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挑战“癌中之王”!消腹胀、抗肿瘤,胰腺癌顽固难题被破解

 醉青YPS 2025-05-20

编者按:

确诊时的绝望、治疗中的煎熬、未知的等待……胰腺癌患者的每一步都走得艰难。面对胰腺癌,我们见证的不仅是医学的挑战,更是生命的顽强。中医智慧正在慢慢改写'癌王'的剧本,每一次的辨证施治都是对'不可能'发起反击。本期带大家走进胰腺癌患者的康复轨迹,看看中医是如何对“癌中之王”发起挑战的!

图片

胰腺癌作为恶性程度最高的消化道肿瘤之一,'癌中之王'之称并非浪得虚名,它的侵袭性以及生长速度都非常惊人。当然,大家也不要过度的焦虑,在中医抗击胰腺癌的路上,我见证了太多生命的奇迹,“扶正祛邪,随证治之”,这八字中医治疗法则在胰腺癌的辨治过程中,为不少患者带来了生机。我曾接诊过一位胰腺癌腹胀的病人,在服中药一年零两个月后,肿块奇迹消失了。我希望通过这个病案能带给更多患者一些鼓励和希望。

图片

案例分析 确认证型

【患者】女,53岁

【主诉】腹胀1月余

【病史】患者素患胰腺癌,占位达31×41mm,同时有肝肾囊肿,高血压。现出现严重腹胀,多方治疗无用,吃饭不消化,心悸、盗汗,手脚冰凉,大便干,小便多,夜起3-4次。

该患者胰腺占位比较大,同时还患有肝肾囊肿,高血压。囊肿、肿瘤在中医认为多为痰瘀互结而成,且由于肿瘤较大,压迫阻滞中焦气机,故出现严重腹胀,胃不能纳,消化不良,同时伴有心悸,盗汗,是气阴两虚,心失所养;大便干结,小便多,是脾气失约,津液不输大肠,但输膀胱。

综上所述:

西医诊断:胰腺癌

中医诊断:腹胀

证型:痰瘀交错,气阴两虚。

治则:消痰化瘀,软坚散结,益气养阴。

拟方:半夏泻心汤、五仙散、生脉饮、增液汤、二陈汤、消瘰丸加减化裁。

 明确思路 辨证开方

该患者是虚实夹杂之证,实际临床中这种虚实夹杂证非常之多。以下为我的处方及思路:

炒山楂10克、炒神曲10克、炒麦芽10克、炒谷芽10克、炒鸡内金10克(五仙散)、茯苓20克、陈皮15克、法半夏30克、炙甘草10克(二陈汤)、黄芩10克、黄连3克、干姜6克、党参10克(半夏泻心汤)、五味子10克、麦冬10克(生脉饮)、玄参30克(增液汤)、浙贝母30克、牡蛎30克(消瘰丸)、鸡内金15克、炒芥子15克、青皮10克、枳实10克、生山楂15克、龙骨15克、鳖甲30克、车前子10克(包煎)、三棱10克、莪术10克、黄芪30克,7剂。

同时按患者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作丸药一个疗程。

在患者具体用药时,都没有按原方比例,而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加减剂量

半夏用到30克,不只是和胃,更是为了化痰散结,而干姜只用了6克,仅是为了反佐寒凉药物太过。

五仙散是我自创的,是治疗脾胃亏虚的常用方。通常每味药的药量都是10克。

生脉饮由人参(党参)、麦冬、五味子组成,能益气养阴,宁心安神,故对心气阴两虚之心悸怔忡,同时加龙骨、牡蛎以加强重镇安神之力。

增液汤由玄参、麦冬、生地组成,此处但师其意,仅用玄参和麦冬,以增加肠道津液,对治便干

二陈汤以半夏、茯苓、陈皮、炙甘草组成,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消瘰丸以玄参、牡蛎、贝母组成,清热滋阴,化痰散结

方中玄参清热凉血,滋阴散结,在此一药两用,既可滋阴增津液以通大便,更可清热散结以治肿瘤,实是药尽其能。

但二陈汤和消瘰丸行气与散结力量还不够,于是又加青皮、枳实、三棱、莪术,以加强行气破气之力,同时加鳖甲30克以增强软坚散结之功

加生内金和生山楂。两药可以化痰浊散瘀结,同时又起到健胃消食加强五仙散的作用。然患者本虚,破气太过有加重患者气虚之弊,故又加黄芪30克,又防破气太过,损伤正气。

 服药一年 终结噩梦

按照我的处方患者服药后效果明显,接下来经过几次复诊及调整用药,患者眼中熄灭的光终于再次点亮。

第二次复诊:患者食欲显著提升,但腹胀问题依旧困扰,且伴有盗汗症状。为强化治疗效果,我在原方基础上巧妙融入了路路通15克、木香10克,并特别添加了山甲粉1.5克(需吞服),旨在深度疏通经络,增强气血流通,同时促进痰瘀的消散

