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宁夏,有你更精彩 尤其是“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高的比例达到85%以上”,还有到2030年,“免费学前教育落地”“高中阶段教育完成率达到90%以上”等表述,让很多人感到欢欣鼓舞,心头有种大石落地的感觉。 不过,随着中考升入高中的比例增加,那么进入职业高中读书的孩子比例也势必减少,这对职业高中来说,是进入招生寒冬还是转型的机遇? 威记当初来银川,第一站落脚点就是在一所职业高中当老师。那时候满怀理想,想着自己川粤苏鲁浙湘闽徽八大菜菜,还有官府菜系,清真菜系都精通,可以把自己高超的厨艺,还有高深的烹饪理论知识传授给需要的孩子们,培养出一个个名厨,未来也能“桃李甲宁夏”,去哪吃饭都可以刷个脸就可以实现,也算是学以致用了。 可是现实却啪啪打脸。明明用心教那些学生,不料却最终被那些学生气得个要命。 说他们是被中考“刷”下来的“学渣”吧,可是一个个却在技术课上表现得聪明十足;说他们有灵性吧,却没有把心思放到钻研烹饪技术和理论之上。真是深刻感受到那句“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很骨感”、“烂泥扶不上墙”的意思。 有人说那是因为这些学生年纪小,没开窍,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有人说要知道学习的重要性,谁还让来职业高中学习? 有人说,那是无可救药了,家长只是想把孩子送到职业高中来“混”三年到18岁,直接出社会。 有人说,在职业高中里能学到啥? ...... 其实,这些说辞都有些片面,不能一概而论。当然了,也没有说谁对谁错的问题。 很多时候,一方面是因为孩子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同时对未来感到迷茫或者没有信心,加上家长的不理解,表现出来的一种自暴自弃的态度;另一方面就是职业高中设置的专业和社会发展所需的职业岗位技能脱节,没有根据实际出发安排或者及时调整专业和教学内容,或者是教学内容陈旧,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就拿威记教的烹饪来说,那时候教授的教材,基本跟威记以前读技校时候的内容一样,就是按部就班,了无新意。 但是,那时候由于时代的快速发展,加上不愁生源,这些问题没有显现。 如今短视频和自媒体的流行,很多菜肴的制作,随便一搜都能找到,并且大师、名师、名厨遍地都是,可谓人人都是大师,各个都是大厨。这对于烹饪专业教学来说,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做菜谁不会?而能把这道菜的“知其言亦要知其所以言”的理论指导实践的基础讲明白,并且能举一反三的,却又有几个? 简单来说,职教本地化,服务本地,支撑本地发展,根据本地产业需求,为本地培养合适的人才才是职业高中最好的出路。 随着银川"教育强市"战略的深入推进,方案的确定,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在普高扩招的大背景下,职业高中必须重新定位,将"服务地方经济"作为转型的核心方向。 银川市产业布局清晰,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葡萄酒等特色产业。职业高中可围绕这些支柱产业开设特色专业,如葡萄种植与酿造技术、光伏设备维修等,实现"一校一品"的专业建设模式。同时,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与本地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推行现代学徒制,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实用技能。 数字化转型是另一条突围路径。银川作为"东数西算"工程枢纽节点,职业高中可增设大数据运维、云计算等前沿专业,培养数字经济急需的"数字蓝领"。通过虚拟仿真实训室等智慧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和吸引力。 值得关注的是,职业高中还应打通学历提升通道。加强与扩大本地高职院校建立"3+2"贯通培养模式,设立职教高考强化班,让有意愿的学生也能获得升学机会。这种"就业有门路、升学有通道"的双轨制,或将重塑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知。 在政策支持方面,像出台专项补贴,对选择紧缺专业的学生减免学费,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给予税收优惠等必不可少。只有形成当地、学校、企业三方联动的生态圈,才能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本地化"转型。 好在,在《方案》中,对职业教育专门有表述: 在职业教育发展方面,坚持产在教前、教随产出,建立专业群与产业链联动发展机制,提升机械制造等70个优势专业,新增人工智能等20个急需紧缺专业,增设大数据等“五年一贯制”25个贯通培养专业。深化“岗课赛证”融通,建立职业与技工院校融合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体系。 所以,银川中考高中扩招布局已经展开,核心就是留人和培养人才!这对于考上考不上高中的孩子来说,都是机会,剩下的就看孩子的了! 这里是宁夏!发现宁夏之美,感受宁夏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记忆,记录宁夏的人文历史!谢谢阅读关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