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的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关节、神经系统、血管、皮肤、肾脏、胃肠道、肺、及其他组织和器官的问题。 发表于《柳叶刀-风湿病学》(The Lancet Rheumatology)的TULIP-LTE研究显示,I型干扰素受体抗体anifrolumab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4年期间,患者生活质量持续改善,疼痛与心理健康评分显著优于安慰剂组,且安全性可控。 ![]() 截图来源:The Lancet Rheumatology TULIP-LTE是TULIP-1和TULIP-2这两项III期试验(均为期1年)的3年扩展研究(延长期治疗分组不变,共治疗4年),纳入369例已接受标准疗法的中重度SLE患者,持续接受anifrolumab 300 mg(n=257)或安慰剂(n=112)治疗,每4周用药1次,评估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指标(SF-36、EQ-5D等)。患者平均年龄42.8岁,92%为女性,随访至第208周。 治疗4年后,anifrolumab组在SF-36躯体疼痛领域(最小二乘均值的组间差异5.9分,95%CI -0.7~12.5)和心理健康领域(差值3.7分,95%CI -1.2~8.6)改善更显著。健康效用指数SF-6D的差异从第24周(差异0.013)持续至第208周(差异0.016)。患者的这些数值改善与糖皮质激素用量减少、疾病活动度下降相关。 该研究证实anifrolumab长期治疗对SLE患者生活质量的积极影响,结合既往疗效与安全性数据,为其作为SLE有效治疗提供了重要循证支持,尤其适合需长期控制症状的患者。 |
|
来自: 医国疑难病研究 > 《荨麻疹,红斑狼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