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完成胜于完美”28法与写作技巧,你终将活成了自己的写作高手

 宝妞 2025-05-20


“完成胜于完美”28法与写作技巧

作者:Ashida

    多少人写文章卡死在“追求完美”上?想开头想三天,改标题改十版,最后一个字没憋出来,还怪自己没天赋。其实啊,写作这事儿,完成永远比完美重要!就像种地,你得先把种子撒下去,再慢慢浇水施肥,总盯着地发呆,收成能好吗?写字的手永远比犹豫的心诚实,先动起来,美好自会发生。现在就做,别等明天。保准您看完能立马坐下来写,写完还不膈应。

    完成是完美的妈妈,核心就一句话:先让文字落地,再谈空中楼阁。完美主义就像写作路上的大石头,搬不动就绕过去,等你走到终点回头看,会发现那些“不完美”的初稿,早就在你不断完成的过程中,悄悄变成了“还不错”的作品。所以啊,别等“准备好了”“灵感来了”,现在就坐在桌前,打开文档或掏出笔记本,写第一句话。哪怕写“今天天气不错”,哪怕写“我写不出来”,只要写了,就是赢了完美主义一大截。愿你从今儿起,少琢磨“怎么写得完美”,多琢磨“怎么写完”,等写完100篇、1000篇,回头看,你早就在完成的路上,活成了自己的写作高手。

    立即行动清单,看完就做:

    1.拿出手机,给备忘录里的“写作计划”设个提醒,时间就定“今晚七点”。

    2.找张纸,随便写5句话,关于“你此刻的感受”,比如“现在有点困,想喝杯咖啡,写完这篇就去泡”。

    3.发个朋友圈,随便写:“今天开始践行'完成胜于完美’,先写为敬!”

    一、快速起草:先跑起来再调整姿势

    别等灵感,别求工整,先把想说的话一股脑倒出来,像倒垃圾桶似的,哪怕里面混着果皮纸屑。比如写“周末爬山”,别先琢磨“如何写出意境”,直接写“早上五点被闹钟砸醒,困得眼睛黏在一起,硬撑着背了瓶水出门”——先完成“写”的动作,再谈“写好”。

    举例:“昨儿跟朋友去公园划船,刚坐上去船就晃悠,吓得我紧抓船沿。朋友笑我'像抓着救命稻草’,我说'这哪是船,分明是水上摇篮,摇得人想喊妈’。划到湖中央,看见鸭子排队游过去,像一串会动的黑芝麻汤圆。上岸时腿都软了,总结:划船比上班累,下次打死不玩了。”

    (注:这是典型的“想到啥写啥”,没修辞没结构,但把事儿说清楚了,后续可加工。)

    仿写建议:随便挑个话题,比如“第一次做饭”“等公交的十分钟”,用手机计时5分钟,快速写下所有碎片化想法,别停笔别修改,哪怕写“油溅到手上好疼,锅铲掉地上了”也行。

    注意事项:别盯着错别字和病句,初稿阶段它们就是“草稿纸褶皱”,不影响大局。先保证“有”,再追求“优”。

    二、设定截止时间:给文字上闹钟

    这招专治拖延症。比如告诉自己“今晚八点到九点必须写完300字”,时间一到,哪怕没写完也停笔,第二天接着来。就像蒸包子,火候到了就得掀锅盖,不然面发过了更难吃。

    举例:“老板让周五前交策划案,我拖到周四晚上才开写。定了个闹钟:2小时必须出初稿。刚开始脑袋空空,硬着头皮写'项目背景:市场需求大’,写完发现太笼统,赶紧补'据调查,年轻人对XX需求年增30%’。闹钟响时,总算凑了800字,虽然逻辑有点乱,但大框架有了,第二天改改居然过了。”

    仿写建议:写篇“周末流水账”,设定“20分钟内写完”,强迫自己快速输出。比如:“早上九点起,煮面时鸡蛋煮破了,中午看剧吃零食,下午去超市买了卷纸,晚上躺床上刷手机,一天没了。”

