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不韦一生留下的至理名言,句句精辟,发人省醒!

 新用户8168ftZw 2025-05-22
图片

吕不韦的一生,是商人逻辑与政治野心交织的传奇。

他出身商贾,却以“奇货可居”的胆识,押注落魄质子嬴异人,用金钱铺路、权谋开道,硬生生把一个被赵国冷落的弃子推上秦王宝座,自己则从一介商贩跃居大秦相邦,权倾朝野。

吕不韦的功过,历来争议极大。

他是秦国统一的关键推手——灭东周、拓三川、设东郡,为秦国的版图扩张奠定基础;

他广纳门客,编纂《吕氏春秋》,试图以“杂家”思想调和百家争鸣,为未来的帝国统治提供理论依据。

但另一方面,他献赵姬、纵嫪毐,把宫廷变成权色交易的修罗场,最终自食恶果。

吕不韦的悲剧,在于他始终未能摆脱商人的思维定式。

他精于算计,却低估了权力的排他性;他擅长运作人际关系,却忽视了帝王心术的冷酷。

《吕氏春秋》中深藏了许多金句,现在读来,依旧振聋发聩,震撼人心。

#01

天不再与,时不久留;

能不两工,事在当之。

——《吕氏春秋·览·孝行览》

释义:上天不会给人两次机会,时机不会长期停留;人的精力有限,妄想同时精通两事,往往两头落空;成功不在于空谈,而在于在正确的时机,以全部心力,做最该做的事。

这个时代,最贵的不是金钱,而是时机+专注的组合。

别等所谓的“完美时机”,它根本不存在。

错过一次机会,可能错过一个时代风口;过于分散精力,可能失去全部竞争力。

真正成事的,都是那些在某个领域死磕到底的“偏执狂”。

#02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吕氏春秋·纪·季春纪》

释义:流动的水不会腐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关键在于运动。

自然界的规律如此,人生亦然。

企业若想长青,必须持续创新;个人若想进步,必须不断学习;国家若想强盛,必须深化改革。

历史无数次证明,安逸是衰退的开始,变革才是生存的法则。

#03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欲论人者,必先自论;

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吕氏春秋·纪·季春纪》

释义:想战胜对手一定要先战胜自己,想评价别人一定要先评价自己,想了解别人一定先要了解自己。

商汤问伊尹如何得天下,伊尹的回答是“先攻取自身”,若是连自己几斤几两都拎不清,凭什么掌控更复杂的资源?

人最大的敌人永远是自己。

打败别人容易,驯服内心的野兽就不容易了。

那些成天指点江山、刚愎自用的人,本质上是在逃避自我改造的艰难。

所以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自知才是最高级别的认知。

#04

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

——《吕氏春秋·纪·季冬纪》

释义:带着私心去看,眼睛就会失明;带着私心去听,耳朵就会失聪;带着私心去思考,心智就会狂乱。

私欲一旦主导认知,人就会丧失客观判断的能力。

历史上王朝的崩塌,始于统治者只顾私利,无视民怨;企业的衰败,源于高管沉迷权力斗争,忽略市场危机。

私心像一层滤镜,让人只看见自己想看的,只听进自己想听的,最终在偏执中走向失控。

古人推崇“天下为公”,并非否定个人利益,而是为了“去私”。

因为只有超越小我,才能看清大局。

否则,再精明的算计,也不过是盲人摸象,终将自食其果。

#05

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

——《吕氏春秋·论·不苟论》

释义:事物一旦达到完美,必然开始缺陷;发展至极端,必定转向反面;充盈到顶点,终将走向亏损。

古人讲“花未全开月未圆”才是最佳状态,因为一旦登顶,下坡路就在眼前。

曾国藩晚年著《败经》,专论“骄败”,正是看透盈则必亏的残酷。

这世上没有永恒的圆满,只有动态的平衡,持满之道,唯在“抑而损之”。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