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 月 20 日,在这充满爱意的特别时刻,我衷心祝愿各位读者的爱情,恰似浩瀚宇宙中的璀璨星辰,于时光长河中静静闪耀,永恒且璀璨,始终保持着那份独特的浪漫与美好(不过呢,这跟我现在单身有个毛关系)。 ![]() 但今天我们不聚焦于人类的爱情故事,而是来聊聊那些别具一格的 “爱恋”,有的是传闻中跨越物种的“人兽恋”,有的是动物世界里那些痴情生物。这些故事究竟是真实存在,还是源于人们的幻想呢? 1 白枕鹤为饲养员杀雄鹤? ![]() 去年有一条奇闻在网上爆火——美国动物园里一只名叫“胡桃”的雌性白枕鹤爱上了人类饲养员,它会和饲养员一起跳舞,甚至拒绝和雄性同类交配,为此还啄死了两只雄鹤。它与自己的饲养员“长相厮守”长达19年,直到2024年初去世。这个故事堪称血腥爱情故事版本的“仙鹤报恩”被各大自媒体渲染和传播,甚至出现了很多专门绘制的“同人画”。 ![]() 白枕鹤“胡桃”与饲养员Chris Crowe 白枕鹤是一种分布在亚洲的鹤类,一般会在西伯利亚,蒙古高原和我国东北繁殖,越地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朝鲜半岛,日本南部。 ![]() 我国的白枕鹤 虽然大家“磕cp”的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故事的主人公“胡桃”出生于1981年,它父母是被国际鹤类保护基金会从盗猎者手中救下来的野生白枕鹤,在人工环境下繁殖了后代,也就是“胡桃”。但在饲养还是雏鸟的胡桃的时候,饲养员与其频繁的见面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熟悉家禽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小鸡出生后一般都会跟随它第一眼看到的活动物体,这种行为在科学上被称为“印随行为”,很多鸟都有这个特点,高贵如白枕鹤也不例外。在野外这种行为可以让小鸟跟紧双亲,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也可以及时获得双亲庇护,在成长过程中也会将和双亲长相相似的鸟当做同类。 ![]() 跟着母鸡的小鸡仔,小鸡出壳后会跟随自己看到的第一个活动物体。这被称为印随行为。一般情况下这个物体会是母鸡。 ![]() 光随自己不看路啊 然而从小与饲养员接触过多的“胡桃”却将这种行为由亲鸟转接到了人的身上,等它长大后才会因为对人的印随行为而拒绝雄鹤的求偶。 ![]() 对饲养员形成印随行为的灰雁雏鸟 图源:presidentsmedals 至于网上传出的“胡桃和饲养员跳舞”视频其实也不是他们结为夫妻的例证,而是饲养员为刺激胡桃繁殖而做出的努力。饲养员发现胡桃对着自己求偶后选择模拟雄鹤的动作,以刺激胡桃出现筑巢等繁殖行为,随后再通过人工授精、人工孵化等工序让这只鹤能够参与繁殖——毕竟胡桃是来自亚洲的野生白枕鹤,它参与繁殖可以大大提高北美白枕鹤人工种群的基因多样性,对于这种动物的保育是一件好事。 ![]() 对饲养员展示出求偶行为的“胡桃”,相传通过人工授精,胡桃已经生育过7只小鹤。其中2只都已经参与了新一轮的繁殖。算是可喜可贺。图源:SCBI ![]() 模仿动物行为是很多饲养员会做的事 总的来说,所谓的“人鹤相恋”其实只是人类对动物饲养过程中所犯错误的拨乱反正罢了。 为防止幼鸟对人类出现印随行为,饲养员在照顾幼鸟的时候需要戴上和成鸟形象类似的手套和衣服,有时候还会学鸟叫。不过在胡桃出生的1981年,人们还意识不到这件事。 ![]() 戴鸟手套的饲养员 图源:Joseph Duff / PBS WNET 类似的事情不只出现在鸟类身上,伦敦动物园的大熊猫姬姬,也曾因被捕获时年龄偏小、长期和人类互动,出现了与胡桃类似的向饲养员求偶的行为。 ![]() 大熊猫姬姬 图源:Christine Matthews / Wikimedia Commons 2 海豚“自杀殉情”? ![]() 1963年,美国航天局NASA和一些机构投资支持了一项实验——科学家为了研究海豚的大脑,让一位人类女孩玛格丽特训练三头海豚彼得、帕梅拉和茜茜学习英语。 在与海豚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刚刚成年的公海豚彼得与玛格丽特之间逐渐产生了特殊的情感联系。据说皮特在后期变得不爱学习,天天只想缠着玛格丽特,以至于玛格丽特因为其它事情而忽视它的时候,它都会变得异常烦躁,甚至会在旁边“大喊大叫”以示抗议,看起来就像一个为了女朋友吃醋的小伙子。更令人费解的是,彼得在实验的第四周做出了奇怪的事情,那就是游到玛格丽特的双腿间和她互动,就好像起了生理反应。这些事情大大出乎投资方的意料,他们最终选择了终止试验。但是和玛格丽特分别后的皮特竟然选择沉入水底闭气自杀了…… ![]() 玛格丽特和海豚皮特 这个故事随着2014年的纪录片《与海豚交谈的女孩》而被人们熟知,知道这个故事的人都认为,海豚皮特对着人类女孩玛格丽特产生了爱情。