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缕清新入心来——读李娟《我的阿勒泰》有感文/程前 我读到李娟《我的阿勒泰》,缘于女儿的一次网上购书,待女儿返校时,我让女儿留下了这本书,其中有一点私心,是为了和年轻人有个共同的话题,实际上对这本书并没有抱着多么高的期望值。然而当我真正开始读的时候,才发现这本书确有可读之处,有一种爱不释卷的感觉。这本书如同一缕春雨甘露般的清新润入我的心田!李娟笔下的阿勒泰与李娟在阿勒泰的乡居生活有关,她的生活工作都围绕在阿勒泰的乡村、县城,而她的妈妈一直在阿勒泰牧区经营着她的小生意,李娟始终没有离开家的牵绊,她的文字也始终纠缠在那样的生活之中。每一篇都是细小、微观、琐碎、简单,但却让我读得意犹未尽,让我感觉到幸福。什么是幸福?李娟笔下的阿勒泰没有恢弘的历史场景,没有英雄人物的壮举,有的是一群生活在阿勒泰偏远寂静的乡村的村民们,这些村民与牧民简单、单纯、淳朴、善良,每个人都像一块透明的水晶一般,都能折射出人性的七彩光芒,如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一般,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生活。他们是单纯的,单纯到小卖部买货,而卖主不在,要在那里等上几个小时,或者会到周围山野去寻找货主,却不会动歹念。当李娟与舅舅到县城,却因摩托车漏油,而缺油迷路,在面临生死的紧要关头,是一个摩托车骑手把自己不多的汽油甚至用翻倒摩托车的方式来供油,是解放牌货车司机带着他们走出戈壁滩上的迷路。“我给家里打电话,妈妈问需要什么,我回答说,就是被子薄了点,于是,第二天,她就扛着一床厚到能把人压得呼吸不畅的驼毛被出现在我的面前,母亲熬了一个通宵赶制出来,又倒了三趟班车,坐了十多个钟头的车赶往乌鲁木齐。”这是母女的幸福。“在夏牧场上,下午的阳光浓稠沉重,两只没有尾巴的小耗子在草丛里试探着拱一株草茎,外婆拄杖站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这是属于外婆与小松鼠的幸福时刻。她与河边洗马少年的相处,和巴哈提小儿子的相遇,偶遇赛马小冠军,乡村舞会上的漂亮年轻人……亲密的,自由的,关于友谊的,关于爱情的,都是那么的任性,光明,从容,欢乐。发生在阿勒泰的故事像洒落了一地的珍珠,而李娟用一条丝线把他们串联了起来,让幸福像花儿一样盛开,笔下阿勒泰的牧民们都是幸福的代名词,展现了人性之美。而在李娟的《我的阿勒泰》中也是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对与自然共生、和谐发展,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蝗虫是有罪的吗?作为自然界理所当然的一部分,他们的种种行为应该在必然之中:必然会有蝗虫出现,必然得伤害人的利益以维护某种神秘公正的平衡……我们为保护自己而使用的方法,其实也是对自己的另一种损伤吧?”,这是她在《蝗灾》中的一段话,面对着草原上铺天盖地而来的蝗虫时,首先想到的是要灭虫,然后呢?蝗虫有错吗?没错,它是为了自己的生存,我们有错吗?没错,也是为了我们自己的生存,好像没错,其实是错在无休止的对自然的染指与索要。《我的阿勒泰》通过表达哲学思想来启发人们的思考和理解,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地经历、感受和思考着各种事物,而这些经历、感受和思考都是我们自己的,是我们对自我认知的一种体现。总之,读李娟的《我的阿勒泰》,始终感觉到一缕清新围绕着我,让我在清新中重识自己,在清新中觉醒。
点击视频,链接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