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反思】忆江南

 特教梦 2025-05-24 发布于江苏

【教学反思】忆江南

郭晶

乌海市特殊教育学校

一、教学背景

本次教学对象为我校中年级培智班学生(轻度至中度智力障碍,伴随语言发育迟缓、注意力分散等问题)。教学内容选取白居易的《忆江南》,目标并非要求学生完全理解诗意,而是通过多感官刺激帮助学生感知诗词韵律、建立江南意象,激发学习兴趣。

二、多感官教学设计

1. 视觉支持

制作动态PPT:将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配以动画(朝阳升起、江畔花朵渐次绽放),强化色彩对比(红/蓝)。  

实物展示:丝绸、桂花糕等江南特产传递地域特色。  

反思:动画效果成功吸引注意力,但自闭症学生对闪烁画面敏感,需降低切换频率。

2. 听觉输入

三重听觉输入:教师吟诵→童声配乐朗诵→学生敲击铃鼓模拟春来江水声。  

改编歌词:将诗句填入简单旋律中反复吟唱。 

反思:听觉环节参与度最高,但需注意听障学生辅以振动节拍器触觉补偿。

3. 触觉体验

江南水乡触觉箱:装有温水的喷壶和水盆感受江南的水波荡漾,蓝色绿色丝绸模拟“绿如蓝”。

临摹沙盘:用手指在沙上描画""字字形。 

反思:触觉探索有效缓解焦虑情绪,但应考虑是否有学生存在触觉敏感问题。

4. 嗅觉/味觉延伸

嗅闻并品尝桂花糕和龙井茶(体验江南饮食文化)。  

反思:嗅觉刺激引发积极联想,但个别学生抗拒陌生气味,需备替代方案。

三、教学成效

1. 积极方面

多通道输入显著提升记忆效果,大部分学生能跟随提示接诵关键词。  

触觉-视觉联动帮助建立江南=的初级概念。  

情绪问题和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发生率较传统讲授降低。

2. 待改进问题

感官刺激的强度把控不足,易导致过度兴奋。 

不同障碍类型学生的感官偏好差异需更个性化设计(如自闭症学生需减少不可预测的听觉刺激)。 

风景旧曾谙等抽象句仍需具象化改造。

四、优化方向

1. 建立感官教学冷静角,供学生自我调节。  

2. 开发分层感官任务卡(如:嗅辨任务分识别气味简单分类两级)。  

3. 增加家校联动,提前发送感官教具包让家长协助预习。  

五、结语

本次教学证实,多感官教学能有效突破特殊学生认知局限,将古典诗词转化为可触摸、可聆听的经验。未来需进一步研究不同障碍类型的感官响应规律,让千年诗韵在特殊教育课堂真正生根发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