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敦煌遗书中罕见的欧体小楷,太棒了

 齐赏书法 2025-05-19 发布于山东
图片
高清镇楼。

高清图片26张,受图片大小限制,质量还是和原图有不小差距的,后面小编也会发几张超高清局部图,当然有需要超高清原图文件的书友也可以私信小编获取。
这幅小楷,虽是残卷,但保存下来的部分,字体还是非常的清晰的,这幅小楷,内容据传为《颍川郡王韩逊生祠文》,乃是后梁太祖朱温应灵州百姓请求,下诏命薛廷珪为韩逊生祠所撰。但是,小编没有找到依据,姑且以此为真吧。在当时,生祠是百姓为纪念有功德的官员而建立的祠堂,为韩逊撰写生祠文,既是对韩逊功绩的高度认可,也是对薛廷珪文学才华的信任。
这幅小楷,乃是欧体小楷的杰出代表,其笔法精妙,充分展现了欧体书法的独特魅力。从起笔来看,多以露锋为主,干净利落,如“之”字起笔,尖锋入纸,顺势而下,瞬间将笔锋的锐利展现得淋漓尽致。
行笔过程中,笔画挺拔刚劲,力透纸背,坚韧而富有质感。以“州”字的竖画为例,中锋行笔,沉稳有力,撑起了整个字的骨架,彰显出一种雄浑大气的美感。收笔时则含蓄内敛,或顿笔回锋,或轻提收束,如“王”字最后一横,收笔时轻轻一顿,然后缓缓回锋,给人一种沉稳、含蓄的感觉,将欧体书法的韵味展现得恰到好处。
在结构上,此帖严谨规整,独具匠心。字形大多呈长方形,比例协调,瘦劲的姿态,端庄而稳重。例如“颜”字,上紧下松,上部笔画紧凑,下部舒展,形成一种上敛下纵的态势,使得整个字既稳固又富有变化。字的重心把握精准,无论笔画多少、结构繁简,都能做到稳如泰山。
像“国”字,外框方正,内部笔画分布均匀,各个部分相互呼应,共同支撑起整个字的重心,给人一种坚实、稳定的视觉感受。同时,笔画之间的穿插避让十分巧妙,疏密得当。如“群”字,左右结构,左部“君”字的撇画穿插到右部“羊”字下方,右部的竖画则避让左部,使得左右两部分紧密结合,毫无违和感,整体结构紧凑而不拥挤,疏朗而不散乱。
气韵上,作品则传承了欧体书法的峻峭之气,同时不失灵动之韵。整幅作品气息连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相互呼应,一气呵成。
敦煌遗书,乃是无价的文化遗产。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敦煌遗书包括今天这幅作品,大多流散在世界各地。这不仅是中国文化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遗憾。
敦煌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让我们携手共进,传承和弘扬敦煌文化,让这颗璀璨的文化明珠,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再来两张超高清图。
图片
注: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核实处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