    注意事项:截止时间别太宽松,比如“一周写一篇日记”容易拖,改成“今晚睡前写三句话”更靠谱。

    三、分段写作:把大象切成小块啃

    别想着“我要写一篇完整的文章”,拆成小块:开头、中间故事、结尾感悟,每次只写一块。就像拼图,先找边缘的块,再填中间的,一块块来,不知不觉就拼好了。

    举例:“想写'奶奶的厨房’,先写开头:'奶奶的厨房总有股怪味,是酱油、葱花和煤气味混在一起的味道。’再写中间:'有次我帮她择菜,她把豆角掐成段,手速快得像在跳舞,突然说“多吃豆角,长得高”。’最后写结尾:'现在闻到煤气味就想起她,不知道她在天上的厨房,有没有种我爱吃的豆角。’分三次写完,每次10分钟,凑一起还挺顺。”

    仿写建议:想写“我的同桌”,分三段:第一次见面印象、一件具体的事、现在的感受。每段写5句话,不用连贯,最后连起来看。

    注意事项:分段别太细,比如“写一句话停半小时”,反而打断思路。每段控制在10-15分钟,保持流畅感。

    四、利用碎片时间:见缝插针写几笔

    等公交、排队打饭、午休前的10分钟,都是写作黄金时间。别小看这几分钟,攒起来能写不少。就像存钱,每天存一块,一年也有365块。

    举例:

    “每天通勤坐地铁,用手机备忘录写'碎片日记’:

    -早上7:30,看见穿红羽绒服的阿姨拎着菜篮,篮子里的萝卜露出半截,像在偷看路人。

    -中午12:00,食堂的西红柿炒蛋太酸,咬了一口差点皱成核桃。

    -晚上6:45,路边的路灯亮了,光晕里有小飞虫在转圈,像在跳圆舞曲。

    周末把这些碎片连起来,居然成了篇《城市碎片》,还被朋友夸'有生活气’。”

    仿写建议:今天起,每次有空闲时间,用手机写1-2句所见所闻,比如“楼下的猫在晒太阳,尾巴扫得落叶沙沙响”“同事泡的茶太浓,杯子里像养了片黑森林”。

    注意事项:别追求“完整段落”,碎片就是碎片,先记下来,后期再拼贴。

    五、接受不完美:允许初稿是“草稿体”

    初稿有多烂?可能比小学生作文还乱,没关系!就像盖房子,先搭脚手架,再砌砖抹灰,别指望脚手架直接变别墅。

    举例:

    “写《童年趣事》时,初稿是这样的:

    '小时候在老家,和表哥去河里摸鱼,水很凉,石头滑,摔了一跤,衣服湿了,回家被妈妈骂。表哥抓了条小鱼,装在瓶子里,后来死了,我哭了。’

    改完后:

    '老家的小河像条透明的绸带,我跟着表哥脱了鞋下水,脚刚踩上石头就'哧溜’滑倒,屁股泡在水里,凉得直哆嗦。表哥却像个泥鳅,弯腰一摸就抓了条拇指长的小鱼,放进雪碧瓶里。我捧着瓶子回家,路上颠簸,小鱼翻了白肚皮。妈妈骂我'野丫头’,我躲在灶台后抹眼泪,觉得自己害死了一条小生命。’

    你看,初稿像骨架,改完才血肉丰满。”

    仿写建议:故意写一段“烂文字”,比如:“昨天去公园,玩得很开心,有花有树,还有人跑步。”然后试着修改,加细节、加感受,变成“昨天逛公园,樱花落在头发上,像撒了把白糖。穿运动服的大叔跑过,带起的风把花瓣吹成漩涡,我追着花瓣跑,突然觉得自己像动画片里的女主角。”

    注意事项:别边写边改,告诉自己“这只是初稿,改是下一步的事儿”,先让文字流动起来。

    六、从一句话开始:先迈左脚再迈右脚

    好多人卡壳是因为“想写太多”,不如从最想写的一句话开始,像扯毛线球,越扯越长。比如想写“秋天”,先写“楼下的桂花开了”,然后问自己:“花开得怎样?闻起来啥味?谁在看花?”