第三次复诊:患者传来好消息,腹胀症状已大幅减轻,仅在餐后短时间内略有感觉,随后自行缓解,其余体征均恢复正常。然而,盗汗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因此,我调整了治疗方向,加强了养阴固汗的力度,特别添加了煅牡蛎30克、浮小麦10克、糯稻根10克,以滋养阴液,收敛汗液

第四次复诊:患者病情稳定,未见新的不适症状出现,我决定维持原方不变,继续巩固疗效,让患者再服用七剂药物。

第五次复诊:尽管盗汗症状有所缓解,但腹胀感再次显现。于是在原方基础上增加了厚朴10克,以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从而减轻腹胀。

第六次复诊:经过前几次的调整,患者的其他症状几乎全部消失,仅余轻微腹胀。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我在药方中加入了香附10克、元胡10克,以进一步增强行气的力量。

第七次复诊:随着治疗的深入,患者反馈所有不适症状均已消失,仅余一丝丝腹胀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此时,我考虑到了患者身体的整体调理,因此在原方基础上添加了怀牛膝30克、杜仲30克,以滋养肝肾

第八次复诊:患者兴奋地告知我们,腹胀感已完全消失,且肿块体积有所减小。

后面又继续治疗,终于在服药一年零两个月后,患者高兴的跟我说,去医院检查发现,肿块已经消失了。

其实,后来的方子基本上是在第一次的方子上随证进行加减,而方意不变。药物方剂之使用环环相扣,很多药物都是一药多用,极尽药物之力,看似简单而实不凡

当然患者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患者开始时腹胀严重,开始吃丸药时只能吃2毫升,但患者坚持配合,一点点加量,现在可以服25毫升而不再腹胀,如果患者没有信心和坚持,也是很难取得这么好的疗效的。

 症状及用药答疑

1、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腹胀严重,消化不良?

这是由于中焦气机枢机不利,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所以导致腹胀难忍、吃饭不消化。所以治疗上就应该平调脾胃气机,使脾气、胃气各归其位,脾升胃降,所以我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

而在具体用药时,没有按原方比例,而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加减剂量,半夏用到30克,不只是和胃,更是为了化痰散结,而干姜只用了6克,仅是为了反佐寒凉药物太过。

患者消化不良,气血生化无源,以致气血两虚,在慢性重症病中,必得以培补脾胃为主,不可只以攻伐,所谓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若患者没有胃口,纳差,消化不良则正气无以恢复,故我用自创五仙散以健胃消食,培补正气。患者心悸、盗汗,久病必虚,汗多津亏,故以生脉饮和增液汤加减,益气滋阴。

2、患者大便干,小便多,是脾气失约,津液不能正常输布,那么为什么不用大家都知道的治脾约的麻子仁丸呢?

患者病机与麻子仁丸病机不同,故不用之。脾约”作为病名首先见于《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是指脾虚津少,肠液干枯,以致大便坚硬难出的病证。

在《注解伤寒论》中有这样的注解:“约者,俭约之约,又约束之约。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致小便数,大便难”。由于脾喜燥恶润,而胃则喜润恶燥,故燥与润的协调与平衡对于脾胃相和、脾气充足至关重要。若脾阴不足,不能润养胃气,则胃之燥气偏盛,以致胃强脾弱。

从这里可以看出,麻子仁丸所治乃肠胃燥热,脾约便秘证,症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苔微黄少津。而此患者虽大便偏干,小便多,但不见肠胃燥热,而且是胃气虚弱,消化不良。

他的症状是由于脾气不足不能正常输布津液,而肠胃虽有津液不足,但未到津液亏损,而发燥热的程度,故不用麻子仁丸,而用增液汤以增肠胃之津液,以黄芪、陈皮、枳实以补气行气,加强肠胃推动之力,同时又以车前子以利小便,以去膀胱积留之水液。

温馨提示:

【开方服药请找专业医生进行咨询,切勿自行抓药服药!】

图片

后记

图片

中医的智慧为患者打开新的可能——病情好转了,笑容回来了,日子不再被疾病完全定义。在抗击病魔的路上,每一个疗程好转的指标都是希望的胜利!看完本次病案,提醒各位读者朋友们,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完全照搬文中的治疗方案。如有需要,请及时找医生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图片

END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