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中下利的七种证型,及对应的经方。

 谷山居士 2025-05-17

摘自:《伤寒论研究大辞典新修》

下利:症状名。是痢疾与泄泻的统称,简称“利”。亦指腹泻症状。

在《伤寒论》中,下利有种证型——

一、为邪热炽盛下迫肠道所致。

①燥屎阻于肠胃,逼津自旁而下。

如:

第374条:“下利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第321条:“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

②湿热蕴于大肠,肠胃传导太过。

如:

第371条:“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第373条:“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③少阳火郁,迫及阳明,下趋大肠。

如:

第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

二、为下焦虚寒脾土失温所致。

①少阴阳气虚衰,阴寒内盛,肠道失约。

见下利或兼厥逆而恶寒,或兼腹胀满,或兼呕吐,手足厥冷,或下利清谷,或兼表证。

治宜:温阳散寒止利,用四逆汤。

如:

第225、91、353、372、388、389条。

②少阴阴寒极盛,阳为逼越,不能温煦大肠。如:

第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第370条:“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③脾肾阳衰,统摄无权。

如:

第306条:“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第307条:“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④阳虚寒盛,水气不化,下趋大肠。

如:

第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三、寒热错杂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利。

①太阳表证误用攻下,脾胃气伤,健运失职,水寒下注大肠而利。

如:

第158条:“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②脾胃损伤,饮食留滞,水走肠间而利。

如:

第157条:“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图片

四:为少阴阴虚,水热互结,偏渗大肠。

如:

第319条:“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五、为悬饮证水饮下奔于肠。

如:

第152条:“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黎黎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六、为寒邪袭表,内犯肠胃,肠胃升降失司。

如:

第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七、为脾肾阳气来复,升降运化恢复,腐浊得以荡除之象。

如:

(第110、278、287、360、367条)。


END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