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十七帖临习要略《十七帖宝晋堂藏本》(高清无水印)

 鸿墨轩3dec 2025-05-16
2025-01-21 11:20·一起学书法(高风)

《王羲之十七帖》因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是王羲之写给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书信,共27帖汇集在一起,134行,1166字。 创作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时间跨度长达十四年。

原墨迹早佚,现传最早临习《十七帖》的作品是苏轼《临王羲之讲堂帖》。传世拓本著名的有明邢侗藏本、文徵明朱释本、吴宽本、姜宸英藏本等。

《十七帖》在临习中注意要中锋用笔。这是关键。《十七帖》线条圆浑饱满,中锋能使笔画有立体感,如篆书般“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比如其中的竖画,起笔藏锋,中锋行笔到底,收笔回锋,力量贯注始终。侧锋辅助。适当运用侧锋来丰富笔画变化。侧锋起笔可以产生锐利的效果,使字的笔画形态多样,如一些短撇、短横起笔处会有侧锋的痕迹。

还要注意笔画间的提按。像横画,起笔稍按,中间提笔运行,收笔又按。通过提按体现线条粗细变化,增强节奏感。《十七帖》在结构中强调欹正相生。

字的重心把握很重要。看似倾斜的字,实际重心平稳。例如“为”字,上半部分向左倾斜,但通过最后一笔的位置和力度调整,让整个字达到平衡状态。

笔画多的部分紧密,少的部分疏朗。如“诸”字,左边“言”字旁笔画较密,右边部分相对疏松,对比中产生美感。

字距较小,行距相对较大。这种布局让字与字之间气息连贯,又使整行和整篇有通透感,书写时要留意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关系,上一字的收笔和下一字的起笔在气势上是连贯的。

从整体看,节奏有张有弛。笔画重、字态沉稳部分为“张”,笔画轻、字势灵动部分是“弛”,临习时要把握这种节奏变化来体现作品的韵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