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灸后反应知多少

 和苹樹 2025-05-15
图片

(2025)

图片

汉艾养生

【很多人艾灸后上火,身体出现酸,麻,凉,冷,出汗,恶心等等】,于是就开始怀疑是不是艾灸导致的这些问题,为什么艾灸之后不但没改善情况,反而出现这些“不良”症状?

由于每人的体质差异有所不同,有的艾灸后感觉很好,基本没有什么反应和副作用,而有的则反应明显,且不断有各种反应出现。

接下来,小艾跟大家分享下常见的艾灸排病反应,如果你在艾灸之后出现了这些症状,请勿惊慌。当你看完这篇文章后,就不会因为艾灸出现的排病反应而心里没底了。

图片
图片

﹝汉艾养生﹞

为什么艾灸后会有不同的反应呢?

· 

        艾灸就像一轮小太阳,当它逼近你的身体,源源不断的阳气就输入到你的体内,就像一武功高手将自己的内力传递给你,可能你会觉得很舒服,也可能会感到不适。

不管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请你知道,只要对症施灸,运用得当,你的身体其实在朝向好转的方向前进。

下面给大家详细解说每一种艾灸反应所代表的含义和处理方法。】

图片

1·灸后症状比之前明显!

图片

解释:首先艾灸操作得当,对症施灸的情况下说明这是好转反应。这很有可能是之前艾灸的时间或者灸量不够,或者身体太过虚弱所致。因为如果正气太过虚损,正气比较弱,这种情况下,相应的脏腑器官是没有办法与病邪做斗争,在艾火的温热刺激下,通过经络腧穴的传递,调整人体气机,一旦阳气提升之后,所在病灶正气增强,有能力与病邪抗争,这个时候才会出现灸感。

应对方案:当邪气排到体表时,可以在局部进行刮痧或者刺络放血让邪气及时排出来。坚持施灸!

图片

2·多年没出现的症状突然发作!

图片

解释:有些人可能以前得过某种疾病,治疗好了,可能很多年都没有犯了,一般都会认为自己已经好了。但有可能病根还没有去除。所以,艾灸一段时间,正气一足,以前的老毛病就犯了,我们也叫“勾病”,这就是艾灸在帮助身体去病根。

应对方案:注意休息,加强营养,继续艾灸。

图片

3·染病!

图片

解释:是艾灸的一种排病反应,本身身体就可能已经有了一些慢性病,但身体没有表现出来。现在正气足了,有能力和病邪做斗争,就会以疾病的形式显现出来。

应对方案:由专业的艾灸师对新病进行配穴应对,就能顺利地度过各种排病反应。

图片

4·艾灸上火!

图片

解释:客观地说,艾灸上火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上火,因为上火属于艾灸的一种瞑眩反应,即好转反应,也被称为排病反应,而艾灸后瞑眩反应有很多,比如说腹泻、症状加重等。

艾灸上火的原因还是有很多的。比如说灸的时间过长、灸量过大、配穴不合理、操作手法不合理……从体质上来说,阴虚体质、经络不通的人更容易上火。

应对方案:解决的办法有两种,第一是要滋阴,第二要引火归元。可以滋阴,先吃点六味地黄丸,每天早晚吃一颗,然后再配合艾灸,同时晚上用艾叶进行泡脚,加大引火下行的力度。另外,还可以用刮痧、拔罐、刺血的方法直接将余热泄出,或艾灸涌泉、太溪、足三里等下焦穴位达到引火归元的目的。

图片

5·热感·走窜感!

图片

解释:艾灸穿透性比较强,具有透热、导热和传热的特点,会随着经络进行感传,有非常好的通窜功能。当出现走窜感之后,身体就会出现各种症状,有的人经络比较畅通,所以灸几次这种感觉就会慢慢出现。

艾灸的通窜感还表现在“找病”上,什么意思呢?当艾灸的热力渗透到相应的病灶,阳气充足了,身体自然会进行调整。比如说艾灸中脘穴,胃部患者肝区会感觉不舒服,但是又检查不出来具体的疾病,其实这就是艾灸的通窜功能在起作用。

图片

6·灸后肚子叫·腹泻!

