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在哲学上是反省、反映的意思。原意指光的反射,作为哲学概念是借用光反射的间接性意义,指不同于直接认识的间接认识。反思,在西方哲学中通常指精神的自我活动与内省的方法。 ![]() 哲学的思维方式是逻辑思维,是思辨性的,具有典型的反思思维方式,并将思想作为自己反思的对象。英国哲学家柯林伍德认为:“哲学是反思的。进行哲学思考的头脑,绝不是简单地思考一个对象而已;当它思考任何一个对象时,它同时总是思考着它自身对那个对象的思想。因此,哲学也可以叫作第二级的思想,即对于思想的思想。”([英]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28页)反思的对象是思想,而不是存在。 哲学的反思性与批判性总是相互联系的。哲学批判是一种在逻辑上最具彻底性的批判,它的批判矛头不仅仅是“对外”的,即针对一切外部对象和已有的概念及思想成果,同时也是“对内”的,即针对批判的思想自身。这就是哲学的反思性特征。 ![]() 哲学反思的特点和意义在于,首先,在各门科学中,哲学以最为自觉的理性形式,承担着人类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批判的功能。人类在重大普遍性问题上的反省,往往通过哲学的反思和哲学家们之间的争论表现出来。 其次,对概念及其逻辑体系无矛盾的完整性和彻底性,对理论与实践之间统一性的追求,是哲学的使命,也是哲学反思性的内在动力。不管是古典形式还是现代形式的形而上学思想,其目的都在于力图把各种事物综合成一个整体,提供一种统一的框架,使我们经验中的事物多样性能够在这个框架内依据某些普遍原理而得到解释。这种对统一性的追求,离不开反思。 第三,在哲学的反思和自我批判中,同样包含着强烈的前提性反思和批判意识。与此相应的是,哲学发展也表现出常常“回到起点”的特征。 ![]() 生物都是有需求的,求知是人类的本能。一般来说,有了问题才解决问题,然而哲学会作更深入性的思考,追问事情的根由或源头。这种追问只有人类会有,动物是不会问的。 2500多年前,苏格拉底说过一句话:“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人类跟其他动物不一样的地方,不仅是知道自己得到了多少荣誉,有了多少钱,身上有多少头衔,而且还会问自己:我过的生活有意义吗?我去追求这些东西有价值吗?怎样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怎么才能获得幸福?对于人生,这是每一个人必然要问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追问和反思,人类就不会迷失自己,就会变得有智慧,从而改善自己,从而改变世界。 所以,哲学就是反思,这是哲学的本性,是哲学的特质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