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真相往往与人们想当然认为的相反,比如许多人认为书画艺术欣赏主要就是用眼睛去看,但实际上作为一种感官功能,眼睛只能看到事物最表层的真实,视觉功能只有与人的意识、思维和精神结合起来才能看到更深层次的真实,而且随着这种结合的不断深入,眼睛所起的作用会愈发显得不重要。 比如现在有A、B、C三个人同时欣赏一朵未曾见过的花。A麻木不仁,看不出花有什么美的地方;B看到了花的奇姿异彩,感到赏心悦目。C则感受到了花内在的种种生命精神,于外形反而有所忽视。 我们可以说A是在用眼看,B包含用心看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在用眼看,C包含用眼看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在用心看。A看的行为是一种单纯的物质运动,B和C的赏花行为则可以看作是一种审美活动,B的行为包含了情感在其中,其审美活动也表现得最为复杂多样,C的行为更表现为一种超越情感的精神运动,其审美活动趋向于化繁为简,化浓为淡。 比较之下,C显然看到了更为本质和重要的东西,其欣赏水平也应是最高的,而在他这里眼睛所起的作用也是最小的,因为眼睛所对应的是事物的物质外形,心对应的才是事物的精神,就像人们可以用筐盛沙却不能盛水,可以用盆盛水却不能盛风,所以期望单纯用眼睛便能看到事物内在的精神是根本性的认识错误,注定是徒劳的。如果我们把这里的花换成一幅画,从而将广义的审美变为艺术欣赏,或者更进一步再将画换成音乐,将用眼看换成用耳听,则以上结论仍然都是成立的。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本文为《东西方美学参证》系列文章之1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