    举例:

    “开头:'便利店的关东煮永远冒着热气。’

    接着想:热气像啥?'像冬天的小太阳,暖呼呼的,把玻璃罩都熏模糊了。’

    然后写人:'每次夜班下班,我都要站在玻璃前看会儿,看萝卜在汤里打滚,海带结像系着蝴蝶结的小姑娘。有次买了串鱼蛋,咬开时汤汁溅到脸上,旁边的大叔笑我'像花猫’。’

    就这么一句句扯,最后成了篇《深夜便利店的温暖》。”

    仿写建议:用“今天早上,我看见……”开头,写一句话,然后追问自己“然后呢?”“为什么会这样?”比如:“今天早上,我看见小区的流浪猫蹲在车顶上。——它为啥蹲那儿?可能在晒太阳。——晒太阳时啥样子?尾巴卷成圈,眼睛眯成缝,像块融化的黄油。”

    注意事项:别纠结“这句话好不好”,只要是你想写的,就放出来,后面有的是机会调整。

    七、模仿式完成:先学走路再学跑步

    新手别硬刚原创,找篇喜欢的文章,模仿它的结构和语气,就像学画画先临摹,等手熟了再创作。

    举例:

    “喜欢朱自清《背影》,模仿写《爸爸的电动车》:

    原文:'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模仿:'爸爸骑电动车时总爱驼背,两手紧握着车把,肩膀向前拱着,像只护着蛋的老母鸡。遇到坑洼路,他会猛地挺直背,屁股微微抬离座位,像在和路面较劲。’

    虽然没原文细腻,但好歹写出来了,还被爸爸夸'观察仔细’。”

    仿写建议:找篇短散文,比如汪曾祺的《人间草木》,模仿他的风格写《我家的多肉》,用白描手法,少用修辞,老实实写多肉的样子、你怎么照顾它。

    注意事项:模仿是为了完成,不是为了抄袭,抓住原文的“骨架”(结构、视角),填充自己的“血肉”(内容、细节)。

    八、语音转文字:让嘴巴比脑子快

    好多人写得慢,是因为“手写跟不上脑想”,试试用手机语音转文字,想到啥说啥,说完再整理。就像录音,先把话录下来,再慢慢听着写。

    举例:

    “有次堵车,坐在车里无聊,用语音转文字写'堵车感想’:

    '现在堵在二环上,前面的车像被粘住了,一动不动。旁边的公交司机在啃包子,香味飘进车里,害得我也饿了。刚才看见个骑电动车的小哥,在车流里钻来钻去,像条灵活的小鱼。不知道还要堵多久,早知道走辅路了。’

    转成文字后,删删口水话,加几个比喻,成了篇小短文,发朋友圈还挺受欢迎。”

    仿写建议:现在就打开手机备忘录,长按语音键,说3分钟“今天的心情”,然后看看转出来的文字,删改通顺,就是一篇日记。

    注意事项:语音转文字可能有错别字,比如“事实”转成“实施”,改的时候留意,但别过度修改,保持口语的鲜活感。

    九、设定最低目标:先完成“底线任务”

    别喊“我要写1000字”,改成“我至少写200字”,完成底线后,往往会发现还能多写点。就像跑步,说“跑一圈就行”,跑完一圈可能想再跑一圈。

    举例:

    “写小说总卡壳,给自己定目标:'每天至少写300字,哪怕是对话或环境描写。’有天实在没灵感,硬写:'主角推开咖啡馆的门,风铃响了两声。吧台后的小姐姐正在擦杯子,指甲涂成了薄荷绿。’写完觉得有点意思,接着写:'小姐姐抬头问“喝什么”,主角突然想起前女友也爱涂薄荷绿指甲油,喉咙像被塞了块棉花。’不知不觉写了800字。”

    仿写建议:今天目标:写一段“妈妈的手”,至少5句话。比如:“妈妈的手很粗糙,掌心有老茧,洗菜时搓得菜叶沙沙响。有次我发烧,她用手背摸我额头,冰冰凉凉的,像块软和的毛巾。”

    注意事项:最低目标要够低,低到“不可能完不成”,比如“写一句话”“改一个段落”,先建立“完成”的习惯。

    十、跳过卡壳处:先填坑再补路

    遇到写不下去的地方,别死磕,用“XX”代替,先往下写。就像修路,遇到石头先绕过去,等路修通了,再回来搬石头。

    举例:

