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四千年多前一个静谧的夜晚,茅草搭建而成的宫殿内烛火摇曳, 此刻身为部落首领的尧,正仔细端详着眼前那只漆黑光亮的高柄杯——它薄如蛋壳,极为轻盈却又坚韧无比, 看着此等精巧的杯子,尧忍不住赞叹它真是无懈可击,比他见过的同类器皿都要精美绝伦, 他抬起头来,凝望着远处无尽的黑暗,心中不禁涌现出深深的忧虑:看来舜对于制陶技术的精准把控,已然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他又将视线转向东南方,那里正是虞部落的所在,也是舜——部落长老们竭力推荐的继承人居住的地方, 尽管舜的制陶技术,足以让尧对他赞叹不已,但尧隐隐觉得舜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他的存在始终让尧感到不安。 尧的忧虑![]() 尧是从异母兄姬挚手里接过的联盟首领位置,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姬挚是因为不堪重任才主动禅位, 只有尧心里清楚,自己是靠着“有德”的口碑最终在“九族”的支持下逼迫姬挚退位让贤的, 正因为如此,尧才担心舜会复刻他的上位之路。 如若是过去,这片土地无人不知晓尧的赫赫威名,尤其那年“焦禾穗、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的奇异大旱之后, 尧命部落里的射手后羿射下来多余的九个“太阳”,由此解决了大旱,威名愈甚, 当然,尧知道这些掩人耳目的手段,部落里的老者未必会相信,若“十日在天”古已有之,那么大地早就烤成焦炭了, 但尧运气好,大旱终了时发现了后羿这个射手, 顺理成章就将罪过转移到了太阳身上,待时机一到立刻安排后羿去山顶胡乱射箭,最终后羿提着九只“金乌”实际就是九只死乌鸦胜利归来, 至少绝大多数部落民众都相信后羿创造了奇迹,尧的统治也赢得更多民众的信服,任何人想代他而立绝非易事, 但今时不同往日,一场空前可怕的大水灾突然降临! ![]() 暴雨不止、河流泛滥,这片不大的土地上到处都是一片汪洋,部落民众大批大批的溺死饿死,侥幸存活的人又食不果腹, 对此尧束手无策,但他十分清楚,他必须采取行动,否则他早晚也会落得兄长姬挚那样的下场, 于是他召集臣僚,询问他们能不能物色一个像后羿那样的人物来治水灾, 四岳长老果真推荐了一个人——夏部落的酋长姒鲧, 尧虽然不满意,大概是当真没有更加合适的人选,才十分勉强地点了头。 鲧是当时最知名的水利专家,所有人把治水希望都放在了他的身上,他们觉得既然当年后羿能够解决大旱,鲧也能治理水患, 可后羿是在大旱即将结束时才出现的,鲧不一样,他是在“汤汤洪水方隔”正盛的时候才临危受命, 这注定鲧将领取到一个悲剧角色, 何况鲧采用了共工的老方法「壅防百川,堕高堙庳」, 也就是把高地铲平,低地培高,再在平地上修筑土堤来堵水, 可如此规模的大水只怕是鲧从未经历过,那套用来对付小洪水的方法,在这滔天大水面前完全不起作用,那些大家着重力量修筑的堤防,仍在不断继续决口, 结果可想而知,九年过去了,鲧惨遭失败, 眼见治水无望,尧也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的问题——退位。 突如其来的提名尧老了,他深知这个混杂着黄帝族、炎帝族、东夷族等各方势力的部落联盟,历来都是通过四岳十二牧的会议来共同推举首领继承人,他们未必会拥戴他的儿子丹朱, 此前尧也做过试探,问过臣僚“畴咨若时登庸”, 放齐提名的是尧的儿子丹朱,尧心里很高兴,家庭财产都要交给儿子继承,首领的位置也是政治遗产,他当然想传给儿子, 但尧表面上却不动声色,故作迟疑道:丹朱说话随意且好辩,这岂不是会引起争议? 其后欢兜以治水的功劳提名了共工,尧毫不迟疑地否决说:共工表面上很恭敬,实际上却胆大妄为。 尧虽然否定了丹朱也否定了共工,但不久共工治水的工作就被鲧取代了,其中的原由不得不令臣僚们深思....... 