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袁家岭泛指八一路以北,昔有袁姓坟山而得名。1931年,政府规划袁家岭为商业中心,因而袁家岭又名“中心点”。我岳母就一直称袁家岭为“中心点”。 我们家与袁家岭缘分不浅,岳母1937年出生在袁家岭,她一辈子没有离开过袁家岭。岳父在袁家岭的铁路单位工作。老婆出生在袁家岭,读书工作在袁家岭。女儿也出生在袁家岭,在袁家岭上的幼儿园和小学。我们家今天住在袁家岭附近。 在一般人的概念里,今天的袁家岭东西范围从老省政府到长沙火车站,南北范围从育英小学到大同小学。 袁家岭大部分属于长沙铁路地区,原长沙铁路分局、长沙铁路第一中学、原长沙铁路第一小学、长沙铁路第一幼儿园和原长沙铁路医院都在袁家岭。袁家岭还是广州铁路局长沙电务工程公司、广州铁路局第六工程公司、广州铁路公安局长沙公安处、长沙铁路法院和长沙铁路检察院、长铁电务段、长铁建筑段所在地。 1970年代初期在袁家岭开业的韶山路百货大楼是当年长沙最大的百货店之一,另一家是中山路百货大楼。而1980年代初期在袁家岭建成的长沙友谊华侨商店更是长沙顶级百货公司,今天还是大牌商品卖场。1987年开业的袁家岭新华书店是当时亚洲最大的书店。 1970年代末在袁家岭开业的长岛饭店和1985年开业的芙蓉宾馆、长沙大厦银河旋转餐厅,都是那个时候长沙绝对的地标。差点忘了,1989年通车的袁家岭立交桥是湖南第一座立交桥,因为立交桥是从马路底下开挖道路,时人调侃为“袁家岭立交沟”。
今天已经开业的佳兆业和待开业的敬天这两座城市综合体,留给我们无尽的想象,它们能否重现袁家岭当年的风华?
![]() 袁家岭的友谊商店,前身叫友谊华侨物资供应公司,成立于1981年,是一家专门服务外国人、华侨及侨属、外交官的商业机构,1983年友谊华侨商店在袁家岭落成。友华一二楼叫友谊商店,服务普通消费者;三四楼是迎宾商店和华侨商店,服务外宾和华侨及侨属。 我外婆在境外居住,时常汇钱给妈妈。妈妈去中国银行取汇款时,银行一般是按外币兑换牌价给付等额的外汇兑换券和相应的侨汇劵。 那时还是票证时代,侨汇劵就是一种特殊票证,凭侨汇劵可以购买普通人无法购买的进口家电、洋烟洋酒、高档食品及粮油米面。 1986年5月,爸爸借了一辆人力三轮车,我们父子从丝茅冲的家里,沿德雅路、东风路、迎宾路、五一路,一路骑行来到袁家岭友谊商店,凭侨汇劵购买了一台东芝双缸洗衣机和一台16英寸日立彩电。那台东芝双缸洗衣机,五年前还在使用。 那时候彩电和洗衣机还没有普及,尤其是洋货,更稀罕。我们父子推着三轮车,一路引来无数羡慕的目光,我的虚荣心也得到极大地满足。虽然回家的路并不近,还推着沉重的货物,但兴奋代替了疲劳。兴奋是因为从此再也不要用手搓洗厚重的罩衣罩裤(外套),还有了垂涎已久的大彩电。这是我第一次与友华接触。 这年七月,我毕业工作了,薪水40多块钱。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觉得抽烟很酷。虽然没有烟瘾,还是装模作样地叼根烟在嘴上。某日在街上闲逛,不知不觉到了友华,东瞅瞅,西看看,漫无目的。来到四楼的华侨商店,一眼就看见柜台里摆满了市面上不多见的洋烟,价格都是十几块钱一包,是国产烟的十几倍。我那时年轻,无忧无虑,信奉“吃光用光,身体健康”,于是毫不犹豫地掏出十几块钱,加上侨汇劵,买了一盒洋烟。 隔年我恋爱了,老婆的单位在袁家岭。她一辈子从不涂脂抹粉,但从年轻时起就喜欢护肤,重点是脸和手。不知她从哪学到的,用温开水融化维生素洗脸,睡前在脸上贴黄瓜。日常就用那个年代最流行的“永芳”护肤。 我就像每个初恋的男人一样,拼命讨好恋人。除了买酸奶零食,更投其所好送她护肤品。友华作为长沙顶级百货公司,又在她单位门口,肯定去那里买护肤品。 