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切除术前血小板减少症显著增加出血风险,传统血小板输注存在供应短缺及感染风险。芦曲泊帕作为新型TPO-RA,通过术前口服提升血小板计数,成为降低出血风险的关键策略。本文基于临床试验数据,分析其疗效与安全性。 1. 肝切除术前血小板减少症的挑战 发生率:肝硬化患者中约30%-40%合并血小板减少症(PLT<50×10⁹/L),显著增加手术出血风险。 出血风险:PLT<50×10⁹/L的患者行肝切除术时,围手术期出血发生率高达30%-40%,需依赖血小板输注。 传统治疗局限:血小板输注存在输注反应、感染风险及供应短缺问题;脾切除术可能引发门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 2. 芦曲泊帕的疗效数据 中国III期研究:纳入66例CLDT患者,芦曲泊帕组(3 mg/d×7天)第8天应答率(PLT≥50×10⁹/L且较基线增加≥20×10⁹/L)为43.2%,显著高于安慰剂组(4.5%);术前无需血小板输注的比例为72.7%,而安慰剂组仅18.2%。 日本L-PLUS 1研究:97例CLDT患者中,芦曲泊帕组78.7%的患者PLT升至≥50×10⁹/L,需血小板输注的比例从安慰剂组的30.4%降至4.3%。 欧洲真实世界研究:300例接受有创手术的CLDT患者中,282例(94.0%)避免了术前血小板输注。 3. 安全性与耐受性 不良反应:芦曲泊帕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TEAE)发生率为84.1%,多为轻度或中度(如头痛、恶心);严重不良事件(SAE)发生率仅6.8%,且与研究药物无关。 血栓风险:芦曲泊帕组仅1例患者出现头臂静脉血栓形成(轻度),与安慰剂组无显著差异。 出血风险:芦曲泊帕组出血事件发生率(6.8%)低于安慰剂组(13.6%),且无严重出血事件。 4. 临床应用建议 适应症:适用于计划接受肝切除术的CLDT患者,尤其适用于血小板计数<50×10⁹/L且需避免血小板输注的患者。 用法用量:口服3 mg/d,连用7天,于术前8-14天开始用药,最后一次给药后2-8天接受手术。 监测指标:用药期间每2-3天监测PLT,若PLT>200×10⁹/L,需警惕血栓风险。 禁忌症:对药物成分过敏者禁用;活动性血栓疾病、遗传性血栓倾向患者慎用。 芦曲泊帕通过术前口服显著提升血小板计数,降低肝切除术前血小板输注需求及出血风险,且安全性良好。其便捷的给药方式及较长的手术窗口期,为临床提供了更优选择,尤其适用于血小板制品供应紧张的地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