因而,当尧再次提出选拔继承人的时候,心里还是有几成把握会把首领的头衔传给儿子丹朱的, 毕竟部落民众对尧的儿子本就另眼看待,何况没了共工氏这个竞争者, 但令尧万万没想到的是,四岳居然推荐了舜——一个东夷族的毛头小子! ![]() 要说黄帝族、炎帝族、东夷族这三方势力之间的纠葛,还要从开山老祖黄帝说起。 很久很久之前,黄帝带领族人推翻了神农氏子孙的政权,奠定了黄帝族统治的基础,后来黄帝族与原本是兄弟的炎帝族打了一仗,炎帝被打败, 之后的炎帝族与东夷族的蚩尤也打了一仗,炎帝再次被打败,转而向黄帝求救,于是炎黄集团与东夷集团大战,东夷大败,黄帝成为天下共主, 不过作为胜利者的黄帝并没有趁机吞并东夷的土地,而是任命东夷族最繁盛支系的少昊担任继蚩尤之后整个东夷集团的首领, 然而不知道过了多少年,少昊氏族衰落了,以至于“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也就是人人祭祀、家家作巫、任意“通天”,导致祭品匮乏,经济困顿, 直到颛顼成为天下共主,才开始取代少昊氏插手东夷各族的事务, 彼时炎帝系强大的共工氏,不满黄帝系一直霸占着联盟领袖的位置,企图与颛顼争夺首领之位,最终以失败告终, 颛顼虽然镇压了这场内部动乱,但又担心东夷那边也闹出乱子,于是进行了历史上有名的“绝地天通”宗教改革, 即普通人再无权参与事神的活动,这些将由专职的神职人员来做。 这两件大事,不仅加固了黄帝系在部落联盟里的主导地位,同时也是黄帝系成为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共同首领的重要象征。 之后继位的是帝喾,再之后就是执政九年政绩平平的姬挚, 接下来就是尧了, 总的来说,从黄帝开始一直到尧,整个过程中,首领的位置虽然不是一个氏族长期占有,也不都是“父传子”,但却一直在黄帝系传承,甚至臣僚们非黄帝系即炎帝系, 尧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身为炎帝系的四岳居然会推荐一个东夷系的毛头小子,这可是以前从未发生过的事情, 显然,这件事背后存在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源头自然是舜! 舜的身世![]() 由于事关重大,尧很快搞清了关于舜的来龙去脉。 舜出生在东夷族的虞部落,幼时失去了母亲,此后便跟着父亲瞽叟和后母生活在一起。 瞽叟?尧皱起眉头, 像瞽叟这样眼盲的人,通常在部落里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一个角色, 尽管当年颛顼进行“绝地天通”的改革,命令“重”和“黎”分别掌管天上众神的事及地上人的事务, 此后,谁向天有什么请求都要经“重”“黎”这类职业巫者的许可, 但对于瞽矇这类人来说,却是特例, 因为他们失去了视觉异于常人,人们都认为这是他们关闭与外在联系的同时,开启了一个极为神秘的世界,他们具有与“神”沟通的强大能力, 难怪舜制陶手艺高超至极,尧心想, 有个能够招引神灵的父亲,他当然要努力学习陶艺,毕竟精美的陶器将用作沟通天地的礼器,这可不是一般工匠能够制作的, 可惜的是,舜这般努力却未得到家人的认可, 他从小就受尽苛待,尤其父亲与后母生下象之后,对舜愈加不待见,因而舜在成年后便被迫离开家乡,开启了游历人生, 他去过历山开荒,去过雷泽打鱼,还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凡是舜在哪里工作他都会将生平所学技术无偿传授给其他的人, 舜也因为这游历天下的经历,吸引了一大批追随者, 天长日久,舜羽翼渐丰,竟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四岳十二牧, 因此,他们才会在推举会议上力荐舜当部落联盟的领袖。 这样的舜,足以让尧心存戒备,何况舜生有重瞳,浑身散发着“神”的气质! 尧虽觉得舜实在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从来没有将继承人传给东夷系的先例,倘若不能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尧打心里希望还是传给炎黄系的人。 