有次傍晚她下班前,我在友华一楼的化妆品柜买了一盒“永芳”。比万金油大不了多少的红色塑料小圆盒,装在一个同样是红色的小纸盒里。第二天我又去接她下班,一见面,她就说我买的是假货。与她包包里的真品一比较,肉眼可见两者无论是外包装还是里面的东西,都有明显的区别。拿着假“永芳”找到友华,他们倒也痛快,二话不说就退了我十块钱购货款。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买到假货,还是在长沙最高档的百货公司。 袁家岭的夏夜 1987年,我恋爱了。第一次与老婆约会是在中山路的红色剧院。电影散场后,我俩依偎着漫步在长沙的夜色里,不知不觉就到了袁家岭的湖南省物资厅,谁也没有多话,心有灵犀地坐在物资厅门前的台阶上。眼前的五一东路,与白日里的繁华喧闹相比,隽永而安静,偶尔夜行人从我们面前经过。几十年过去了,那晚我们聊了些什么,一点也不记得,但在那个微凉的夏夜,我偷吻了那个少女。 这些年里,我们也会被生活的琐屑困扰而产生龃龉。每每这个时候,我会骑着我的破单车来到这里,过往的点点滴滴就像视频回放,心内不自觉地生出一股温柔。
初恋时,我常翘班接老婆。她单位在曙光北路与五一东路交会的路口。我就在今天地铁2号线,袁家岭站2号出口那个位置等她。最开始这个位置是长沙五金公司,后来建成了长沙第一座超级市场佳士得,这栋建筑今天还在。每次躲在那里等她下班,像做贼一样紧张,更多是兴奋。望着身穿玉绿色娃娃裙,背着粉红色小包包的她款款而来,心内一阵狂喜。 最难忘的一次等待是她第一次去我们家时,误会了我爸爸的一句话,在大雨如注中冲出我们家。我只好呆呆地紧随她身后,陪她在雨中穿过半座城市,送她到家门口。第二天中午,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是1987年六一儿童节。我不安地躲在从前接她的老地方,望着她们公司每一个走出大门的人,生怕错过她。忐忑中,终于看见那个熟悉的身影,穿着草绿色女式军装,黑色长条纹裤子,灰色半高跟鞋。她的脸色有点憔悴,还有点黑眼圈。我也不知道怎么解释,只是默默陪她回家。这一段路走来,她显然释怀了不少。后来就没有后来了,我们老夫妻一直走到今天。 不几年,我们结婚,婚房在下大垅。那时她常去广州出差,虽然我们在一起好多年了,我还像初恋一样,一刻也不想离开她,喜欢和她黏在一起。那时不像今天,又是手机,又是微信,可以24小时在线联系。我们家固定电话都没有。想她的时候就跑到袁家岭她公司调度室,用铁路电话跟她讲几句话(老婆是铁路职工,出差住的是铁路招待所,只能用铁路电话联系)。因为是办公室,不可能甜言蜜语,就想听听她的声音。 现在我们老夫妻常去她公司那条路闲逛,过往的美好点点滴滴涌上心间,每次经过原来公司大门时,她会不自觉地握紧我的手。每年最后一天,我们一定在她从前公司旁那家小店吃一餐,我会把我的年终奖递给她,她开心的样子,让我获得极大满足。这已经成为我俩的一个仪式了。 用方言给女儿念童书 三四十年前,袁家岭广场有两座地标建筑,一座是友谊华侨商店,另一座就是对面的袁家岭新华书店。 长沙历史上是全国四大书市之一,不知是不是延续传统,1987年开业的袁家岭新华书店,是当时亚洲最大的单体书店。神奇的是,之前建成的五一路新华书店也是全国最大的单体书店。 记得从前的黄兴南路上,短短几百米,就分布了三家新华书店,一家综合书店、一家工具书店、一家古旧书店。如果按人口和城区面积算,长沙人均拥有的书店数量那叫一个下不得地。 1987年袁家岭新华书店开业,那年我与老婆恋爱,你说巧不?那时我很少在他们那里买书,但常去买磁带。他们的磁带种类全,品质高,都是大牌唱片公司的正版。但价格也不秀气,如果是港台原版磁带,起步价十块,而当时长沙人均薪水才四十多块钱。我在那里不但买原版的大牌歌星磁带,譬如谭咏麟、刘德华、张学友、张国荣、邓丽君、潘安邦,也买小众歌手刘秋仪、杨庆煌的磁带。