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玩耍是最好的学习

 新用户2356fYUI 2025-05-14 发布于浙江

玩耍是最好的学习

文/蔡朝阳

我经常在想,我的第一理想,从写作变成青少年教育,这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我算幸运的,大概在35年之前,还是个中学生,就已经知道,这一辈子,会为写作而生。而此前的几十年,确实也这么在追求,除此之外什么都不在意。

而现在呢,尽管仍然在写,但当我将大量时间放在青少年成长这件事上,做营队,陪伴他们玩耍,以及为他们写一些浅显的青少年读物时,并不觉得浪费时间——相反,陪伴孩子们成长这件事,甚至比写出一本杰作更令我有成就感。

这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对于陪伴玩耍这件事我游刃有余,似乎天然就跟青少年有亲近感。以及,尽管我自嘲有“爹味”,但总能不失时机地找到合适的话题,将我的爹味小课堂加塞进去而不让人反感。有很多小朋友表示对阿老师奇怪而无用的冷知识特别感兴趣。

比如,华盛顿只比乾隆皇帝小21岁。牛津大学创办于北宋年间,创建之后5年,苏东坡才去世。鲁迅看过米老鼠和唐老鸭,还喜欢吃萨其玛。张学良听过周杰伦的歌……

我们每年做敦煌游学,兰州开往敦煌的车上,路途漫长,何妨讲故事。其中有些是从《西游记》来的。我小时候有一个问题很久没有得到解决,就是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那为什么不背着唐僧翻过去,把经文取了?岂不简单,何必没苦硬吃。我带这个问题去问老师,老师眼睛直勾勾盯了我一会,跟我说:蔡朝阳,你给我滚出去。

其实关于《西游记》,我还有一个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就是孙悟空为什么在猴王刚出世时特别厉害,上天入地,一根金箍棒搅得天翻地覆,谁也打不过他。但是一旦拜了唐僧为师,一旦去取经了,就变得很无能。我小时候读到他不敢打妖怪,到处搬救兵,很憋屈。就去问老师,请问老师,孙猴子为什么后来不厉害了呢,这不对啊?老师眼睛直勾勾盯了我一会,跟我说:蔡朝阳,你给我滚出去。

…… ……

有一次,有几个被主流社会认为是“厌学”的小孩,跟我一起玩。我们随便看了一个景点,出来,在一片茶园之中,等着别的孩子陆续集合。这个时候,一个大孩子,当着我的面,拿出一包香烟,开始抽。出于无聊,他顺便撸了一片茶叶,在手里把玩。

我并没有阻止他抽烟,只是说了说这片茶叶。这是一片神奇的东方树叶,它搅动了整个世界史,导致大航海时代的出现,导致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我就顺着“茶叶与全球史”的思路讲了下去,大概讲了有个10来分钟,直到人齐了。

奇怪的是,这位抽烟的大孩子,并没有打断我,也没有愤而离席,而那支烟,基本上没抽,就这样静静烧光了。可能是这个孩子教养比较好,也可能是,这个孩子对这段历史本身感兴趣。也可能是,我讲得比较好玩。

总之,以上三个案例告诉我们,没有孩子不爱求知的,无非是,你要用合适的方式跟他去谈论。而不是用高压的方式去灌输,然后用考试去衡量——一旦这样,学习就变成苦役,谁还不想逃离。

换而言之,学习力,本来就植根在孩子们身上,无非是成人社会,在孩子们青少年的时代,用自以为是的“优质”的教育,戕害了他们而已。

我较为擅长跟孩子们交朋友,后半辈子以此为志业,很重要一个原因,来自我自己的童年。

我是70后,70后这一代人,是在村庄里长大的。现在有一句名言,说,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一整个村庄。在当下已经不可能,而在70后长大的时代,在中国,却是日常。那时候,村子里的同龄人,都在一起玩耍,玩各种游戏,直到天色擦黑,各家的妈妈就在门口叫喊:某某某,回家吃饭了。然后,孩子们陆陆续续散去,一天结束,第二天继续玩耍。

我在这些玩耍中,发展出了一个能力,就是社交力,我独有的粘合度。

这个村子,我们一起玩的孩子,其实年龄大小不等,有大一点的孩子,也有小一点的孩子,但基本上年龄不会超过太多。我能跟大孩子玩,也能跟小孩子玩。还有呢,村子本身比较大,分为上半村和下半村,因为亲疏远近,上下半村的孩子之间,也有一些小团体。而我能跟上半村玩,也能跟下半村玩。