    “写《我的老师》时,中间有段想写“老师讲题很耐心”,但怎么写都像流水账,卡了半小时。于是先写:“有次我错题太多,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让我坐下,然后XX(此处省略,先写后面)。讲完题后,她从抽屉里拿出颗糖给我,说'吃完再错,就打手心’。”写完后面再回头补:“她指着错题,用红笔慢慢画圈,边画边说'这里为什么错?是不是没看清题目?’声音轻轻的,像妈妈哄小孩。”

    仿写建议:写“第一次坐飞机”,卡在“起飞时的感受”,先写:“飞机在跑道上滑啊滑,突然猛地一蹿,我心里XX(先空着)。旁边的阿姨抓住扶手,我也跟着抓紧,眼睛盯着窗户,看见地面的房子变小了。”写完后补:“像坐过山车,胃里忽悠一下,差点喊出声,喉咙发紧,手心全是汗。”

    注意事项:卡壳处用不同符号标记,比如“【此处需补环境描写】”,方便后期查找修改,别直接空着忘了补。

    十一、公开承诺:让别人盯着你写

    把写作计划告诉朋友或发朋友圈,比如“今晚七点写读书笔记,欢迎监督”,有人盯着,偷懒成本就高了。就像减肥时告诉朋友“我要戒奶茶”,别人一问“今天喝了吗”,就不好意思喝了。

    举例:

    “想写'30天日记挑战’,发朋友圈:'从今天起,每天写100字日记,欢迎大家催更!’第一天朋友评论'写完了吗’,赶紧写了段'今天加班到九点,地铁上差点睡着,到家看见猫把花瓶碰倒了,收拾碎片时划破手指,疼得想骂猫,又舍不得。’第二天朋友又问,逼着自己写'早上路过包子铺,买了个菜包,咬开发现是肉馅的,老板说“卖错了,送你了”,意外收获小确幸。’坚持一个月,居然攒了30篇日记。”

    仿写建议:现在就在心里选个监督人,比如室友、同事,告诉TA:“明天中午前,我要写完一篇'周末买菜记’,写完给你看。”

    注意事项:承诺的目标别太宏大,“写一本书”容易吓退自己,“写一篇500字短文”更可行。

    十二、限时修改:改稿别超过半小时

    初稿完成后,别花几小时逐字改,设定20-30分钟,只改关键问题:错别字、逻辑不通、重点不突出。就像打扫房间,先捡大件垃圾,再擦灰。

    举例:

    “初稿《逛菜市场》:

    '早上和妈妈去菜市场,人很多,有卖菜的、卖肉的,还有卖鱼的。妈妈买了西红柿、黄瓜,我看见有个阿姨在挑茄子,她的篮子里已经有很多菜了。’

    限时修改(20分钟):

    -加开头:'清晨的菜市场像打翻了的调味罐,各种味道直往鼻子里钻。’

    -删废话:去掉'有卖菜的、卖肉的、卖鱼的’,改成'卖菜的吆喝声、剁肉的咚咚声、杀鱼的水花声,乱成一锅粥’。

    -加细节:'妈妈挑西红柿时,把每个都放在耳边晃一晃,说“听着沙沙响的才熟”。我学她的样子晃,差点把西红柿晃掉地上。’

    改完后从平淡流水账变成有画面感的短文。”

    仿写建议:随便找篇旧文,用手机计时25分钟,只做三件事:删多余的“的”“了”,补一个具体细节,换一个更生动的动词。

    注意事项:改稿时别追求“完美无缺”,只要比初稿有进步就行,比如“把'好看’换成'像彩虹糖一样鲜艳’”就是胜利。

    十三、用清单驱动:把写作拆成打钩项

    列个写作清单,完成一项打个钩,比如:

    ✓确定主题:写“奶奶的针线盒”

    ✓想3个细节:针插在布团上、顶针戴在拇指上、线团颜色像彩虹

    ✓写开头:“奶奶的针线盒是个红铁皮罐,边角磨得发白,像块被舔了无数次的水果糖。”

