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里,大家应该都看到过医务人员推着一个移动的“机器人”,穿梭在医院走廊和病房的每个角落,想必我们都有些许好奇这个“大家伙”到底是什么?究竟有哪些用途?有哪些利弊呢?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移动式X线机。 移动DR(移动数字化直接成像系统)是一种便携式可在床旁即时完成的数字化X线摄影。其核心优势在于: 1. 突破空间限制:无需转运危重患者,降低转运风险(如气管插管移位、体外膜肺氧合设备干扰等),尤其适用于ICU、急诊抢救室及术后无法移动的患者。 2. 即时诊断支持:缩短检查时间,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创伤性血气胸等急症提供即时影像依据,辅助快速决策。 3. 便携性:设备整机设计紧凑,体积小、重量轻,配备双电机驱动、零半径转弯与电动助力系统,可轻松穿越狭小空间(如病房门框、楼梯间),“设备找人,而非人找设备”,让影像检查更便捷。 1.设备参数限制:移动DR(数字化X线成像)的管电压、管电流及探测器分辨率通常低于固定设备,导致图像对比度与细节显示不足。 (图左为放射科机房拍摄,图右为床旁拍摄,图右清晰度及细节显示程度较低。) 2.适用检查部位限制:由于移动DR设备并不具备滤线栅组件,一些体层较厚的部位影像显示效果不佳;患者检查床也存在倾斜和不稳定性,这都会导致图像失真、影响临床医生的诊断。现阶段移动DR也不能完成拼接成像摄影。 (上图是移动DR设备拍摄的一组图像,我们可以看出体层较厚的部位图像清晰度不佳,且图像存在放大变形失真。) 3.辐射暴露争议:普通病房缺乏铅屏风等防护设施,同病房患者及医护人员可能面临低剂量辐射暴露。 因此,床旁检查是绝对不能替代常规X线摄影检查的,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可以作为辅助检查,为患者提供诊疗便捷,为临床提供快速的诊断决策。所以当病房要做床旁检查时,请临近无关人员尽量回避,避免接受不必要的辐射。 1.配合及高效,动作听指引:若需要床旁拍片,患者意识清楚时拍片瞬间需屏气或保持体位不动(如肺部检查需深吸气后暂停呼吸),避免图像模糊导致重复检查。若患者意识模糊时,将由医护人员协助调整。 2.严格掌握适应症:优先用于危重患者,如骨科牵引患者、危急抢救、多发创伤难以搬动的患者;搬动过程中易发生损伤的患者;要求绝对卧床检查的患者;对于可移动患者,应尽量安排至放射科进行详细检查,确保诊断准确性。 3.科学认知,不谈辐色变:单次床旁拍片辐射量≈自然环境3天辐射量(胸部正位片约0.02mSv),远低于安全阈值(公众年剂量限值1mSv),无需过度担忧。万不得已确需行床旁拍片时,要做好对家属、患者、医护人员的合理保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