很奇怪的是,在中学乃至大学时代,我们有五六个小伙伴经常在一起玩,我跟他们都是好友,但除了我之外,他们彼此之间,却未必是好友。就是说,这个粘合度,取决于我。

这个奇异的能力,一直保持到了现在。我将这些从玩耍中得到的能力,用在自己的人生之中,就是和各种不同的孩子一起玩。其实,核心就是苏东坡说的那句话: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因为你能看到任何一个人身上真正的闪光的部分。因为你很坦诚。

我在这些童年玩耍中,还发展出了一个能力,就是,制定规则和尊重规则。你不要以为玩耍是简单的,玩耍其实最为认真不过。

这个时候,我读到了发展心理学家彼得·格雷的新书,《玩耍是最认真的学习》,湛庐出品。

这本书的第九页,作者引用了学者霍华德·丘达科夫的一个说法。出于对这段话的赞同,我将其全文引用如下:

他(丘达科夫)认识到,玩耍从不是随机的活动,而是有序的。他所说的“非结构性”,是指游戏规则的建立是由玩家自己完成的,而不是由外部的权威来完成的。我将其定义为自由游戏,即玩家自己决定玩什么以及怎么玩,并在游戏过程中自由修订游戏目标和规则。例如,临时凑人打一场棒球比赛是自由游戏,但少年棒球联赛不是。自由游戏是孩子们学习管理自己行为的途径。(《玩耍是最认真的学习》P9)

在这本书中,彼得·格雷引用到了希拉里·克林顿的一段自述,我觉得这段自述的内容,跟我们这一代70后的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很接近。或者说,我今天的这篇文章,就是因为希拉里这段自述,让我有所感,而决定写下来的。

我们有一个组织良好的儿童社团,大家一起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夏天的时候,每天放学后以及每个周末,我们都会从天亮一直玩到天黑,直到父母叫我们回家。其中有一个游戏叫做“追跑”,这是一种复杂的团体游戏,结合了捉迷藏和捉人游戏的形式。我们会组队,分散在各个社区,覆盖大概两到三个街区的区域,指定安全的地方,如果有人追你,你可以去那里。还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你摆脱追人者的控制,那样你就可以重新回到游戏中。与我们所有的游戏一样,游戏规则是精心设计的,并且是我们一起在街角经过长时间的协商后制定出来的。我们就这样度过了无尽的时光。(希拉里·克林顿)

可能,70后是极少爹妈和学校管束之下长大的一代人了。而我看到这一代崭新的21世纪的孩子被严格规划的童年时,觉得这是不对的。这违背了青少年成长的基本规律。因而才决定做我现在做的事。

在这本书的前言和第一章里,我读到了很多提神醒脑的句子,一并引用在下面:

1.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学到的大部分重要道理,都并非来自幼儿园或学校,而是来自生活本身。

2.缺少自由玩耍可能不会像缺少食物、空气或水那样令躯体消亡,但是会磨灭人的意志、阻碍心智的发展。

3.自由自在地玩耍是孩子们学会交朋友、克服恐惧、解决问题,以及在一般情况下掌控自己生活的手段和途径。自由自在地玩耍也是孩子们练习并获得身体技能及智力能力的主要手段,他们要想在所处的文化环境中取得成功,这些技能和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4.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孩子们倾向于自己对自己的教育负责。当他们获得自由和途径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追求自己的兴趣时,他们就会沿着多样化的、未知的道路茁壮成长,并获得迎接生活挑战所需要的技能和信心。

5.在今天许多父母和教育家的眼中,童年与其说是一个学习的时间,不如说是一个“填充简历”的时间。

6.电子游戏很有趣,孩子们也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但是从身体健康、了解真实的世界以及学习如何与同伴相处这些方面来说,和朋友在户外玩耍是无可替代的。

…… ……

今年年初的埃及之行,东航的机长李老师一起参与了我们的行程,他作为爸爸,亲眼看到了我们是如何带领孩子们的。他说的一句话,让我很感动,因为我觉得他也真正地看到了我们究竟在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白鱼在保证孩子们绝对安全的前提下,给了孩子们最大的自由度。

在安全和自由的前提之下,孩子们在一段神奇的旅行中,得到了各个不同的成长。而这些成长,不由我们预设,而是他们自然生成的。这符合成长这件事的本质。

而我今天,又一次在彼得·格雷的新书中,得到了印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