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牌简介: 踏莎行,词牌名,又名“踏雪行”“踏云行”“柳长春”“惜余春”“转调踏莎行”等。以晏殊《踏莎行·细草愁烟》为正体,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另有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双调六十四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变体。 金词注“中吕调”。曹冠词名《喜朝天》,越长卿词名《柳长春》,《鸣鹤馀音》词名《踏雪行》。曾觌、陈亮词添字者,名《转调踏莎行》。 另,欧阳修作有《踏莎行慢》。 ![]() 明杨慎《词品》云:“唐韩翃诗'踏莎行草过春溪’,词名《踏莎行》由此而来。” 接:今查清彭定求等所辑《全唐诗》,韩翃诗井无“踏莎行草过春溪”的诗句。唐陈羽《过栎阳山溪》诗有“众草穿沙芳色齐,踏莎行草过春溪”句,今订正之。 又:北宋僧文莹《湘山野录》云:“莱公(寇莱公,即寇准)因早春宴客,自撰乐府词,俾工歌之。”认为调名创自北宋寇准。 “莎”(suō):莎草,是一种常见的野草,广布于热带、温带,其块茎入药,叫“香附”,夏季开花。踏草是唐束时期广为流行的活动,又叫踏青,北方一般在清明时节前后。所以,“踏莎行”调名本意即咏古代民间盛行的春天踏青活动。 二、词谱及例词: 注: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表示需要对偶。 1.正体,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以晏殊《踏莎行·细草愁烟》为代表。此调以此词为正体,若曾词、陈词之添字、摊破句法、转换宫调,皆变体也。 格律对照例词:《踏莎行·细草愁烟》宋·晏殊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阑总是销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2.变体一,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以曾觌《踏莎行·翠幄成阴》为代表。此词前后段第三句减去“处”字、“是”字,第五句减去“奈”字、“更”字、“袅”字、“轻”字,结句减去“看”字、“断”字,即“踏莎行”正体也。转调者,摊破句法,添入衬字,转换宫调,自成新声耳。 格律对照例词:《踏莎行·翠幄成阴》宋·曾觌 仄仄平平,平平中仄(韵)。中平平仄仄、中平仄(韵)。平平中仄,仄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中平中仄(韵)。中中中中仄、仄平仄(韵)。平平中仄,仄中平中仄(韵)。中仄仄仄仄中平仄(韵)。 翠幄成阴,谁家帘幕。绮罗香拥处、觥筹错。清和将近,奈春寒更薄。高歌看簌簌梁尘落。 好景良辰,人生行乐。金杯无奈是、苦相虐。残红飞尽,袅垂杨轻弱。来岁断不负莺花约。 ![]() 3.变体二,双调六十四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以陈亮《踏莎行·上巳道中作》为代表。此词见《龙川集》,亦名《转调踏莎行》。每段上四句与曾词(变体一)同,惟前后段第五句各减一字异。宋人精于音律,凡遇旧腔,往往随意增损,自成新声。如元人度曲,或借宋人词调,偷声添字,名为“过曲”者,其源实出于此。 格律对照例词:《踏莎行·上巳道中作》宋·陈亮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韵)。平平平仄仄,平平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韵)。平仄仄仄,平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韵)。仄平平仄仄,仄平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韵)。仄平仄仄,仄平平仄(韵)。 洛浦尘生,巫山梦断。旗亭烟草里,春深浅。梨花落尽,酴醿又绽。天气也似,寻常庭院。 向晚情怀,十分恼乱。水边佳丽地,近前看。娉婷笑语,流觞美满。意思不到,夕阳孤馆。 三、词牌特点和写作要求: 1、此调为重头曲,前后段相同;每段由两个四字句和三个七字句组成,第三句与第五句相同,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式,因而奇句与偶句较为协调。 2、上下片起句,即每段开头两个四字句,以对偶为上。 3、三个相连的7字句需注意句式变化,就像律诗为了避免呆板,中二联格式会要求句式交错,避免雷同。所以,踏莎行的三个相连的七字句,在写作上就要注意,三个七字句的句式尽量不要相同,要有一定的变化,这样才能避免呆板,使句式明快活泼起来。举例: 凭阑/总是/销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天长/不禁/迢迢/路。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关键是一联内,每句的后三字,断句不要完全相同。 四、历代词作选读: 踏莎行(唐末宋初·无名氏) 萼破前村,枝横江路。铁心应也频凝伫。怕愁惟恐不禁愁,宁教雪月相分付。 不测春来,难追香去。无人知我心先误。多情总道是东君,东君也有无情处。 踏莎行早春即事(宋·毛滂) 阶影红迟,柳苞黄遍。纤云弄日阴晴半。重帘不卷篆香横,小花初破春丛浅。 凤绣犹重,鸭炉长暖。屏山翠入江南远。醉轻梦短枕闲敧,绿窗窈窕风光转。 踏莎行(宋·卢炳) 秋色人家,夕阳洲渚。西风催过黄华渡。江烟引素忽飞来,水禽破暝双双去。 奔走红尘,栖迟羁旅。断肠犹忆江南句。白云低处雁回峰,明朝便踏潇湘路。 踏莎行游凤凰台(宋·刘一止) 二水中分,三山半落。风云气象通廖廓。少年怀古有新诗,清愁不是伤春作。 六代豪华,一时燕乐。从教雨打风吹却。与君携酒近阑干,月明满地天无幕。 踏莎行(宋·吕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 踏莎行(宋·陈璧) 江阔天低,楼高思迥。春烟蘸淡如秋景。今年芳草去年愁,分明又报明年信。 燕子还来,归期未定。可堪醉梦红尘境。世间万事尽消磨,水流不尽青山影。 踏莎行(宋·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踏莎行·芳心苦(宋·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踏莎行(宋·晏殊)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销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踏莎行江上送客(元·张翥) 芳草平沙,斜阳远树。无情桃叶江头渡。醉来扶上木兰舟,将愁不去将人去。 薄劣东风,夭邪落絮。明朝重觅吹笙路。碧云红雨小楼空,春光已到销魂处。 踏莎行·闺怨(明末清初·尤侗) 独上妆楼,青山如昨。画眉彩笔春来阁。休弹红雨湿花梢,泪珠自向心头落。 可恨东风,年年轻薄。天涯不管人漂泊。漫将薄幸比杨花,杨花犹解穿罗幕。 更多详情请点击:学诗不用背,听完自然会(喜欢写诗的朋友快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