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导入: 莲花历来为人们所喜爱,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咏赞莲花的佳篇,同学们能说出几句呢?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 知人论世:
周邦彦(1057-1121),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著有《清真集》。周邦彦的词,长期被后人尊为“词家之冠”。 精通音律,能自度曲,曾在朝廷担任大晟乐府提举官,进一步完善了词的体制。周词语言富丽精工,音调和谐,讲究格律,王国维比之于“词中老杜”,夏敬观号其为“词中之圣”。技法上成为婉约词的集大成者。但内容上多有不足,泛咏旅思绮情。 写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至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之间,当时周邦彦久客京师(汴京开封),周邦彦本以太学生入都,以献《汴都赋》为神宗赏识,进为太学正,但仍无所作为,不免有乡关之思。 根据字词自主翻译本首词 译文:细焚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旧有鸟鸣可占雨之说),拂晓时分鸟儿东张西望的在屋檐下的“言语”。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叶清润圆正,每一片荷花都挺出水面。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长久地客居长安。五月,我故乡的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一叶扁舟,在我的梦中来到了过去的荷花塘。 整体感知 1.从结构看,词的上下片各侧重写什么? 上阙写景,下阕抒情。 2.本词主要写了什么景?抒发的什么情? 荷塘美景,思乡之情。 深入探究: 1、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感官上来讲,词人是从哪三个角度来描写这幅画的? 意象: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荷花。 2、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请赏析“呼”和“窥”的妙用。 “鸟雀呼晴”:“呼”字,极为传神,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鸟儿仿佛急于向人报告天晴的消息。表现出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的神态。 准则; 3、从炼字的角度,分别赏析“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清圆”——写出了荷的形状是圆的,一种很饱满的感觉;再加上是雨后,显出荷叶的清新、美丽。 下片着重写思乡之情,从哪几个字能看出思乡情切,又是以谁的口吻传达的? 遥。从杭州到开封,确实有种路途迢迢,山水阻隔的感觉。 “五月渔郎相忆否”用了什么手法? 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友人,而用设问反写不知旧友是否忆我,不仅把自己对故乡、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细腻真切,而且不落俗套。 这种写对方表达自己某种感情的写法,叫对写法,或反客为主。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此处为何写梦? 思乡之切以至梦中飞度,恍若已回故乡,与友人小楫轻舟畅游于芙蓉浦。 词最后的“芙蓉浦”,与上片的“荷”遥相呼应,是对荷的描写的延伸,使全词结构更为完整、紧密。 本文小结 以下为课件预览,共14张ppt: ![]() ![]() ![]() ![]() ![]() ![]() ![]() ![]() ![]() |
|
来自: 昵称503199 > 《微信高考语文必备攻略-统编语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