图片

解释:艾灸之后,阳气提升,会在体内运行,肠胃功能开始恢复,大肠的蠕动也会加强,阳气将脏腑以及经脉中的寒邪化开,被排出体外,这种方式可能是出汗,或者腹泻,或者排尿增多,如果腹泻则一般说明肠胃有问题,阴邪化开之后就会以腹泻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像雪化成水寻找一个正常的排泄途径一样。

应对方案:艾灸关元、足三里、神阙穴,培补元气,增强正气,使寒湿等外邪尽快排出体外。若因腹泻出现虚脱,同时伴有呕吐等其他症状,就需要配合一些药物调理。如果是脱水的话,就要喝点糖盐水,在温水中加入适当精盐、白糖。

注意事项:还有很多人,艾灸几次之后,肚子会咕咕叫,说明肠胃功能有问题,以胃、肠寒为主。这类人并非刚开始就有这种反应,最长的患者可能在艾灸1年之后。这个时候,灸友们大可放心继续艾灸,只要坚持下来,把脏腑中的浊气排出体外症状就会消失。

图片

7·灸后起红点、红疹,发痒!

图片

解释:艾灸可以培补人体阳气,待人体正气充足之后,在气机的鼓动下,体内的寒湿外邪被化开,就像我们打扫完房间需要把垃圾倒掉一样,这些垃圾毒素就会从皮肤和经络中排出来,其表现方式就是起红点、红疹,发痒,这都是排寒湿风等邪气的重要表现。

应对方案:脾胃功能相对比较弱的人,艾灸的过程中需要加强脾腧、胃腧,同时适当吃一些山药薏米粥等补脾祛湿的食物。

  对于起红疹后不痒的人来说,只要坚持艾灸,提升阳气,红疹会逐渐消失的。

如果痒得非常难受,一个方法就是立即艾灸,把已经返到体表的寒气、湿气、风气尽快排干净,另外也可以直接在患处涂上艾灰,很快就能起到止痒的效果。

图片

8·灸花!

图片

有些人艾灸完后皮肤会变得红一块,白一块,呈花纹状,这是为什么呢?

解释:艾灸时间太长自然会留下熏烤的印迹,其实这种花斑与体质有重要的关系,有花斑的人多数体内寒湿比较重。

应对方案:经常露在外面的皮肤每次灸的时间不要太长,但为了健康,如果湿气比较重,不得不调养身体,每个穴位每天坚持艾灸10~15分钟,坚持下来,一般不会起花斑,而且也能起到非常好的调理效果。

图片

灸后嗜睡、乏力!

图片

解释:艾灸后出现嗜睡,乏力这是典型的浮阳归元现象,正常情况下人体是一种“阴平阳秘”的状态,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是一种内稳态,只有这样人体各项机能才能够相互协调,处于一个整体的平衡状态,否则就会出现一系列症状。人体阳气过弱,或者阴血不足时,阳气就会上浮,而艾灸通过对经络腧穴的调理,真阴就会上升,外浮的虚阳会被引下来,起到归元的效果。

   一方面这是身体的自然反应,身体进行自我调整的过程实际上是正气和邪气相互抗争的过程,而睡眠、休息可以帮人体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的抵抗能力,身体能够更快地得到恢复。

所以,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方法很简单,跟着感觉走,想睡就睡。

图片

10·灸后冒凉风、发冷

图片

解释:艾灸后出现寒、热、酸、麻等感觉都被称之为灸感, 寒湿重的人艾灸后最容易冒凉风,但是部位不同,一般人会从脚心、腿上、肩部、头部冒凉风,阳虚严重的人会感觉全身发冷。

应对方案:艾灸后出现冒凉风、发冷的症状,一定要结合艾叶、生姜煮水泡脚,增强血液循环,加强艾灸冒凉气的关节部位,只要坚持下来,不仅症状会所有改善,整个人体的机能也会跟着提高。

图片

﹝汉艾﹞

总结

        艾灸的灸后反应还有很多,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灸后反应也各不相同,但是只要对症施灸,运用得当,都是正常的,所以也建议大家提前了解,这样在艾灸完之后,如果出现了这些反应,就能做到心中有数,而不会过于慌乱了哦!希望本次的分享对你是有帮助的哦!

汉艾公众号

图片

Nan Yang Han A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