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汉语中独有的固定短语,在表达中具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特点,常用于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成语结构紧密,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三字和多字,均源于古代文献或历史事件,后被长期沿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并形成了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这里人才辈出,文化昌盛,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以成语而论,据不完全统计,在传世的成语中,和苏州相关的在500条以上,这些成语或产生于苏州地域,或源于苏州人物,或出自苏州著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为了深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切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本报约请苏州图书馆研究馆员孙中旺先生开设“苏州成语故事”专栏,欢迎广大读者关注。
三令五申:原为我国古代军事纪律的简称,后比喻叮嘱告诫。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原指将帅在外统军作战,可以不受君命约束。后比喻有自主权,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行动。 出处: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原文:约束既布,乃设𫓧(钅夫)钺,即三令五申之……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在中国军事史上,《孙子兵法》有“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之誉,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作者孙武也被尊为“兵圣”。《孙子兵法》的产生、实践和完善,以及孙武的一生功业,均与今苏州地区密切相关。“三令五申”和“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两则成语就出自孙武初到吴国时的练兵故事。 孙武,字长卿,出身于齐国贵族,喜欢兵法。当时齐国内乱不已,而位于南方的吴国相对比较稳定,孙武就流亡吴国,避世隐居,专注于兵法的研究,得到伍子胥的赏识,将他推荐给胸怀大志的吴王阖闾。 孙武初见阖闾时,阖闾已经读过他写的十三篇兵书,想看看孙武练兵的实践效果,问孙武能否用妇女来试验,得到了孙武肯定的回答。阖闾就在宫中选出了180名美女,交给孙武操练。 孙武把这些美女分成两队,让阖闾的两个爱妃分别担任队长,命令她们都手持长戟。孙武下令说:“你们知道自己的心、左手、右手和后背吗?” 美女们回答说知道。 孙武说:“向前,就看心所对的方向;向左,就看左手所对的方向;向右,就看右手所对的方向;向后,就看背所对的方向。”美女们又回答说知道。规章纪律宣布后,孙武陈设起𫓧(钅夫)钺之类刑具,接着就三令五申。按照宋代曾公亮所撰《武经总要》的解释,所谓“三令”:“一令观敌之谋,视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二令听金鼓,视旌旗,以齐其耳目;三令举斧,以宣其刑赏。”所谓“五申”:“一申赏罚,以一其心;二申视分合,以一其途;三申画战阵旌旗;四申夜战听火鼓;五申听令不恭,视之以斧。”可见三令五申原意是古代军事纪律的简称。 明确军纪后,孙武就击鼓命令队伍向右,美女们可能觉得好玩,就大笑起来。孙武说:“军纪不明,号令不熟,这是将领的过错。”于是再次三令五申,然后击鼓命令队伍向左,美女们又大笑起来。孙武说:“军纪不明,号令不熟,这是将领的过错;既然已经明确了军纪却不按照要求去做,这就是士兵的过错了。”于是就要斩杀两队的队长。阖闾在台上看到孙武要斩杀自己的爱妃,大为惊骇,赶忙派人传令说:“我已经知道将军善于用兵了。我要是没有这两个爱妃,吃东西都觉得没有味道,希望不要斩杀她们。”孙武说:“我既然已经受命担任将领,将领在军队中,君主的命令有时可以不接受。”接着就将两名妃子斩杀示众,并让原排在她们后面的两人继任队长。然后孙武又击鼓发令,美女们吓得大气也不敢出,谁也不敢再当儿戏,向左、向右、向前、向后、下跪、起立等动作,全都认真完成,完全符合训练要求。 于是孙武派人报告阖闾:“队伍已经训练整齐,大王可以下来试试看,无论怎样使用她们,即使是赴汤蹈火,她们也是可以做到的。”阖闾见两个爱妃被杀,怏怏不快地说:“将军停止训练,回馆舍休息吧,我不想下去看了。” 孙武说:“看来大王只是喜好兵法之言,不能用兵法之实。” 阖闾虽然不快,但从此知道孙武善于用兵,最终还是任命他为将军。后来吴国向西打败了强楚,攻入郢都,向北威震齐晋,扬名各诸侯国,这些战绩都是和孙武的努力分不开的。 传说孙武“吴宫教战”的故事就发生在今胥口太湖畔的校场山,其山也因此而得名,苏州旧志中多有记载。山上至今尚有二妃墓和二妃庙,以纪念被孙武斩杀的两位吴王爱妃。近年来,当地在此建有吴宫教战遗址公园,并将附近的两条路命名为教场路和二妃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