这可如何是好?杀掉舜以除后患吗? 尧陷入了沉思, 这场大水,摧毁了臣民的家园,几经辗转流离,无论是炎帝系还是黄帝系都损失惨重, 反而东夷势力隐隐冒出头来了。 莫说尧是有德之人,不能采取露骨的手段杀掉舜,他还要考虑到舜身后强大的东夷族,倘若杀了舜,这对于当时陷入水灾的华夏族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思来想去,尧作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决定。 尧的暗算![]() 尧狠了狠心,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统统都嫁给舜为妻,又派遣九个儿子为舜仆,还赐予舜絺衣、牛羊等巨额财产,为他修筑仓房, 名义上尧是为了考察舜的品行“以观其内”,但考察结果却没了下文, 毕竟如此大张旗鼓而不是悄悄差遣几个干练官员去考察,似乎并不怕舜提防,蒙混过关, 这当然是尧使出的一个“美人计”, 果不其然,两女嫁于舜后不久,本来对舜没起过杀心的家人一反常态,为了霸占舜的财产,瞽叟和象三番五次“皆欲杀舜”,并制造了纵火、活埋两案: 先是借口修理仓库,哄骗舜爬到房顶后点火;舜逃脱后,又被父亲安排掘井,等井挖得差不多深了,瞽叟和象二人乃填土试图活埋舜....... 让尧十分懊恼的是, 尽管瞽、象多次实施过对舜的谋杀,但舜在如此杀机四伏的环境下,竟然每次都能化险为夷顺利脱身, 不过很快,尧就发现两案的蹊跷之处来,按照当时舜身处的险境来说,几乎没有逃脱的可能, 他是怎么逃出来的? 这会不会是舜识破了自己的伎俩,与瞽叟、象父子三人故意演戏? 想到这一点,尧更加坐立难安,这样的舜不仅对他是种威胁·,对整个炎黄集团来说都太不妙了! 不能坐以待毙,很快尧又想出一个计策, 于是舜被允许参预政事,同时接到尧安排的任务——在暴风雷雨中,进入茫茫山林川泽之地,来“接受考验”。 既然无法利用家庭矛盾除掉舜,那就只好借助自然之力了,尧想,那样恶劣的天气进入深山老林,即便躲过雷雨,只怕也躲不掉野兽吧........ 不过,尧的如意算盘虽然打得叭叭响,他还是低估了舜的本事, 风雨过后,舜竟毫发无伤地穿越了密林! 尧无可奈何了,接下来或许可以用“治水”来对舜进行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考验,毕竟,“治水”才是眼下急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可尧经过反复考虑,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他不确定在炎帝系的共工和黄帝系的鲧治理洪水失败的情况下,假如东夷系的舜成功,如此功业对整个华夏联盟来说意味着什么, 尧是绝对不会为舜制造建功立业的机会。 想到之前四方诸侯推荐鲧治理洪水时那咄咄逼人的架势,尧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丧失了“话语权”, 如今在继承人问题上,他仍然没有了选择的余地。 舜的反击![]() 尧屈服了,默认了舜这位副手在一旁协助政务, 舜也终于在部落联盟中获得一席之位,同时也得到了施展聪明才智的机会, 原本舜身后已有许多支持者,如今更加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此后得到了更多的拥护者, 而且在舜的管理下,百官事务从此变得有条不紊,很多诸侯都来朝觐,整个联盟呈现出一片和谐共处、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 尧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愈发着急,他想为儿子丹朱做些什么来争取一下继位的机会,于是丹朱的形象和威望也在悄悄提升,不久也形成了一股政治力量; 然而尧毕竟老了,尤其治水的失败,引得一些本就不愿意支持尧的氏族部落颇有怨言,舜很快就拉拢了这些人,譬如颛顼的后代“八恺”、帝誉的旁系后代“八元”, 