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5年新加坡大选启动,新加坡独具特色的集选区制度介绍

 振王府图书馆 2025-05-17
图片
  当地时间4月15日,新加坡总统尚达曼在总理黄循财的建议下解散国会,2025年新加坡全国大选正式启动。选举官韩国元随后宣布,选举投票日定在5月3日。新加坡国会实行一院制,议员由选民投票选举产生,任期5年,占国会多数议席的政党可组建政府。刚刚解散的国会成立于2020年,任期即将届满。
图片
  2025年大选是李显龙宣布交棒黄循财之后的首次大选,也是人民行动党(People's Action Party,缩写为PAP)再次接受全民考验的关键节点。在当前全球多国政坛波动的大背景下,新加坡政局稳定,但社会对住房、移民、经济压力等问题的关注度不断上升。而支撑其政治结构的重要机制之一——集选区制度,正是理解新加坡选举制度独特性的核心。
  • (一)什么是集选区?
图片
  简单来说,新加坡不是“一人一票选议员”,而是“一组一票选团队”。新加坡的国会选区被分为两种:集选区(Group Representation Constituency,缩写为GRC)单选区(Single Member Constituency,缩写为SMC),其中,集选区是新加坡最常见的选区类型,每个集选区由3至6名议员组成的团队参选,选民投一票选整个团队,而不是投单个候选人。
  2025年大选中,新加坡国会共有97席,其中集选区有82席,包括8个四人集选区,10个五人集选区。单选区只有15席,集选区已成为主流形式。
  • (二)新加坡为什么实行集选区制度?
图片
  新加坡政府于1988年引入集选区制度,这种制度在全球极为罕见,是新加坡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新加坡为什么实行集选区制度?官方理由主要有三点。
  (1)保障少数族群代表
  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华人占多数,马来人和印度人属于少数族群。为防止少数族群在“纯粹票数决定胜负”的选举中逐步边缘化,集选区制度要求“每个候选人团队中至少一人必须是非华族。”这样可以确保国会始终有马来人、印度人等族裔的声音,维护国家种族和谐与社会稳定。
  (2)鼓励政党政治
  鼓励候选人以团队协作方式出现,淡化“个人英雄主义”;推动“政党整体执政思维”而非“个人议员主导治理”。换句话说,新加坡希望通过制度设计,将政治竞争从“个人秀”转变为“组织能力比拼”。
  (3)提高治理连贯性
  新加坡强调“稳定优先”,在面对全球政坛碎片化和民粹主义兴起的趋势时,集选区制度通过提高团队门槛、确保议员素质,增强了政治结构的韧性。尤其对于执政党——人民行动党来说,集选区制度有助于保持大局稳定、政策延续性强。
  • (三)集选区是人民行动党的阳谋?
图片
  新加坡官方给出的理由是集选区制度保障种族代表性,强化政党治理结构,减少选举波动、保持政策连贯性的。但也有不少人质疑集选区制度,甚至有人认为集选区是人民行动党的阳谋。人民行动党是新加坡独立至今的唯一执政党,该党历任秘书长皆担任新加坡总理职务。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自1959年执政以来,始终在国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在2020年7月的上次大选中,人民行动党在国会93个席位中获得了83席,只留给反对党10席。
  (1)提高反对党门槛
  对于强势的人民行动党来说,在一些选区,即使个别议员得票率较弱,也可能因团队整体票数高而顺利当选。反之,对于相对较弱的反对党来说,组成一个3至6人的多族群队伍,且个个要有能力、有公信、有号召力——难度直接翻倍甚至翻三倍。对于资源有限、组织薄弱的反对党,这无疑是硬性打压。
  (2)选民不能“择优而选”单个代表
  人民行动党惯用操作是把一位“明星部长”放在集选区头牌,再搭配几位名不见经传的新人——强者带队,整组通吃,反对党连一人突破都难。
  (3)地方代表性模糊
  从1988年集选区诞生到现在,反对党在集选区取胜的案例屈指可数。大多数时候,他们只能在少数“单人选区”中突破,而这些单选区本身也越来越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