    ✓写中间:“有次我被玻璃划破手,奶奶从罐子里翻出白线,穿针时对着光眯眼,线头像个调皮的孩子,总往别处跑。”

    ✓写结尾:“现在我偶尔缝扣子,从抽屉里拿出奶奶的顶针,金属圈还留着她拇指的温度,好像她在说'小心扎手’。”

    看着清单一项项打钩,成就感满满,像玩游戏通关。

    举例:

    “写'校园里的老槐树’清单:

    ✓树的样子:树干有裂纹,像老爷爷的皱纹

    ✓夏天的场景:树荫下跳皮筋,蝉鸣很响

    ✓秋天的场景:落叶堆成小山,踩上去沙沙响

    ✓加个故事:三年级把沙包藏在树洞里,放学忘记拿

    按照清单写,半小时就写完了。”

    仿写建议:想写“我的书包”,列清单:

    ✓书包颜色、款式

    ✓书包里必带的3样东西(水杯、笔记本、钥匙)

    ✓一个关于书包的故事(书包拉链坏了,同学帮忙修)

    ✓结尾感受:书包像老朋友,装着我的喜怒哀乐

    注意事项:清单别太复杂,5-7项为宜,每项具体可操作,比如“想3个比喻”比“写好中间段”更明确。

    十四、场景化写作:把自己扔进画面里

    别干巴巴描述,想象自己在场景中,用五感记录: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摸到什么、尝到什么。就像拍电影,先设定场景,再“拍摄”细节。

    举例:

    “写'暴雨天等公交’:

    -视觉:雨点砸在公交站棚上,像撒豆子

    -听觉:雷声闷闷的,像有人在天上敲鼓

    -嗅觉:空气里有股泥土的腥甜,混着汽车尾气

    -触觉:风把雨丝吹到脸上,凉丝丝的,衣服下摆被打湿,贴在腿上

    -味觉:没尝到啥,但想到回家要喝姜茶

    把这些感受串起来,就是篇有画面感的短文,比“雨很大,我很冷”生动多了。”

    仿写建议:现在回忆一个场景,比如“昨天早餐店”,用五感写:

    -视觉:蒸笼冒出的白汽,老板娘围裙上的油斑

    -听觉:“来啦!两个包子!”的吆喝声,筷子碰碗的叮当声

    -嗅觉:葱花鸡蛋饼的香,醋瓶打开的酸

    -触觉:接过包子时,塑料袋的热度传到手上

    -味觉:咬一口包子,汤汁烫嘴,韭菜香在嘴里炸开

    注意事项:五感不用全写,挑最突出的2-3种,比如“图书馆”重点写听觉(翻书声、笔尖写字声)和嗅觉(纸墨味)。

    十五、反向逼自己:设定“失败标准”

    告诉自己:“这篇文章可以不优美、没深度,但必须写完。”降低心理预期,反而容易行动。就像考试时告诉自己“及格就行”,压力小了,发挥反而稳定。

    举例:

    “写工作总结总焦虑“写得不够专业”,后来想:“反正就是交差,写清楚做了啥就行。”于是直接列条目:

    -本周完成3个项目方案

    -协助同事解决2个技术问题

    -参加1次部门会议,记录要点

    虽然没文采,但领导说“条理清晰”,还夸“比之前虚头巴脑的版本好”。”

    仿写建议:写篇“给朋友的信”,告诉自己:“不用讲究格式,不用抒情,写完事儿就行。”比如:

    “Hi小明,好久没联系,最近我换工作了,新公司离地铁站挺近,就是加班多。昨天吃了家巨辣的火锅,辣得我喝了三瓶豆奶。有空一起吃饭啊,你定地方。”

    注意事项:反向逼自己是为了克服拖延,不是真的“摆烂”,完成后可以稍微润色,但别过度。

    十六、批量处理法:一次写完同类内容

    比如要写多篇日记,集中在某个时间段批量写,利用“心流”状态,效率更高。就像洗衣服,攒一堆一起洗,比每天洗一件省水省电。

    举例:

    “周末有空,一口气写了5篇日记:

    -周一:加班到深夜,在便利店买了关东煮,萝卜煮得很软,咬开全是汤。

    -周二:路过幼儿园,看见小朋友排着队洗手,像一串彩色的小鸭子。

    -周三:收到妈妈寄的毛衣,粉色的,上面有小熊图案,穿上像裹着棉花糖。

    -周四:和同事吵架,气得午饭没吃,下午她递来一块饼干,说“别饿坏了”,气消了一半。

    -周五:周末啦!约了朋友去爬山,希望别下雨。

    平时每天写要花半小时,批量写只用了1小时,还越写越顺。”

    仿写建议:想写“四季的校园”,上午集中写春、夏,下午写秋、冬,利用连续的时间进入状态,避免每天写一点打断思路。

    注意事项:批量处理适合短文章或碎片内容,长文章还是得分段写,不然容易疲劳。

    十七、物理隔离干扰:给写作划块“保护区”

    找个没手机、没电视、没人打扰的地方,定个“写作专属时间”,比如书房、咖啡馆角落,告诉自己“接下来1小时,只专注写作”。就像程序员写代码时关手机,避免弹窗打断思路。

    举例:

    “以前在家写作,总被手机干扰,看一眼微信就半小时过去了。后来买了个“专注闹钟”,设定45分钟锁屏,把手机放在另一个房间。坐在书桌前,只面对纸和笔,写“外婆的厨房”时,居然半小时写了600字,平时得磨两小时。”

    仿写建议:今晚找个安静的角落,把手机调静音,放在抽屉里,告诉家人“别打扰我”,然后用30分钟写“今天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注意事项:隔离时间别太长,新手25-30分钟为宜,用“番茄工作法”,写25分钟,休息5分钟,再循环。

    十八、用输出倒逼输入:先写再找素材

    别等“素材攒够了”再写,边写边找素材,就像做饭时发现缺调料,边炒边去冰箱拿。比如写“家乡的小吃”,先写“记得小时候总吃一种糯米糕”,然后想“糯米糕啥样?谁卖的?多少钱?”再打电话问妈妈,或者翻旧照片。

    举例,写《老街上的糖画摊》,开头先写:“老街拐角有个糖画摊,摊主是个老爷爷,胡子白花花的。”写完发现不知道怎么往下接,于是问爸爸:“糖画爷爷叫啥?”爸爸说“姓王”。又翻出小时候的照片,看见自己举着糖画笑,糖画是条龙,尾巴还滴着糖汁。把这些信息补进去:“王爷爷舀起一勺金黄的糖浆,手腕一抖,糖汁在石板上画出龙的身子,我踮着脚看,生怕他手抖。画完后,他用小铲子把糖画铲起来,插在草把上,阳光下的龙亮晶晶的,尾巴上还挂着颗小糖珠,像眼泪。”

    仿写建议:写“我的第一本书”,先写“我有本很旧的书,封面破了”,然后去翻那本书,看看作者、出版时间,回忆怎么得到的,再补进去。

    注意事项:别为了找素材中断写作,遇到需要补充的地方,先标记“【此处需查资料】”,写完初稿再统一处理。

    十九、设定奖励机制:写完就给自己甜头

    完成写作目标后,奖励自己一件小事:吃块蛋糕、看一集剧、买支笔,让大脑把“写作”和“快乐”绑定。就像训练小狗,做对了动作给块肉干,下次更积极。

    举例:“给自己定规矩:“写完500字,就喝杯奶茶。”每次想拖延,就念叨“写完就能喝奶茶了”,动力大增。有次写工作报告,边写边在心里列“奶茶清单”:“珍珠要半糖,加椰果,去冰”,写完后立刻下单,喝的时候觉得格外甜,比平时多了份成就感。”

    仿写建议:今晚写一篇“睡前小记”,写完后奖励自己“玩10分钟游戏”或“吃颗巧克力”,形成良性循环。

    注意事项:奖励别太夸张,“写完一篇就买手机”不现实,“奖励自己半小时休闲时间”更可行。

    二十、接受流水账:流水账是完成的第一步

    别瞧不起流水账,能写流水账就比啥都不写强!流水账是“毛坯”,改改就是“简装房”。比如:

