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姑苏纪事:苏州老照片:娄门故事

 吴越尽说 2025-05-16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娄门,位于苏州城东北。据《吴地记》载:“娄门,本号疁门,时有古疁县,至汉王莽改为娄县。”门遂改称娄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图1:平江图,南宋绍定二年(1229)李寿明刻绘,民国年间拓印。现为苏州市碑刻博物馆收藏的文物。(红框标识处为娄门位置)

◈ 图2:娄门清初重建城楼时题以“江海扬华”额。外城、中城及内城门上的城楼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被拆除。1958年内城门和水门又先后被拆。照片摄于民国初年。

◈ 图3:娄门水城门 摄于1932年。娄门位于城东北,水门设有内外瓮城,共三道,有闸门。其构造独特,为苏城仅有。1958年拆除。

◈ 图4:娄门水城门,摄于1932年。

◈ 图5:娄门城墙 娄门位于城东北。清初重建门楼后题以“江海扬华”额,城楼约在1948年拆除,1958年内城门和水门也被拆除。图为30年代娄门东北角城墙和护城河。

图片

娄门不仅是城池的咽喉,更是江南水网的命脉。古娄江曾为“三江”之一,泄太湖洪流,唐代以后已经湮废;今娄江原名昆山塘,宋至和二年(1055年)经疏浚改称至和塘,娄江起自市区娄门与城河相接,流经娄葑、吴县市外跨塘、唯亭、昆山市正仪、玉山镇,至太仓浏河口入长江,为苏州至昆山、太仓的主要航道。《尚书·禹贡》“三江既入,震泽底定”记载的壮景,在此化作市井生活的细流。

娄门桥,又名虹桥,位于娄门吊桥旧址。宋《平江图》名虹桥,亦称吊桥。位于娄门大街西端。民国《吴县志》载:“虹桥,即娄门外钓桥。南宋庆元年间建,清顺治四年(1647)圮,知县李廷秀重建,嘉庆二十五年(1820)修。”原为木桥,1965年5月改建为钢筋混凝土T梁桥,改今名。虹桥横跨河畔,南宋木桥到现代钢筋混凝土的跨越,见证着从商船云集到车马如龙的时代更迭。城外菜市喧嚷、往船停泊,城内拙政园春水潺潺,一墙之隔,繁华与静谧共生。

2013年苏州市启动了城墙保护修缮二期工程,历时半年修复了娄门城楼及相关部分城墙,新娄门以崭新的面貌与市民见面。


图片

▲娄门城墙挂春联新照(乙巳蛇年春节“城门挂春联 苏州开门红”一等奖、王伟林书),摄于2025年。


从阖闾大城到姑苏新城,被拆除的城门化作记忆碎片,而幸存的老照片与修复的城墙,正诉说着苏州人对城市遗产的珍视与保护。


图片
图片
图片


拟稿:刘佳仪

来源:《方志苏州》公众号

2025-05-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