对飞行员的训练进行精细化管理,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训练质量管理体系。这使得训练更加标准化、评分更加合理化。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确保飞行员具备完成飞行任务所需的各种能力。 2. 数据存储与分析: 基于“胜任能力”的训练理念,要求我们对飞行员的训练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这有助于我们发现飞行员在训练中的规律和趋势,为制定更加科学的训练计划提供依据。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飞行员的能力进行分类和定义,实现训练信息的自动分类和储存。 3. 模块化训练: 基于“胜任能力”的训练理念,将飞行训练体系划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包含特定的训练内容和目标。这使得训练更加灵活,有针对性。通过模块化训练,我们可以根据飞行任务的需求和飞行员的实际情况,对训练模块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训练效果。 4. 促进教员队伍发展: 基于“胜任能力”的训练理念,要求教员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这促使教员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通过加强教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我们还可以确保飞行训练的质量和效果。 5. 提高飞行安全: 基于“胜任能力”的训练理念,旨在提高飞行员的胜任能力水平,确保他们具备完成飞行任务所需的各种能力。这有助于提高飞行安全水平,减少飞行事故的发生。 随着国际民航组织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飞行训练体系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当前,国际民航组织已经提出,必须调整现行训练方法以适应新的运行环境的要求。这为我们实施基于“胜任能力”的训练,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我们的战略目标是,通过调整现行培训标准和方法,增强全球民用航空安全。这需要我们不断完善飞行训练体系,提高飞行员的胜任能力水平。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与国际民航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推动飞行训练体系的不断改进和创新。 为了实施基于“胜任能力”的训练理念,我们需要编写一套完善的资格标准。这套标准,旨在为教员进行训练评分时提供参考依据,并作为“胜任能力”训练项目的基本组成部分。 在编写资格标准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与JTA中的检查要素对应: 资格标准需要与JTA(Job Task Analysis)中的检查要素一一对应。这可以确保资格标准与飞行任务的实际需求相符合,并为教员进行训练评分时提供明确的依据。 2. 为后续直接评定飞行员胜任能力提供明确的评估指标: 资格标准需要明确列出飞行员在各个能力领域中的最低所需标准。这可以为后续直接评定飞行员的胜任能力,提供了明确的评估指标和依据。 3. 保证一定比例的飞行员通过适当训练可以达到的标准: 资格标准需要保证一定比例的飞行员通过适当训练可以达到的标准。这可以确保资格标准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为飞行员的训练提供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4. 展示所有能力要求中的最低所需标准: 资格标准需要展示所有能力要求中的最低所需标准。这可以确保飞行员在训练过程中,能够全面掌握各种能力,并具备完成飞行任务所需的基本素质。 在编写资格标准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科学性与合理性: 资格标准需要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这需要我们充分考虑飞行任务的实际需求和飞行员的个体差异,确保资格标准能够准确反映飞行员的胜任能力水平。 2. 可操作性: 资格标准需要具有可操作性。这需要我们确保资格标准中的各项要求,能够在实际训练中得到有效落实和执行。 3. 动态性: 资格标准需要具有动态性。随着飞行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飞行任务的不断变化,我们需要对资格标准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运行环境和需求。 综上所述,基于“胜任能力”的训练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飞行训练体系建设思路。通过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训练数据平台、实施模块化训练等措施,我们可以对飞行训练体系进行改进和创新。同时,通过编写完善的资格标准,我们可以为教员进行训练评分时提供参考依据,并为飞行员的训练提供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继续加强与国际民航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完善飞行训练体系,提高飞行员的胜任能力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飞行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为民航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
|
来自: ThinkfunQd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