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听到批评时,我们一般会申辩、退缩或反击。然而,一旦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及需要,而不反驳他人,我们便能发现内心的柔情,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全新的体会。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听到别人的声音。
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在表达观察、感受和需要之后,我们请求他人的帮助。请求越具体越好。
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也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而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我们无法停留在过去,也无法预见我们的反应。我们需要不带成见地感受变化。我们需要用全身心去倾听。
倾听意味着全心全意地体会他人的信息,为他们充分表达痛苦创造条件。
在非暴力沟通中,倾听他人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体会他人。
不论别人说什么,我们只听到他们此时此刻的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在说话时有明显的情绪,他一般会期待得到他人的反馈。
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直面人生的苦难:在遇到挫折时,充分体会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
爱惜自己的关键之一是同时包容那两个不同的 “我”:一方面包容对过去的某种行为感到后悔的 “我”,一方面包容采取那种行为的 “我”。
非暴力沟通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首先,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也别做;接着,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然后,体会着愤怒,并留意脑海中盘旋的想法;最后,表达感受和需要。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在表达自己之前,我们需要先倾听他人。
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让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的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的使用语言,让我们既诚实、清晰的表达自己,又尊重且倾听他人。
语言是窗户,否则它是墙。
这种隐蔽的语言暴力,就像是地狱之火的燃料供应。拳打脚踢是一种暴力,另一种暴力我们千万不能忽视,那就是语言上的暴力。
如果你要让对方更好的理解你,你应该直接的说出你内在的感受。
当我们使用了任何字眼去暗示别人是错误的,是有问题的时候,其实都是一种对我们自己以及他人内在生命的一种伤害。
一旦你能主动的开始谈论需要,而不去指责对方,我们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双方的需要。
没有人喜欢被胁迫着去做,而喜欢自愿去做,更加喜欢协作着去做。
说话的时候,要先 Hold 住自己,别条件反射式的马上评价他人,而要去觉察你说的这句话是事实,还是观点。
愤怒的本质是因为我们正在评判。
愤怒其实是有价值的,但是条件在于你不去疯狂的愤怒,而是去搜寻那个真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