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令人遗憾的拆除工程--济南老火车站

 微湖渔夫 2025-05-14

     济南老火车站是指“津浦铁路济南站”,津浦铁路济南站曾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它曾登上清华、同济的建筑类教科书;它曾被二战后西德出版的《远东旅行》列为远东第一站,是我国一处享誉世界的著名地标。该站是由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德国著名建筑师赫尔曼·菲舍尔设计建造的,是一座典型的德式车站建筑。那伸向蓝天的高大钟楼体现了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理念,但设计者又把与他们信仰中的上帝相衔接的尖顶改换成了罗马式的圆顶,并把圆顶下的墙面装饰上四个圆形大时钟,用以替代只可用听觉感知的教堂钟声,既增添了视觉观赏性,又为旅客提供了方便。

    欧洲历史上流行最广、最具民俗性的巴洛克建筑风格在济南老火车站这座小小建筑中也有多处体现:钟楼立面的螺旋长窗、售票厅门楣上方的拱形大窗、屋顶瓦面下檐开出的三角形和半圆形上下交错的小天窗等,既为建筑物增添了曲线美,又增加了室内的光亮度。墙角参差的方形花岗岩石块、门外高高的基座台阶、窗前种植的墨绿松柏、棕褐围栏都使这座不大也不算太小的洋式老车站既有玲珑剔透感,又有厚重坚实的恒久性。

     在英国的一所大学里,一位教授在介绍中国济南的“老火车站”时,足足讲了40分钟。

     当年它和德国人二十世纪初设计的胶济铁路火车站(现为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公用建筑——济南铁路教育基地)相距仅数百米。两座颇具规模、均为欧式风格的车站近距离并存,这在中国大城市中极为罕见。

     1992年3月,虽受到济南市民和专家学者的强烈反对,山东省济南市和国家铁路总局还是下达了拆除济南老火车站的决定。给出的理由就是,消除殖民时代印记,提升济南站的客运量。最终,这座美丽的老火车站,最后被拆成了废墟。令人震惊的是,如此野蛮悲惨的故事竟然是发生在九十年代。

     赫尔曼·菲舍尔的儿子曾经每年带领专家人员来济南对其检修,在1992年来济南时看到父亲的作品已经不在了,就很伤心而且愤怒的离开了济南,并说从此不再来济南了。

     据说济南火车站可以用几百年都没问题,而且还可以自然降温,由于建筑实在坚固,本计划一月拆完的火车站竟拆了半年。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毫无特色的新火车站,中国最有特色的火车站就这样永远消失了。

     济南老火车站拆除后不久,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故事片《大浪淘沙》中的男主角于洋出差到济南,火车开进济南站,同行的人请他下车,他向车窗外看了看说:“慌什么,还没到济南呢,那车站很漂亮,有一个德国人建的钟楼。”他主演的那部片子很多故事发生在济南,外景自然也少不了大明湖、千佛山、第一楼和老济南站。当同行的人告诉他这就是济南站,老车站已拆掉时,他惊讶不已,坐在车上半天说不出话来。

     这一事件,在当时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评为“中国十大野蛮工程”之首。著名学者刘会远著书指责这是“没有文化的表现”。直到今天,还被许多学者专家引为反面教材,令济南人蒙羞。

     历史建筑是文明最生动的教科书。巴黎左岸的咖啡馆依然保留着海明威写作时的格局,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始终保持着布鲁内莱斯基设计的原貌,这些凝固的时光碎片,让后人得以触摸文明的温度。
     济南老火车站的设计者赫尔曼·菲舍尔将日耳曼民族的严谨与东方文化的含蓄完美融合,其独特的洋葱头穹顶和巴洛克式钟楼,不仅是建筑艺术的典范,更是东西方文明对话的见证。拆除这样的建筑,无异于从文明史册中撕去了珍贵的一页。

      济南老火车站的哥特式尖顶在推土机的轰鸣中轰然倒塌时,扬起的不仅是砖石瓦砾,更是一个时代对文化记忆的集体漠视。这座被称为'中国最美火车站'的建筑,曾是津浦铁路线上的明珠,如今却只能在泛黄的老照片里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免责声明:本号所刊文章凡是未注明原创均为转载,源至于公开网络素材,仅用于非商业目的的文化交流,如有侵权,请告知小编删除,谢谢合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