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板桥与香油的故事主要围绕着潍县的崔字牌小磨香油展开,以下是相关介绍:
· 闻香赋诗:郑板桥在潍县担任知县时,被城西崔家庄飘来的香油香味所吸引,赋诗称赞“十里郊野满城香,举目远眺圩水长。神工鬼磨五百载,正宗芳味崔家庄”,表达了对崔字牌小磨香油的赞美之情。
· 以画换油:相传郑板桥曾用一幅画有竹子怪石和黑毛驴的画,换得了两坛子崔记香油,并将其送给了慎郡王允禧。允禧和皇太后品尝后赞不绝口,崔记小磨香油也因此成为皇室贡品。
· 礼送恩师:1747年,郑板桥为感谢恩师慎郡王允禧,以崔家小磨香油为礼奉送到王府,香油的独特醇香被崇庆皇太后钦点为贡品,进入御膳房。 
郑板桥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调任潍县知县,在潍县共任职七年,以下是他在潍县期间的主要事迹:
赈灾救民
· 开仓放粮:潍县发生灾荒时,郑板桥向上级禀报灾情请求开仓放粮无果后,毅然决定自行开仓赈贷,令百姓具券借粮,挽救了众多灾民生命。
· 以工代赈:他大兴工役,招募远近饥民修筑城墙、疏浚护城河等,让灾民通过劳动换取食物,同时劝邑中大户开厂煮粥救济饥民。
· 责令平粜:对囤积粮食的大户,郑板桥尽行封存其粮仓,责令他们平价出售粮食给饥民,以稳定粮价,保障灾民基本生活。
治理政务
· 公正断案:在审理案件时,郑板桥维护贫苦人的利益,抑制富商豪绅,案无留牍,邑无怨民,使潍县社会秩序得以稳定。
· 关注民生:他关心百姓疾苦,将民间疾苦时刻挂在心上,其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正是其真实写照。
文化贡献
· 文学创作:郑板桥在潍县留下了许多诗作,如《潍县竹枝词》等,反映了当地的社会风貌、民生疾苦以及风土人情。还撰写了《潍县修城记》《重修文昌阁记》《新修城隍庙碑记》等,为潍坊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 艺术成就:他在潍县期间的书画作品风格独特,其“板桥体”书法和以竹、兰为代表的绘画作品,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如60岁所书的《新修城隍庙碑记》,为其楷书代表作。
· 文化建设:郑板桥重修了潍县城隍庙,并亲自为城隍庙戏楼撰写了两副对联,将道德教化寓于楹联之中,对当地的文化建设和道德风尚产生了积极影响。
人才培养
· 资助学生:郑板桥注重发现和培养人才,曾用自己的薪俸帮助贫困学生韩梦周,使他得以安心读书并考中进士。对于另一位穷学生韩镐,他也多方资助,并赠书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留住潍坊记忆,讲述潍坊老故事 对比潍坊老照片,倾诉家乡情怀 本文内容如若引用转载请告知我 如果提供素材线索请私聊或留言 作者简介:潍坊五好青年(wf5good),山东老潍县人,男,70后,汉族,从事教育,五官端正,性情温和。动若跑男,静若宅男,爱好跑步,健身,骑行,户外,写作,摄影,足球和旅游,特别喜欢家乡文化和地方文史。最大梦想是世界那么大,好想去看看。广交各位志同道合朋友。请关注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