买得最多的是张明敏的,只要新专辑出来,第一时间跑到袁家岭新华书店音像柜买他的磁带,他是我们夫妻共同的心头爱。到今天,年轻时喜欢的歌星,还在我手机和电脑音频播放器的歌单里。后来我结婚了,特意花两年薪水,添置了一台组合音响。这时我除了买磁带,还买黑胶唱片,一张黑胶唱片的价格差不多是我一个月的薪水。 我喜欢有仪式感的生活,新买的磁带和黑胶唱片,一定让老婆拆封,并且插进录音机卡座或者放到唱盘上。今天亦然。 不几年,我们家的“猴子”出生了,因为离家近,幼年时她妈妈常带她逛袁家岭新华书店,除了让她从小感受书香,还给她买童书和绘本。后来她念书了,英文教材配套的教学磁带以及教辅书也在袁家岭新华书店买。小学高年级时,妈妈买给她的《新华字典》,今天也是我手边的工具书。 女儿上幼儿园开始,我每晚给她讲晚安故事,内容就是袁家岭新华书店买回的童书,譬如《365夜民间故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有时逗她玩,就用长沙方言念,不只她笑得前仰后合,不苟言笑的老婆也露出难得的笑容。女儿高中时,我偶尔还在她床边讲晚安故事,我们父女一起回到从前。 三代人的记忆 我们家三代人,近九十年的时间里,都生活在袁家岭,在那里留下太多的记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今天长沙火车站摄影城的位置,是一片卖家具配件的商铺。那时我老婆刚刚工作,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那里。她喜欢穿红色衣服,有家店铺的帮工小年轻,看到老婆经过他们店铺就和她搭讪,喊她小红。后来我和老婆恋爱了,他看到我们手挽手经过他们店铺后,再也没搭讪了。他和我年纪相仿,算来早做爷爷了吧?是否也和孙子讲讲自己当年的趣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袁家岭建成了一座非常气派的商业体,叫长沙大厦。准备结婚用品时,我在那购买了一台半球牌燃气灶和一台立式取暖器。今天回头看,那时商品简直是天价,两样东西的价格分别是两百多,而我的月薪才一百四十块。 女儿出生后,我们仨偶尔去长沙大厦顶层的银河旋转餐厅奢侈一下。
1992年9月24号晚7点多钟,怀孕的老婆肚子剧痛,我陪她去长沙铁路医院生产。到了医院后,医生说还早呢。第二天老婆又喊痛,我们在她娘屋里吃完晚饭,岳父把我们送下楼。 这次医生让我们留下了。经过两天两晚的剧痛,我们家的“猴子”终于在铁路医院妇产科诞生。 女儿生下来时,医生称量完体重后,助产士高喊“19床的5斤7两(老婆床号19)”。老婆就喊她点点,小不点的意思。隔了两天,医生把女儿抱出婴儿间给她看,女儿冲她笑笑的,她又喊她笑笑,直到今天。 女儿幼年开始,我们父女晚饭后常去袁家岭逛商场。那时她特别喜欢画画,每次到了商场就直奔文具柜,围着文具柜转圈,左挑右选,这盒水彩笔拿在手里看半天又放下,再拿另一盒水彩笔,还是重复先前的动作,没有半个小时不离开。如今三十出头了,购物习惯还是一如从前。 女儿幼儿园和小学都是在袁家岭上的,那时她爷爷常接她一起过周末,有时在家做好她喜欢的美味佳肴,送到学校门口,让她拿回家吃。现在女儿早成年了,她也常常给爷爷奶奶买东西,这不,今天就在网上下单,给爷爷买了他最喜欢的零食。 文字|陈波 图片|陈波 微信编辑| 黄嘉楠(实习生) 审核|王欢 往∣期∣回∣顾 ![]() 中国人数千年精神共鸣,起源于湖南这座城! ![]() 在“长沙幸福之巅”,有只回头率超高的“狗导游” ![]() 湖南山野,一座南宋书院如何“重见天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