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件奇丽俱妙的东汉隶书名品,看了一遍又一遍,太喜欢了!

 青木森森 2024-03-12 发布于北京

夏承碑》全称《汉北海淳于长夏承碑》,又名《夏仲兖碑》。东汉建宁三年(17O)立。碑主夏承,字仲兖,其祖、父及兄皆居显位,所谓“宠禄传于历世,策勋著于王室”。承有文德,累任县主簿、督邮、五官掾功曹,冀州从事等职,官至淳于长(淳于县故治在今山东安丘县东北三十里)。建宁三年(170)六月卒。原十四行,行二十七字。重刻碑高2.59米,宽1.24米,文十三行,行三十五字。有额,碑末有“建宁三年蔡伯喈书”一行八字及唐曜重刻题记,皆正书。存世拓本多系重刻本。

东汉·夏承碑

字特奇丽,有妙必臻,无法不具

图片

★赏析★

《夏承碑》为著名汉碑之一。以其结字奇特,隶篆夹杂,且多存篆籀笔意,骨气洞达,神采飞扬,自元王恽始定为蔡邕书,此后诸家多沿其说,然实无确据,故间有提出怀疑者(如清顾南原等)。

王世贞谓:“其隶法时时有篆籀笔,与钟(繇)、梁(鹄)诸公小异,而骨气洞达,精彩飞动,疑非中郎不能也。然蔡集不载,而他书亦不可考,姑阙之以俟知者。”(《弇州山人四部稿》)

清王澍谓:“此碑字特奇丽,有妙必臻,无法不具。汉碑之存于今者,唯此绝异。然汉人浑朴沉劲之气,于斯雕刻已尽,学之不已,便不免堕入恶道。学者观此,当知古人有此奇境,却不可用此奇法。”(《虚舟题跋》)

翁方纲评云:“是碑体参篆籀,而兼下开正楷法,乃古今书道一大关捩。”(《两汉金石记》)

康有为谓:“王恽以《夏承》飞动,有芝英龙风之势,盖以为中郎书也。吾谓《夏承》自是别体,若近今冬心、板桥之类,以论语核之,必非中郎也。”

据赵明诚《金石录》称此碑“刻划完好如新,余家所藏汉碑二百余卷,此碑最完。”可见原石在南宋初年尚称完壁,惜久已不在人间。据称存世唯一比较可信的原石拓本,为明无锡华夏(字东沙)真赏斋本,缺三十字。有翁方纲长跋,世称孤本。

图片

君讳承字

仲兖东莱

图片

府君之孙

大尉掾之

图片

中子右中

郎将弟也

图片

累叶牧守

印绂典据

图片

十有馀人

皆德任其

图片

位名丰其

爵是故宠

图片

禄传于历

世策薰著

图片

于王室君

锺其美受

图片

性渊懿含

和履仁治

图片

诗尚书兼

览群艺靡

图片

不寻畅州

郡更请屈

图片

己匡君为

主簿督邮

图片

五官掾

曹上计掾

图片

守令冀州

从事所在

图片

执宪弹绳

纠枉忠絜

图片

清肃进退

以礼允道

图片

笃爱先人

后己克让

图片

有终察孝

不行大傅

图片

胡公歆其

德美旌招

图片

俯就羔羊

在公四府

图片

归高除淳

于长到官

图片

正席流恩

褒善纠奸

图片

示恶旬月

图片

六建

宁三年六

图片

月癸巳淹

疾卒官呜

图片

呼痛哉臣

隶辟踊悲

图片

动左右百

姓号   若

图片

丧考妣咳

孤愤泣忉

图片

怛伤摧勒

铭金石唯

图片

以告哀其

辞曰

图片

于穆皇祖

天挺应期

图片

佐时理物

绍纵先轨

图片

积德勤约

燕于孙子

图片

君之群戚

并时繁祉

图片

明明君德

令问不已

图片

高山景行

慕前贤列

图片

庶同如兰

志愿未止

图片

中遭冤夭

不终其纪

图片

夙世殒祚

早丧懿宝

图片

抱器幽潜

永归蒿里

图片

痛矣如之

行路感动

图片

党魂有灵

垂后不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文拟从《夏晨碑》的笔法、结体、章法的书艺特色方面试分析如下:

一、篆隶楷行草兼之的笔法

《夏承碑》创作的历史背景是小篆日渐萧条、隶书大兴并且发展到极致的时代。是时书体大备,章草、今草应运而生,楷书、行书亦刚刚萌芽。因此,作品自然而然地体现出作者渊博娴熟的传统功力和勇于标新立异的卓越艺术才华。

