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提生煎就被cue,今天就来说说它

 水木公717 2025-05-16

一提生煎就被cue,今天就来说说它 原创 李斤欠斤欠 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在上海点心江湖,锅贴可以独立划分成一个流派。

它有点像北方传统的饺子,又有点像江南的油煎馄饨,还经常跟生煎出现在同一个铁锅里,但做法上又大相径庭。

它的市井属性在上海根深蒂固,在街头巷尾不可缺少,更无法被替代。

一家地道的综合点心店,半敞开的门面里,如果平底铁锅里只有生煎,没有它,那就等着迎接居民狂轰滥炸式的吐槽吧。

在我们评论区,锅贴被cue过太多次,今天就来好好聊一聊它。

01

锅贴和生煎、油煎馄饨、饺子到底有什么不同?

一张图

了解这几种点心

有何不同

这些都是平民点心界的王者,其中生煎和锅贴的CP感是最强的。

二者经常出现在同一个平底锅里,造型摆法百花齐放。

有的用“花心法”:生煎当花心,码在大圆铁锅当中,外面一圈又一圈锅贴环绕。

有的用“楚汉河界法”:平底锅一边摆锅贴,一边摆生煎,整整齐齐,互不打扰。

在上海的点心店里

锅贴与生煎同锅

这很常见

二者的PK热度也最高,我们写生煎时(),一众锅贴的真爱粉就在评论区问,什么时候也介绍锅贴啊?

更有人直言:锅贴比生煎好吃多了。

其实真没什么好争的,都是百年小吃,地道的上海风味。

弄堂时代,锅贴就是烟火气的最佳代言人。

它是弄堂口早饭摊的标配。

一口大铁锅滋滋冒着油香,一只只饱满的半月牙在热气的滤镜下,油亮诱人,拿着钢精锅排队的人们浸在香味道中,不急不躁等待。

在上海

许多人对锅贴

情有独钟

说到上海锅贴,牛肉锅贴也是一重要分支,点名大杨浦一心斋、虹口伊斯兰餐厅。

但论及覆盖面,更普遍、更深入寻常市井的,还是鲜肉锅贴。

只要味道够正,一家小店哪怕只卖鲜肉锅贴,就能独当一面,在社区稳稳扎根。

02

说的就是东安路上那家开了近20年、只有12平方米的小店“大王锅贴”。

大王锅贴

在社区里

开了近20年

大王锅贴的老板王在祥是扬州人,20年前,他到上海来学做本帮点心。

学徒的几个月里,他天天盯着锅贴和生煎两口平底锅的动向,很快得出一个结论:店里每天锅贴和生煎的销量基本稳定在7:3。

2002年左右,他在东安路租了一个12平方米的小门面,只卖锅贴。

这么间小门面,第一年就天天排队,最火的那几年,日售1万多只,现在每天也有六七千只的销量。

靠着这只锅贴,这些年老王在锅贴店附近买了房,又在周边城市置了业。

小小的锅贴

承载了老王的

生活与梦想

在上海,锅贴自带的这种生命力和烟火气,是多年传承下来的。

在弄堂时代,锅贴的最佳搭档是鸡鸭血汤。老早的南市区,车站路菜场对面的弄堂口,饮食摊头的招牌就是鸡鸭血汤搭配锅贴。

还有老卢湾太平桥,点心店一毛钱四个的锅贴,配八分钱一杯的散装啤酒,山珍海味也比不了的满足感。

上海传统小吃

鸡鸭血汤

是锅贴的好搭档

周晓军(化名)在老南市长大。如果锅贴和生煎非要选一个,他站锅贴帮。

“锅贴皮薄,口感上更适意。”他说,过去小东门的东街口,点心摊扎堆好不热闹的年代,锅贴的人气从不输一众四大金刚小馄饨豆腐浆。

到了今天,锅贴反而比点心摊的年代更有人气。

像老字号四如春食府、白玉兰小吃,在美团的外卖榜上,锅贴销量都是第一。

03

此前,我们曾探究上海的烟火气到底是啥?

自1843年这座城市开辟为通商口岸起,“华洋共处”,最初是常住人口结构的写照,此后逐渐演变为生活方式的总结。

“洋”,大体上可以理解为端着的、小资的、精致的生活方式;而“华”,则是本真的、质朴的、原生态的生活。

那种久别重逢的真诚亲切和人与人之间的联接,可能恰是上海烟火气的源泉。

- END -

写稿子:李欣欣/ 拍照片:李欣欣/

编稿子:韩小妮/ 写毛笔:刘 娴/

做图片:二 黑/

拿摩温:陈不好玩/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