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三焦灸”,助您从头到脚调气血

 mxb08 2025-05-17

在明代经典医著《医学入门》中,有这样一句名言:“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这句话道出了艾灸在中医治疗中的独特价值。

作为中医传承千年的疗法,艾灸以燃烧艾草产生的温热之力,刺激特定穴位,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增强脏腑功能的功效。而在众多艾灸方法中,“三焦灸”因其基于中医“三焦气化”理论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备受推崇。

今天,东莞市中医院治未病科黄丹主管护师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三焦灸”的原理与应用,感受中医调理身心的智慧。

Image
Image
一、“三焦灸”的概述

“三焦”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分为上焦、中焦、下焦,分别对应人体的不同部位和功能。

“三焦灸”通过选择“三焦”中特定的穴位来调节各部气机:

选择上焦的膻中穴以宣肺理气;

中焦以中脘穴、足三里穴、血海穴以健脾运胃、舒畅条达;

下焦以气海穴益肾填精;

外关穴则为三焦经之络穴,联络气血。

进而调节三焦各部所属脏腑的气机,以保证全身气化功能的通畅条达,使全身气机流畅,气化守常,起到益气调血、扶本培元之功效。

Image
二、操作方法

1、揉腹

太极按摩手法在腹部推揉至皮肤微微发红,约5-10分钟。


Image

2、开穴

精准选择每一穴位,根据患者耐受程度以拇指或食指近位指关节进行穴位点按,力度适中,每穴50次,患者感到酸麻胀痛,使穴开经通,缓解病痛,调气血、和脏腑、平阴阳。

Image

3、施灸

膻中、中脘、气海,以温和灸行补法;

外关,以回旋灸行平补平泻法;

足三里、血海,以雀啄灸行泻法;

距离约 2 ~3cm 处点燃施灸。每穴每次 5 min,约100次,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避免烫伤。

Image

4、封穴

每穴施灸后以手掌按揉或轻轻拍打局部,每穴50次,加强温灸效果。


Image

Image
三、适应症

胃肠道功能紊乱、脾胃虚弱、腹泻、便秘、恶心呕吐、失眠、更年期综合征、失眠、手足麻木、小便不利、水肿等。

Image
四、禁忌症

1、实热症、阴虚内热者、孕妇等禁用。

2、崩漏、经期等女性患者慎用。

3、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皮肤病、糖尿病控制不佳等慎用。

Image
五、注意事项

1、艾灸前后不宜过饥或过饱,忌食生冷、辛辣刺激、肥甘厚腻之物。

2、艾灸后适当饮用温开水,注意保暖,4-6小时后方可冲凉,以免受风寒。




Image
来源:东莞市中医院,作者:治未病科 黄丹主管护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