以往尧对他们心存戒备,处处压制,迫使十六族只能站在政治边缘无法崭露头角,直到舜向他们递出了橄榄枝, 于是,双方在一块遮羞布下斗得热火朝天, 尧曾想过扶持另外声名显赫的人来替代舜,他去找过许由,不曾想许由为避祸举家搬迁到了箕山, 他又去找子州支父,结果子州支父说他自己害了一种“幽忧”的奇疾,不能胜任, 尧的计划落空, 不过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尧就在舜凌厉的攻势下,不得不被迫让出大权, 舜得以摄政,离真正的统治者之位只差一步之遥了,但他并没着急上位,而是利用摄政者的权威,将尧的政治班底逐一清除:重臣驩兜被流放到南方的崇山,蚩尤的后裔三苗被流放到西方的三危山, 结局最惨的当是鲧,起因是他曾强烈反对尧传位于舜,激情澎湃地呐喊“不详者,孰以天下而传与匹夫乎?”说尧不该把天下私自传授给一个匹夫, 舜早就对鲧恨之入骨,他绝不允许任何人来破坏他的篡位计划, 于是正在汗流满面辛苦治水的鲧,被舜指控治水九年无果,罪该万死,判其流放到东方的羽山,不久舜又派出杀手赶到处决了鲧,他的儿子禹则被打发到了黄泛区......... 另一位反对者共工,也被舜流放到了边荒的幽都, 为了消除此事的影响,舜历数四人的“恶行”,声称他们到处行凶作恶,是恶贯满盈的“四凶”: 姒鲧——梼杌,独断专行,我行我素; 共工——穷奇,喜欢散布谣言,诬陷忠良; 三苗——饕餮,贪婪,大吃大喝; 驩兜——浑沌,到处结交盗贼,行凶作恶; 然而,他们真正的罪状是——均是舜的公开反对者! 这场大屠杀过后,反对舜的声浪消失了。 尧对此颇为愤怒,秘密安排儿子丹朱招兵买马,赶走野心勃勃的舜, 舜当然不会坐以待毙,索性扯下那块遮羞布一不做二不休,发动了一次“宫廷”政变囚禁了尧,并强迫尧提前“退休”! 尧帝之死,一场谋杀![]() 舜觊觎宝座已非一日,尧的失败已成定局, 但舜依旧不能放心,更让他日夜难安的是,尧这位岳父大人仍旧好好的活着,日久恐会生变啊, 思量许久,舜策划出一个谋杀尧且不会留下任何把柄的毒计, 他向尧建议不如去全国各地巡视,反正您老人家闲着也是闲着, 尧深深叹了口气,对于他这样年老体迈的人而言,宁可坐在家里也不愿去远行, 但他清楚,他已无力抵抗这个手段狠辣的女婿,只能被迫出游, 意料之中的结果,就是尧死在了阳城, 究竟是出发途中一命呜呼还是归途中暴毙?已无人知晓,总之尧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死掉了, 也正因为如此,世间不可避免地会泄露一点风声, 许许多年后,后世流传说:当年尧并未死在旅途,而是死在了牢狱之中, 真相如何已成谜案, 这场政变也被后世史家和了稀泥,美其名曰“禅位”, 却没有一本书记载政权交接的具体过程, 唯有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幽幽落笔道:卒授舜以天下。 尧的丧礼上,舜哭成一团,他执意要为尧守孝三年, 百官见他如此伤心,都劝说他赶快继位,舜却装作一副深明大义,说还是让丹朱坐吧, 丹朱得知消息震怒,率三苗之兵伐舜,双方在丹浦展开大战, 丹朱大败,被舜流放。 多年后,舜提起丹朱告诫禹说:你可不要像丹朱一样傲慢无礼,丹朱傲虐是作,昼夜額額,罔水行舟,朋淫于家,用殄厥世,犯下种种“罪行”才没能成为尧的接班人。 果真如此么? 倘若丹朱真是在洪水退去的情况下,还坐在舟中使人推行,只怕身后一个支持者都不会有了, 历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不缺野心家颠倒黑白的手笔。 舜成功铲除了政敌,终于坐上了首领的宝座。 除了“八元”和“八恺”这十六名精明的强干者,以往未被重视过的东夷或与之关系密切的氏族,譬如皋陶、伯益还有弃也被一一举用, 原本充满炎帝系及黄帝系的朝堂上,一下子出现了诸多东夷族人,这不能不说是舜的胜利,也是东夷的胜利, 由黄帝系与炎帝系为核心华夏集团首领的位置,就这样被东夷集团取代了。 不过意气风发的舜,万万不会想到,若干年后悲剧重演,大禹模仿他所做的一切,将他彻底打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