清代刘熙载云:“隶形与篆相反,隶意却要与 篆相用。以峭激蕴纡余,以倔强寓款婉。斯征品量。”这在《夏承碑》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印证。兹举数例以窥《夏承碑》的笔意、笔法:首先,《夏承碑》的草字头、“牛”旁、绞丝旁、许多“忄”;某些立人旁;再如“历世”的“世”字,“道”和“招”的右上、“到”的左上、“流”的右下,又如“五、上、山、早”等字。这些字都在很大的程度上继承了篆法。所谓篆法,主要是圆转的笔法。“篆尚婉而通”,由篆演变为隶,最主要的是变圆转为方折,易长方为扁方。《夏承碑》则是对业已成熟的隶书的一次变革,所谓“领略古法出新奇”。它的用笔亦方亦圆,圆转方折兼而有之。隶书既然是从篆书进化而来,一般地说,都多少带有篆书的遗意:只是《夏承碑》继承的篆意异乎寻常地显著,从而形成此碑最主要的独具的特色之一。

其次,《夏承碑》还有着行、草的笔意。行书是正书的流动。所谓草法,也不过是“连、省、变、符”而已。以点为例,《夏承碑》中的许多点都不作横竖画处理,仅从开头“君 讳承字仲兖东莱府君之孙”一句看,其中“字、兖、府”三字的上点都包含着流动呼应的笔势,便有着连与变的草法。也许是作者特殊的嗜好吧,他把“东”字的上端也变作一点处理。这种出神入化的绝妙变格,在常人岂可思议!

再次,此碑还包含着正楷的萌芽。除了某些点和捺画之外,如“和”字左上和“穆”字右下的撇画,“寻、薄、到”的竖勾等等,与后世楷书皆合。至于此碑的隶法,自不待言。

综而述之,《夏承碑》的笔法,上集篆隶之成规,下启钟王之楷法,旁通行草之变态,以隶篆为本,兼用楷行草法,确是“有妙必臻,无法不具”。后世所谓的平动、绞转、提按诸种笔法,无不融会于笔端,显现于行品之中。或舒缓雍容,或顿挫激扬,精彩飞动,韵律天成,神气古雅,不拘一格。“用笔千古不易”,于斯可窥门径。

二、方正典雅的结体风格

小篆本是体型长方的,隶变之后,在结体上是易长方为扁方,由修长的纵势变为宽博的横势。汉隶中的《鲜于璜碑》、《史晨碑》、《曹全碑》等皆是如此。《夏承碑》结体的不同流俗之处在于,以方为主,间以长方,长、方、扁互用,参差错落,相映成趣。如“东莱”、“中子”、“累叶”、“兼览群艺”、“丰、于、王、金、皇、积、美、履、书、更、屈、己、曹、令、事、笃、察、宝、党”等字的字形都是长方的,可 以说是一种“返祖现象”,可是作者运用得顺理成章,所谓“古不乖时”。与之相对应的是“右、人、妣、石、以、曰、佐、并、时、易、州、五、上、大、如、止、夙.世、永”等字,仍是扁方的,有些甚至扁得出奇。字里行间,颇有“老翁携幼孙”之趣。此外,有些别致的字值得一提:如“中、令”都呈菱形:“告”则呈金刚石状;“勤约”二字,均以右边的倾侧,破左边的平稳;“王”字,底横伸缩有致,不墨守对称而追求均衡,再如开头“字仲兖”的“字”,右下角空出,似有大厦将倾的险势,实则倾而不倒,全赖底下沉实的一勾稳定重心。这种奇趣,通于不倒翁的原理。由此可见《夏承碑》方而不板,典雅灵动的结体风格。后世颜真卿楷书方正伟岸、雄秀雍容的结体,盖取法于此碑。

三、趋于后世楷书的章法

《乙瑛》、《礼器》、《华山》、《史晨》、《曹全》诸碑的章法,均是行距紧密,字距疏阔,盖因结字较扁,故取横势连络,以见韵致。《夏承碑》的字距与行距则差别不大,类似于秦篆,这与字形(长、方)大有关系。后世楷书的章法,与此一脉相承。

总而言之,《夏承碑》的书艺特色在于:用笔波磔起伏,隶法为本;婉转遒劲,篆籀兼施;方圆连变,楷行草法时见。结体以方为主,长扁互济;斜正配合,随字赋形;寓险 于稳,变化均衡。章法纵有行横有列,于匀称平整中见布白之巧妙。


图片

特别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