    流水账:“今天早上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饭,上班,中午吃饭,下午工作,下班,回家做饭,看电视,睡觉。”

    改后:“早上被闹钟吓醒,刷牙时牙膏沫溅到镜子上,像幅抽象画。午饭叫了外卖,酸辣粉太辣,边吃边吸气,同事笑我'像在吹口哨’。下班路上看见卖栀子花的老奶奶,买了一束插在花瓶里,做饭时闻着花香,突然觉得平凡的一天也挺美。”

    举例:

    “女儿幼儿园要求写'亲子日记’,我刚开始写流水账:

    '今天带女儿去公园,她玩滑梯,我在旁边看着,后来她累了,我们就回家了。’

    女儿看了说'没趣’,于是我加了她的话:

    '妈妈,滑梯像大舌头,舔得我屁股痒痒!’

    '妈妈,那朵花是不是在跟我打招呼?它摇啊摇的。’

    改完后女儿抢着读,还说'妈妈写得像故事书’。”

    仿写建议:写一篇“今天的流水账”,然后从中挑3个有趣的小细节,扩写成有对话、有感受的段落。

    注意事项:流水账不是目的,是让你“动起来”的工具,完成后一定要稍微加工,哪怕只加一句感受。

    二十一、对比激励法:看看以前的烂文,你会更有信心

    翻出自己半年前写的文章,你会发现:“原来我以前写得更烂!现在已经进步了!”用过去的“烂”激励现在的“完成”,告诉自己:“先写,半年后再看,肯定比现在好。”

    举例:

    “翻出2020年写的日记:

    '今天和朋友去吃饭,菜很好吃,聊得很开心。’

    对比2023年写的:

    '和小林约在常去的小饭馆,她点了酸辣土豆丝,我要了番茄鸡蛋汤。土豆丝端上来时还滋滋冒油,她夹起一筷子说“这味道像咱们高中食堂”。我们突然安静下来,想起每天中午狂奔去食堂抢座位的日子,汤勺碰到碗沿的声音,都像极了那时的下课铃。’

    发现自己从“流水账选手”变成“细节选手”,顿时觉得“坚持写就有进步”,再也不怕写得烂了。”

    仿写建议:找一篇旧文,用红笔圈出“进步点”,比如“以前不会用比喻,现在会了”“以前没细节,现在有了”,然后告诉自己:“现在写的每一篇,都是未来的'进步证据’。”

    注意事项:别拿自己和别人比,只和过去的自己比,写作是个人成长,不是比赛。

    二十二、用故事思维:把写作当“说事儿”

    别把写作当“任务”,当“跟朋友讲故事”,怎么说话就怎么写,用口语化的表达,带点情绪和吐槽。比如写工作报告,别用“综上所述,项目进展顺利”,换成“这项目就像带小孩,一路磕磕绊绊,总算没摔着,目前能自己走两步了”。

    举例:

    “给朋友写信吐槽加班:

    '最近加班加到怀疑人生,每天下班月亮都睡了,我还在敲键盘。昨晚差点把“客户爸爸”写成“客户爷爷”,还好及时发现,不然得被骂“没大没小”。最气人的是,老板说“年轻人要多吃苦”,我心想:“要不您先吃口苦瓜尝尝?”’

    朋友回信说“笑到打鸣”,还说“这才是活人写的信,比那些文绉绉的强”。”

    仿写建议:写一篇“吐槽大会”,对象可以是“堵车”“天气”“手机APP”,用吐槽的语气,怎么爽怎么写,比如:“这破天气,热得人像行走的烤肉串,出门五分钟,流汗两小时,空调遥控器比男朋友还亲。”

    注意事项:故事思维不等于“乱讲”,要有主线,比如“吐槽堵车”就围绕“堵车前、堵车中、堵车后的感受”讲,别东拉西扯。

    二十三、可视化进度:用进度条给自己打气

    在纸上画个进度条,比如“□□□□□□□□□□”(10格),每写完100字涂满一格,看着空格变少,成就感蹭蹭涨。就像玩游戏攒经验条,眼看要升级了,干劲儿十足。

    举例:

