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学习无难事,只要肯放弃......)写了,对于并购中或有对价这个计量难题, 很多公司会选择最为简单粗暴的办法,那就是直接记为0。 不过, 这些采用简单粗暴方法记录的公司, 有些是真不懂, 有些是装不懂。 懂的人笑装不懂的人看不懂, 装不懂的人笑懂的人看不穿。 举个例子, 我徐某人不才,开了家公司【木木牛逼Plus】,我看上了隔壁老王家的公司,准备花3个亿来收购,而老王公司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是1个亿; 请问,在这种情况下,商誉是多少? 很简单,
还是我徐某人,还是要收购老王的公司,还是要花3个亿,老王的公司还是值1个亿,但我担心老王骗我欺我诈我,我要求签个对赌协议,如果老王公司没有能完成承诺的业绩,要把差价补给我。 假设,我通过上文(学习无难事,只要肯放弃......)提到的方法,一顿猛如虎的计算后,算出来要补的差价,也就是或有对价的公允价值是5000万; 请问,在这种情况下,商誉又是多少? 我知道,老铁们可能要开始挠头了, 这这这,该如何计量呢? 让我们回到教材,看看教材给我们的指引:
You see, 我每次总能从CPA教材中学习到汉字的另类排列组合方式, 这可能是CPA大佬的语言艺术吧, 这一段极其概括性的话,成功让我的十窍通了九窍....... 上面这段话的破解版就是, 如果收购方因为被收购方将来业绩完成的好,要多付钱给被收购方,那对收购方来说就是一笔负债(确认为金融负债),要增加合并成本; 如果收购方因为被收购方没能完成当时承诺的业绩,而能从被收购方手中收到补的差价,那对收购方来说就是一项资产(确认为金融资产),会减少合并成本。 我和老王的情况,属于第二种。 他做不好要补钱给我,我就有了收款的权利,收款的权利=资产,我的合并成本随之降低。 因此, 在有对赌协议的情况下,我徐某人的合并对价减少到了2.5亿(3亿-5000万=2.5亿) 进而,
那如果按照简单粗暴的做法,直接认为或有对价的公允价值是0呢,此时商誉是多少? 是2亿。 因为合并成本还是那个3亿,没有受到或有对价的任何影响,毕竟0能影响谁呢..... 好,我们先暂停总结一下, 在有对赌协议,且或有对价的公允价值为5000万的情况下, 按照严谨的做法, 商誉是1.5亿; 按照简单粗暴的做法, 商誉是2亿。 到这里,事情还没有结束。 如果三年后,我和老王合并的公司实现利润8000万,而老王公司果然稳定发挥,不负众望,没有完成当初承诺的业绩,毕竟在让人失望这件事情上,老王从未让人失望过。 老王认栽,说要补我5000万的差价。 那按照严谨的做法, 这5000万应该如何入账? 很简单, 冲销以前记录的金融资产就可以了: 借:银行存款 5000万 贷:金融资产 5000万 那按照简单粗暴的做法, 这5000万该如何入账?没有金融资产供你冲销啊! 呵呵,小问题,直接计入投资收益。 我相信,聪明的老铁看到这里,一定发现了问题。 严谨的做法下, 当年确认商誉1.5亿,三年后确认利润8000万; 简单粗暴的做法下, 当年确认商誉2亿,三年后确认利润8000万+5000万投资收益=1.3亿。 简单粗暴的做法,高估商誉的同时,高估了利润; oh不对,应该说是,做大了资产的同时,做大了业绩。 公司一切向好,欣欣向荣,再不投资你就错过下一个变成【负翁】的机会了! 有老铁说了,那老王公司都没有完成业绩,那简单粗暴做法下确认的2亿商誉不应该减值吗? 减值是不可能减值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减值的, 你这减的是商誉吗,你减的是我的money,是我的玛莎拉蒂和马尔代夫VIP海景房啊! 你以为CFO简单粗暴的做法是真傻, 其实TA是装傻, TA让你误以为TA是真傻,来掩盖TA的装傻, 你笑TA不会算,TA笑你看不穿, 不管你怎么看TA如何傻, 反正TA身为CFO的数字指标完成了,奖金落袋为安了,玛莎拉蒂和马尔代夫海景房到手了。 这场游戏,认真的人反而输了个彻底。 |
|
来自: 徐甘木finance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