实验终止后它选择了自杀殉情。此外,有位名叫马尔科姆·布伦纳的美国作家也承认自己在1970年与一只生活在佛罗里达水上公园的海豚多莉有过一段美好的“恋情”。 ![]() 马尔科姆·布伦纳与海豚“多莉” 之所以会有“海豚和人谈恋爱”的传言,是因为海豚的智商确实很高。对于哺乳动物来说,如果脑子占体重的比例越大,那么这个动物就越聪明,在这个比例中,海豚可以达到1.7%。超过了黑猩猩的0.7%,并且海豚的大脑皮层沟回密布。发达的大脑让海豚具备学习、记忆、推理的能力,它们甚至拥有自我意识和情感,因此可能会把人类视为朋友并且展现出朋友之间才会有的行为。 ![]() 人类大脑和海豚大脑的对比 至于为什么雄海豚皮特会对玛格丽特“起生理反应”,这可能也不是因为“爱情”。而是一种叫做“反向兽恋症” (reversed bestiality)的行为。举个例子,泰迪犬会在别人的小腿上“蹭来蹭去”做一些不雅的动作,大脑更发达的海豚也有这样的行为,很多海豚被拍摄到它们在海里对游泳者表现出“欲望”。 ![]() 2012年水下摄影师Maes就拍到过他的朋友Alex被一只野生海豚“骚扰”的画面。同时海豚和人类一样,可以从性行为中感受到快感。 至于皮特因为和玛格丽特分开而殉情自杀其实也是无稽之谈,根据资料显示。皮特和玛格丽特分开后被带去了一座位于迈阿密的实验室,并且被饲养在面积狭小,光线昏暗的水缸里,没有同类或是饲养员的陪伴。这样的环境让它抑郁寡欢,还生了病。最终使皮特离世。也就是说,造成皮特撒手人寰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人类用完它做实验没有好好安置它给它的恶劣的环境。 ![]() 一只生活在海洋馆中的圈养海豚,可以看得出它的牙齿全都掉光了,眼睛也不正常。实际上圈养环境无法提供鲸豚类的活动范围和社群牵绊。狭小的水缸还会导致它们的声呐系统紊乱,因此寿命比野外短很多。图源:DolphinProject 更多可以看《从“风流”到铁窗泪,海豚表演改变了海豚什么?》 3 瘸腿狮子为爱狂奔? ![]() 2024年7月,在乌干达伊丽莎白国家公园发生了一件事,无人机拍到一对狮子兄弟完成了一场“水上马拉松”,它们在河马和鳄鱼出没的水域游了大约1.5公里,创造了狮子有史以来最长的游泳纪录。更牛的地方在于,其中一头雄狮是个瘸子,它只有三条腿。研究者推测,这两头狮子之所以要游泳1.5公里,其实是因为爱情——它们听到了两公里以外“心上狮”的吼叫声,才会迫不及待的渡水与雌狮们团聚。 ![]() 无人机拍摄到的“雄狮追爱游泳”画面 ![]() “雄狮渡水事件”的主角:Jacob和Tibux兄弟 图源:Alex Braczkowski 这条新闻也引发了不少轰动,大家纷纷称赞痴情雄狮跨越千里找情狮,多么矢志不渝的爱啊。实际上,这对狮子兄弟连游三里地确实是为了追爱,只不过不是痴情,而是被迫。 这两只狮子生活的乌干达伊丽莎白国家公园除了有狮子,还生活着6万人。人们需要种田、放牧维持生计,人兽冲突在所难免。在2008年-2018年这10年间,有至少19只狮子因为吞吃家畜被当地人毒杀……且因为公园的管理存在疏漏,各种盗猎现象经常发生。那只断腿的雄狮就是因为2020年踩中盗猎者的捕兽夹从而不得不截肢的。 ![]() 乌干达保护基金会的兽医握着Jacob的断腿,它的腿是被盗猎者的捕兽夹夹断的。图源:KABUNZUNGWIRE MORIS AND MUSTAFA NSUBUGA 在“雄狮”追爱事件发生后不久,就有科学家指出过去的五年里伊丽莎白国家公园里的狮子数量下降了一半,其中的大部分都是雌狮。这导致公园里狮子的“男女比例”失衡——在伊丽莎白国家公园里雌狮和雄狮的比例为1:2,而在正常的狮子种群中,这种比例应该大于2:1。所以咱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对狮子兄弟为什么要游三里地去追爱,实在是因为自家土地上没有雌狮。至于它们游泳的原因也是因为通往目的地的陆地上有人类修建的公路,对狮子来说也是“难以通行”。 ![]() 伊丽莎白国家公园内的“爬树狮”,带领游客观看爬树狮是当地重要的收入来源,过去几年因为狮子减少,公园收入也因此受到影响。 无论是“仙鹤报恩”的传说、“海豚殉情”的故事,还是“痴情雄狮”的传闻,这些看似充满浪漫情感色彩的事件背后,往往反映出人类对动物的不科学饲养、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管理中的疏漏。这些不当行为导致动物出现反常举动,而部分自媒体的断章取义和过度渲染,又让大众轻易地将人类的情感投射到动物身上,将动物的行为误读为类似于人类的爱情故事,从而引发了一系列悲剧和闹剧。 当这些事件逐渐平息,喧嚣归于宁静之时,我们更应深刻反思:如何在未来避免因人类的不当行为而使动物出现反常举动,防止类似的误解与闹剧再次上演,实现人与动物更加和谐共处的关系。 ![]() 希望动物和尽职尽责的饲养员都能得到善待 撰文 | 千禧君 微信编辑 | 赵之遇 |
|
来自: 老友mk09qda3vs > 《动物植物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