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小建中汤在临床中的运用

 东海蓝鲸 2025-05-15

《伤 寒论》

【100】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10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一、方剂组成与配伍解析

1. 核心药物组合

类别药物及用量功效与作用
补气养血黄芪 30g、当归 20g、人参 15g黄芪、人参大补元气,固表止汗;当归养血活血,三药合为 “当归补血汤”,气血双补。
温中补虚桂枝 15g、炮姜 10g、饴糖 60g桂枝温通经脉,炮姜温中散寒(较生姜更温和持久);饴糖甘温补中,缓急止痛,为小建中汤核心成分。
调和阴阳白芍 30g、炙甘草 10g白芍养血柔肝,炙甘草补脾益气,酸甘化阴,与桂枝、炮姜辛甘化阳配对,调和脾胃阴阳。
补肾填精龟板 30g、鹿角 20g、枸杞子 30g龟板补肾阴、潜阳安神;鹿角补肾阳、益精血;枸杞子滋补肝肾、养血明目,三药合为 “龟鹿二仙胶” 思路,阴阳双补,血肉有情。
佐使药物大枣 20g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与生姜、甘草调和脾胃,助饴糖建中。

2. 方剂来源与合方思路

  • 基础方

  • 小建中汤(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饴糖):温中补虚,调和阴阳,主治脾胃阴阳两虚证。

    黄芪建中汤(小建中汤加黄芪):增强补气固表之力,适用于气虚明显者。

    当归建中汤(小建中汤加当归):养血调经,用于妇人产后或血虚腹痛。

  • 合方的组合

  • 加入人参、枸杞子:强化补气养血,适用于气血两虚较重者(如贫血、肿瘤放化疗后)。

    加入龟板、鹿角:引入 “龟鹿二仙胶”(龟板、鹿角、人参、枸杞),峻补阴阳,填补精髓,用于肾精亏虚之重症虚劳。

二、功效与主治病症

1. 核心功效

温中补虚:主治中焦脾胃虚寒,阳气不足,症见腹痛喜温喜按、脘腹痞闷、便溏或便秘(白芍缓急通便)。

气血双补:适用于气血生化不足,症见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心悸气短。

阴阳调和:针对脾胃阴阳两虚,兼见手足烦热(阴虚)与畏寒肢冷(阳虚)错杂之象。

补肾填精:龟板、鹿角入肾经,适用于久病及肾、精血亏虚,症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不孕不育、早衰等。

2. 临床适用场景

  • 血液系统疾病

  • 贫血(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肿瘤放化疗后贫血):症见乏力、头晕、舌淡、脉细弱。

    虚劳性出血(如崩漏日久、术后失血):配伍阿胶、地黄可增强止血补血之功。

  • 消化系统疾病

  • 胃十二指肠溃疡:空腹疼痛、喜温喜按,伴气血不足(如便潜血阳性、营养不良)。

    慢性胃肠炎:脾胃虚弱型,症见腹痛绵绵、食少纳呆、大便溏薄或干稀不调。

  • 妇科疾病

  • 产后虚损:产后腹痛、恶露不尽、自汗、乳汁稀少(气血不足所致)。

    虚性闭经 / 痛经:经量少、色淡、经后腹痛,伴腰膝酸软、头晕。

  • 亚健康与早衰

  • 老年人气血阴阳俱虚:怕冷、乏力、记忆力减退、关节酸软。

    慢性疲劳综合征:长期乏力、动则汗出、免疫力低下。

三、加减运用与注意事项

1. 辨证加减

偏阴虚内热(舌红少津、手足心热明显):减少桂枝、炮姜用量,加生地、麦冬滋阴清热。

偏气滞腹胀:加香附 10g、陈皮 10g 理气消胀(如合 “正气天香散” 思路)。

血瘀明显(刺痛、舌有瘀斑):加丹参 20g、桃仁 10g 活血化瘀(如合 “丹参饮”)。

出血倾向(如崩漏、鼻衄):加阿胶 15g(烊化)、仙鹤草 30g 止血。

2. 禁忌与慎用

湿热或实热证:舌红苔黄厚腻、口苦口臭、大便黏滞者禁用,以免助热留湿。

阴虚火旺证:舌红少苔、潮热盗汗、心烦失眠者慎用,需调整温阳药物比例。

急性病期:感冒发热、急性腹痛(如感染性疾病)时暂不宜用,以免闭门留寇。

特殊人群:孕妇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龟板、鹿角有活血之嫌);糖尿病患者慎用饴糖,可改用蜂蜜或减少用量。

3. 煎服要点

饴糖:需烊化(即汤药煎好后,取汁加入饴糖搅拌至融化),避免久煎破坏药效。

龟板、鹿角:需先煎 30 分钟,以充分煎出有效成分。

服用时间:空腹或饭前 1 小时温服,利于药物直达中焦,发挥建中作用。

四、经典方对比与临床优势

1. 与同类方剂对比

方剂核心差异适用人群
归脾汤侧重养心安神,补气健脾,无温阳作用心脾两虚为主,伴失眠多梦
八珍汤纯补气养血,无调和阴阳、温中之功单纯气血两虚,无寒热错杂
右归丸以补肾阳为主,少健脾之力肾阳虚衰,腰膝冷痛为主
左归丸以补肾阴为主,无温阳成分肾阴虚火旺,潮热盗汗为主

2. 本方优势

全维度补虚:涵盖气、血、阴、阳,脾胃与肾同调,适合复杂虚损证(如久病、产后、老年体虚)。

调和而不偏倚:通过小建中汤调和脾胃,龟鹿二仙胶填补下焦,避免单纯补气血或补肾导致的中焦壅滞或阴阳失衡。

动静结合:补气药(黄芪、人参)与活血药(当归)配伍,补血而不滞血;温阳药(桂枝、鹿角)与滋阴药(白芍、龟板)并用,温而不燥、滋而不腻。

五、总结

本方是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当归建中汤龟鹿二仙胶的合方,集温中、补气、养血、滋阴、温阳于一体,核心在于通过温补脾胃(后天之本)与补肾填精(先天之本),实现气血阴阳的全面调和。临床适用于慢性虚损性疾病,尤其适合脾胃虚弱基础上兼见肾精不足的患者,如长期贫血、产后虚劳、早衰等。使用时需紧扣 “舌淡、脉弱、畏寒与虚热并见” 的辨证要点,避免用于实热或湿热体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