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戌春: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与创新

 昵称15221501 2022-12-08 发布于湖北

此文发《教学与研究》2018年6月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与创新 

湖北省建始县第一中学    田戌春      邮编:445300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与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经逐步转变成人才的竞争,全面推行现代化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被看成是我国重要的既定政策之一。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水平、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使其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教育界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语文教学     教学民主化    运用与创新

      新课程改革自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随之出现了一些问题,部分教师依然固守着封闭、被动的传统教学模式,丢弃、淡化了语文教学中生动而本源的东西,忽视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严重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因此,如何转变传统观念调整教学策略,则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1.回归文本,感受语言 

   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一些教师越来越注重拓展教学,反而忽视了教材文本。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教学展开的基础,其选择和编排都是经过合理安排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应该以文本为基础,在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基础上,再进行有方向性的拓展。与基础教育其他阶段的语文课文相比,高中课文具有更强的文学性与专业性,每一篇都值得细细品读。出色的文章往往能将作者的情感、思想倾向与其语言风格相协调,通过品读文本,既能感受到语言本身的魅力,又能对作者思想情感与性格特点有所把握,达到学生与课文产生共鸣的目的。以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中的两篇短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例,作为新闻体裁,一般需遵循零度原则,即新闻中只叙述事实而避免带入作者的主观情绪。但这两篇新闻记叙的事件比较特别,一为香港回归,一为二战集中营探访,作为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叙者,作者不可避免地会带上主观色彩。《别了,“不列颠尼亚”》语调相对激昂,满溢着作者作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则语言基调沉重,充满人性的关怀与对战争的反思。教师在讲课之前,可以让学生先自行阅读,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对文本产生心有灵犀的共鸣,体会看似平静的文本中所蕴含的厚重情感。
  2.教师与学生要平等对话
  以往的语文课堂总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为了从学生嘴里得到那个标准答案,学生经常被老师追问得不知道说什么好,或者学生顺着老师的引导说出了老师想要的标准答案,但并非学生自己阅读所得,学生对课文内涵依然很模糊。虽然也有学生自读课文,同学之间讨论等环节,但学生的阅读仍然是被动的。所谓平等对话,应该是在各自研读文本的基础上,由学生提问,教师答疑解惑。有的问题教师可以系统回答,有的问题可以让同学之间互相讨论解答,还有的问题也许教师一时不能解答,但并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只要这种“探究式”的阅读坚持久了,也许学生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3.课堂教学中的三个“注重”
  3.1注重抓住课堂时机,适时提出问题。授课时,教师要善于抓住突破口,有意识地给学生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探索。
  3.2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因人设计问题,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3.3注重课前精心设计,强化重点问题。问题要有坡度;要紧扣教学重点,紧扣文本和大纲要求。发散型和假设型的问题不是无边无际,要有提出的基础、思考的方向和最终的目标。教师经常鼓励学生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思路,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参与率,又得到了宝贵的教学反馈信息,从而能够及时调整课堂的进度和教学的内容。做到:①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②在课堂中勤于巡视、乐于倾听、关注学生的发展。真正的教育往往发生在师生心理距离最短的时刻,教师的一个微笑、一次肯定的颔首、一声亲切热情的指导都会带给学生无穷的动力。
  4.关于文言文教学
  4.1文言文教学教学要重积累,会拓展。在平时授课中我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的强化。每节课学习正课之前,我总是抽出5分钟,以课堂小测的方式考查课下注释及老师特别强调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每天都有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其他同学在作业本上写。由于我们年级对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学生有表扬记录,因此学生们都很喜欢在黑板上写,上课时也能积极地回答问题。虽然是传统的文言文的学习,但是整个课堂还是非常活跃的。为了巩固课内的词语积累,我还经常印一些课外的文言语段让学生阅读,检查他们能否举一反三,用课本上的例子解决新的问题,达到知识的迁移,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积累更多的文言词语和古代的文化知识。
  4.2重视品味语言,感受文本魅力。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品味文本语言。品味语言,目的是让学生发现和体会文本的魅力,其着眼点是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力。通过品味语言,感受形象,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体会文本的艺术表现力。从文言文课文学习中体会到华民族的智慧,体会到中华文化的优秀,体会到汉语言的魅力。文言文课堂教学,老师应适当引导学生从重点词语的推敲、精彩语句的揣摩、写作技巧的欣赏等不同角度品味文本语言,采用和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方式进行语言品味。此外,我们可以把文言文语言品味与朗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反复诵读中,感受、体悟语言,形成良好的文言语感,从而发现文言文作品中的“妙处”。中国古代优秀作品是一块充满丰富情感的广阔天地,要想让学生充分领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反复阅读文本,重视文本语言的分析品味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运用信息技术
  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普及的教育环境中,可以充分利用承载更多信息的媒介:图像、文字、数字、声音等。多媒体呈现信息方式是新颖的、灵活的;多媒体呈现的信息量是丰富的;多媒体能够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途径刺激学生的感官……心理学家试验证明:学生对于不同类别的材料的记忆容量是不相同的,对于图像的记忆明显超过对于标明物品名称的词语的记忆。造成学生对不同材料的记忆力差异的原因,是记忆时的编码方式与加工程度不同而引起的。短时记忆以听觉编码为主,长时记忆以视觉编码为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是单一地呈现文字材料,除了会使学生疲劳外,也会使学生丧失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在呈现记忆材料的时候进行多种方式的呈现,尽可能避免那些干扰信息元素介入,就会在学生的记忆中形成更多的记忆交叉点,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合理选用一些多媒体资料,可以使教学内容丰富化、多样化,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思考习惯,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