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萧瑟,一个爱喝茶、爱学习茶文化知识的90后茶店店主。 ![]() 判断普洱茶的年份,得从多个角度去看,门道不少,下面我就把这 10 年积累的经验跟您唠唠。 准确鉴别茶叶的年份是一门重要学问,掌握 “望、闻、问、切” 四步法,能助你快速辨别茶叶品质与年份。 TEA 望:看茶饼的包装和状态 首先我们先看茶饼的棉纸外包装,观察茶叶的包装纸和印刷细节,是鉴别年份的第一步。 新茶的包装纸洁白如新,印刷清晰,边缘整齐。 而10 年以上的老茶,包装纸会自然发黄,带有岁月留下的磨损痕迹,印刷字体也可能出现褪色现象。 不过,市场上存在人为做旧手段,如通过烟熏、茶渍染色来伪造老茶外观,需格外留意。 所以,包装纸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光凭这个就断定年份。 ![]() 茶叶本身的颜色变化,也是判断年份的关键。 我们拆开茶叶外观,这是最直观的。 生茶的话,6 年以内,叶底基本是黄绿色;到了 10 年左右,绿色渐渐褪去,变成黄栗色;要是存放 25 年左右,叶底呈现红褐色,红色多褐色少;30 年以上的生茶,叶底就全是红褐色了。 熟茶由于出厂前已完成发酵,年份对其影响相对较小,重点在于观察仓储是否干净。若茶饼颜色不均,表面黑而内部绿,极有可能是做旧茶或仓储存在问题。 ![]() TEA 闻:以香气分辨茶叶的陈化 闻香是鉴别茶叶年份的关键环节,可从干茶香和茶汤香入手。 新茶的干茶香清新明快,生茶带有清香、花香或青草香,熟茶则散发堆味、糯香。 老茶的干茶香沉稳内敛,生茶呈现出陈香、木质香、药香,熟茶则是枣香、参香萦绕。 需要注意的是,若 “老茶” 闻起来有霉味、酸馊味,很可能是湿仓做旧或存放不当导致。 ![]() 冲泡后,新生茶的茶汤香气高扬,类似绿茶却略带青涩;老生茶的香气则更为低沉,散发着干木、樟香,茶汤口感醇厚; 熟茶的陈香随着年份增加愈发浓郁,年份越久,茶汤越有 “米汤感”。 此外,做旧茶的香气往往不自然,可能会有人为添加的仓味或烟熏味。 ![]() TEA 问:询问茶叶产地和来源 询问茶叶的历史和来源,能为鉴别提供重要线索。 仓储环境对茶叶品质影响深远,干仓茶转化缓慢但干净纯粹,湿仓茶虽转化快,却容易产生异味。同时,卖家的信誉也至关重要,若商家对茶叶来源支支吾吾,或是编造 “爷爷存的” 等无法证实的故事,一定要提高警惕。 对于新手而言,购买有明确生产日期的茶是更稳妥的选择,尽量避开 “百年老茶”“深山古树” 这类缺乏依据的 “故事茶”。 还有不要一味的追求“老茶”,我建议茶友每年春茶季可以买点新茶自己存放。 新茶价格更优惠,而且自己存放也可以随时观察茶叶的变化,更安全,更放心。 关于我推荐“存新茶喝老茶”,前几期我也发表过文章,感兴趣的可以点击蓝色字体查看《又是一年春茶季,为什么聪明人都在悄悄囤新茶?》 ![]() TEA 切:品味茶叶的滋味 “切” 就是通过喝茶叶口感、看叶底来做最终判断。 口感上,新生茶苦涩感明显,回甘强烈;5 年生茶的苦涩逐渐减弱,甜润感增强;10 年以上的生茶,汤感醇厚似米汤,陈香浓郁。 熟茶的口感主要体现在醇厚度和甜润感,年份对其影响相对较小。 观察叶底也能发现诸多细节。 新茶叶底鲜绿,富有韧性,用手指揉搓不易破碎;老茶叶底呈红褐或深褐色,柔软且有弹性;而做旧茶的叶底发黑、碳化,轻轻一捏就碎,这很可能是经过高温烘烤做旧的结果。 ![]() 掌握 “望闻问切” 四步法,如同拥有了一把打开茶叶年份真相的钥匙。在选购茶叶时,多观察、细品味、勤询问,就能避开做旧茶陷阱,挑选到品质优良的好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