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社交平台上看到这样一条留言,不少网友深有同感: “爷爷奶奶去世,大姑和小姑姑起诉争房产,但是他们都未曾有赡养老人,主要是那个房子是我父亲出资购买的,法官还判决他们二人有继承权并且判了他两个人的份额办理了房产证,现在有什么办法吗?” “很多人没有写遗嘱的习惯,到时就很麻烦,我也经历过,好在母亲不在的时候我外公还在,签了放弃承诺书。 ” 这些故事的背后,是很多家庭共同的误区:“我们家就一个孩子,遗产还不是自然而然地归他/她?” 错了,大错特错! ![]() .01你以为理所当然的“全都给独生子女”,法律并不这么认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如果父母没有立遗嘱,去世后遗产将按法定继承处理: 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 也就是说,就算你是独生子女,你爸妈的父母如果还在,也有法律上的继承权。 案例:@网友“小琴”的经历 小琴是独生女,爸妈早年买了一套房,父亲突然去世,没留遗嘱,本以为财产全归母亲和她,结果爷爷奶奶坚持要分遗产,说“老大走了,财产该有我们一份”。 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小琴的母亲、小琴以及小琴的爷爷奶奶,这意味着,小琴的父亲去世后,其遗产(包括那套房产)将由小琴、小琴的母亲以及小琴的爷爷奶奶共同继承,一般情况下,同一顺序继承人的继承份额是均等的。 ——这不是冷血,而是法律的刚性规定。 即便你爸妈曾经口头说:“房子以后都是你的”,那也只是情分,不是法律上的凭证,只有遗嘱,才能明确你的继承权。 ![]() 为什么一定要写遗嘱?4个现实理由 1、排除法定继承中不希望分财产的人 父母可能想把部分财产给孙辈、捐赠、或保留给配偶养老开支,也必须靠遗嘱落实。 ![]() 遗嘱是一份“生前说明白”的文书,能在关键时刻防止家庭翻脸。 比如独生子女意外身故,也能通过遗嘱保护孙辈利益。 很多人以为遗嘱只需要写一句“我死后所有财产归我的孩子所有”就够了,但在真实案例中,就是这些“没说清楚”的细节,让遗嘱失效,或者引起争议。 所以建议父母在遗嘱中加上以下5句话(或类似意思的表达): 1、“此为我生前真实意愿,非受胁迫、欺骗。”——避免遗嘱被质疑为“被胁迫所写”。 法院经常会遇到子女间争产时互相指控:“她趁我爸脑子不清楚的时候写的!”、“我妈是被逼的!” 所以遗嘱里要明确强调:“本遗嘱为我在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状态下,出于真实自愿立下。” ![]() 2、“本遗嘱为我最后有效遗嘱,废止以往所有版本。”——防止多份遗嘱引发混乱。 有些老人改来改去,临终前又手写了一份,结果法院判定最晚那份才有效, 3、“若我所立遗嘱中部分条款无效,不影响其他条款效力。”——防止“一个错字,让整个遗嘱作废”。 比如有人在遗嘱中写错了房产地址的一位数字,法院可能会判定那一部分无效,但如果你有这句话,其他条款还能继续生效,不至于全盘崩塌。 ![]() 4、“若主要继承人先于我死亡,其应继承部分由××继承。”——指定“代位继承人”,避免财产无人继承。 比如你是独生子,但不幸早于父母去世,那你原本“继承资格”就消失了,父母可以在遗嘱中写明:“若我儿子早于我死亡,则其子女(我孙子/孙女)继承该份。” 5、 “我将房产编号为×××的不动产,明确归属××,其余财产归××,不再细分。”——具体列明关键财产的分配对象。 模糊的“所有财产”容易引发误解:存款、债务、收藏品、股票、养老金……都会混在一起,尤其是房产,要写明房产证编号、地址、权属人信息,避免认定混乱。 你以为,找张纸、写几句话、签个名就算立了遗嘱?那你可能白忙一场,今天咱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遗嘱怎么立,才算数? 现行遗嘱形式(《民法典》规定)![]() 听着多其实也就看你能不能做到下面这几条 自书遗嘱:想亲手写,记住这3个点,比如你爸妈想留份自书遗嘱,得注意:1、得自己一笔一划写(不能别人代写) 2、最后要亲自签名+写清年月日 3、不能乱涂改,改动的地方要重新签名注明日期 真实案例:有位张大爷手写了遗嘱但没写日期,法院直接判无效,孩子白忙一场。 代书遗嘱:不是谁想帮忙写就能写。这种遗嘱要: 1、2个以上见证人现场在场 注意亲戚、子女这些“可能继承遗产”的人,不能当见证人,不然也是白写。 打印遗嘱:打印不是随便打。1、要2个以上见证人在场2、每一页都得签名,并写清年月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