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听了青年教师的几节自读课,教材中的自读课型和自读课的资源,譬如课文旁批、阅读提示、文言文还有思考探究等,对他们好像没有什么作用,还是当成教读课文一样面面俱到地教。忽而我就想到了2019年11月14号在杭州文海中学听的培东兄弟的一节语文自读课《周亚夫军细柳》。 ![]() 那是杭州师范大学举办的2019之秋浙派名师初中学科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示活动。听说有肖培东老师、吴卫新老师、马骉老师的课,我就带着语文组的老师一道去了,也算是学校的一次培训吧。这次培东老师上的就是自读课文《周亚夫军细柳》,给我的印象至今还在。 第一,培东老师这节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把自读课文当作自读课文来教。他立足足教材助读系统,构建自读框架。以教材“阅读提示”和“思考探究”为支架,引导学生明确学习路径。例如,通过“思考探究”四个题目(内容理解、手法分析、文言字词、拓展阅读)串联课堂活动,达成教学目标。 “真”在军纪严明; “真”在面对天子,守住自己的原则; “真”在天子面前,不卑不亢; “真”在恪尽职守……
![]() ![]() 另外,这次活动还听了吴卫新老师和马骉老师的课,收获也很大。 ![]() ![]() 卫新老师的课是写作指导课——“凝视,你才能读懂这个世界”。课堂教学中,我感受到卫新老师的知识储备及其丰富,妙语连珠,古今中外的名言信手拈来。这节作文课给学生以头脑风暴,引领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沉淀自己的心灵。卫新老师的作文课告诉我们:思维和理性更是今天的学生所需要的。 ![]() ![]() 马骉老师上的《狼》,课堂上学生学得轻松,思维也得到了张扬。他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是以“文”带“言”,言意共生,学生学习的参悟力得到提升。不过我就是感觉,这样教学文言文,“言”的落实不接地。这也许是我的多虑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