    “写2000字的文章,画20格进度条,每写完100字涂一格。涂到第5格时想放弃,看着白花花的空格有点慌;涂到第10格时,突然觉得“已经一半了,不能前功尽弃”;涂到第15格时,手速变快,想赶紧涂满;最后涂完时,看着全黑的进度条,居然有点感动,像打完了一场游戏Boss。”

    仿写建议:现在拿张纸,画10格进度条,目标“写完500字”,每写完50字涂一格,边写边涂,感受“一点点完成”的快感。

    注意事项:进度条别太密集,10-20格为宜,不然涂起来麻烦,反而影响节奏。

    二十四、角色代入法:假装自己是另一个人

    写不下去时,想象自己是“专业写手”“记者”“朋友”,用他们的视角写。比如写“旅行游记”,假装自己是导游,要给游客介绍景点;写“职场文”,假装自己是行业大佬,在给新人分享经验。

    举例:

    “写“读书心得”卡壳,假装自己是书评博主:

    “家人们谁懂啊!最近读了本宝藏书,开篇就把我拿捏了!主角刚出场就摔了个狗啃泥,还被反派嘲笑'走路都不稳,还想当大侠?’这反差感绝了!后面剧情更是反转再反转,我熬到凌晨两点一口气读完,现在黑眼圈比熊猫还重,但值了!”

    写完发现,用博主的“夸张语气 网络用语”,比正儿八经写“本书情节跌宕起伏”生动多了。”

    仿写建议:想写“给五年前的自己一封信”,假装自己是五年后的长辈,语重心长地说:

    “小子,别总熬夜打游戏,你现在觉得'年轻熬得起’,五年后爬三楼都喘。多花点时间学技能,别等被裁员了才后悔'当初咋没多考点证’。”

    注意事项:代入的角色要和主题匹配,写“学术论文”就别代入“段子手”,容易跑偏。

    二十五、随机灵感法:用外物触发写作欲

    抽张卡片、翻字典、看窗外,随便选个词,围绕它写。比如抽到“秋天”,就写“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秋天的落叶”“秋天的开学季”;翻到“玻璃”,就写“教室的玻璃反光”“妈妈擦玻璃的样子”“碎玻璃的故事”。

    举例:

    “朋友让我写“自由”,想破头写不出,随手翻书看到“风筝”,于是围绕“风筝”写:

    “小时候以为风筝飞得高就是自由,直到看见断了线的风筝挂在树上,尾巴在风里乱飘,才明白:自由不是想飞多高就飞多高,是有人牵着线等你回家。就像现在,每天下班能回有灯的房子,能和家人说句'我回来了’,这就是我想要的自由。”

    仿写建议:现在看向周围,随便选个物品,比如“台灯”“水杯”“树叶”,用它作为主题词,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话。

    注意事项:随机词只是引子,重点是借题发挥,别被词困住,比如写“水杯”,可以延伸到“喝水的回忆”“水杯的主人”等。

    二十六、他山之石法:改编真实事件

    别总想着“编故事”,把自己或身边人的真实经历搬上来,稍微改改细节就行。比如“朋友丢钱包”可以改成“主角丢钥匙”,“妈妈忘关煤气”可以改成“奶奶忘关火”,真实的事儿写起来顺手,还能避免“编不下去”的尴尬。

    举例:

    “写“粗心的故事”,用表弟的真实经历改编:

    -原事件:表弟把作业本忘在出租车上,急得哭了。

    -改编后:“小林把数学卷子落在地铁上,直到交卷时才发现,手心瞬间冒冷汗。他盯着空书包发呆,突然想起上车时被挤到门口,卷子可能掉在地上了。下课后他狂奔到地铁站,在工作人员帮助下找到卷子,打开一看,上面有个鞋印,像朵黑色的小梅花。”

    仿写建议:回忆一件“尴尬事”,比如“考试忘带笔”“约会迟到”,写下来,加些环境描写和心理活动,就是篇生动的短文。

    注意事项:改编时保护隐私,别直接写人名、具体地点,用“小林”“街角咖啡馆”代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