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汉《汉北海淳于长夏君碑》

 新用户65383605 2025-05-22

七律:题《夏承碑》

序《夏承碑》为东汉名碑,隶书神品。其字篆隶交融,雄浑古朴,风骨凛然。碑主夏承官至北海淳于长,碑文述其德政。此碑书法独树一帜,后世尊为典范。余观其拓本,感其沧桑,遂赋诗以赞。

东汉遗碑何处寻,斑驳犹见古人心。

篆隶交融藏劲骨,风神独具冠书林。

铭功颂德千秋事,立范垂型百代箴。

莫道沧桑文字改,殷勤呵护待知音。

注:诗人以七律咏赞《夏承碑》书法艺术。颔联“篆隶交融”、“风神独具”,精准概括其艺术特色;颈联由书法升华至立范垂型的人文价值。尾联呼吁保护文物,寄意深远。全诗凝练厚重,既摹古碑风骨,又见今人襟怀。

《夏承碑基础教程》

一、碑刻背景与艺术价值 汉隶奇珍立汉风,篆筋隶骨气浑融。 淳于长史留遗泽,断简千年溯旧踪。 ——注:开篇点明《夏承碑》篆隶过渡期的独特地位,融合篆书圆润与隶书波磔,堪称汉隶变法标本。

二、工具选用建议 兼毫蓄墨三分韧,蝉翼铺宣透古痕。 宿墨凝光沉石髓,轻研朱磦辨锋痕。 ——注:推荐使用兼毫毛笔表现圆厚线条,选用半生熟宣纸或蝉翼拓片纸,辅助朱墨双钩练习。

三、基本笔画精解(篆隶笔法对照)

1. 蚕头化篆:起笔裹锋如鼎足,圆浑藏力溯商周

2. 燕尾取隶:捺脚波挑见分势,金石铿锵出汉秋

3. 弧转方圆:铁线婉转而钢骨,折钗暗度屋痕留 ——图示篆书弧转与隶书方折的渐变过程,标注典型字例(如"君""承"等字)

四、结字规律剖析

1. 重心错落:上密下疏呈峻拔,左倾右敧见峥嵘

2. 篆构遗韵:"子""祀"等字存甲骨,曲直相生幻亦真

3. 空间魔术:计白当黑生虚境,疏可走马密藏针 ——附结构分析图,用红蓝线标注主次笔势与空白分布

五、临摹进阶三步法

1. 朱拓摹形:双钩廓填悟空间,朱墨影写感刀痕

2. 意临取神:提按绞转追气韵,虚实相映得古心

3. 背临生变:离碑写意存风骨,篆籀笔意自然生 ——每阶段配比对示范,标注运笔速度与力度变化曲线

六、常见弊病指正

1. 描摹僵化:忌做刻工失笔意,需知书丹本写生

2. 波磔过锐:燕尾勿作刀出鞘,浑厚当如鼎足沉

3. 结构呆板:妙在欹侧生姿态,最忌匀称似算子 ——附错误案例与修正对照图,用箭头标示改进方向

七、创作过渡指南

1. 集字成篇:选碑中八字成联,注重新旧节奏调和

2. 笔墨实验:尝试篆隶杂糅创作,体会字体演变规律

3. 金石趣味:模拟风化效果,枯润浓淡见沧桑 ——展示创作示范作品《集夏承碑联》《篆隶对话》等

后记:此教程融汇启功《论书札记》笔法理论与华人德汉隶研究成果,经廿载教学实践打磨,学者但持恒心,三年可窥汉隶庙堂之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