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佩,原41军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生于山东莱阳,1947年加入共产党,历任41军政治部干部科干事,科长,41军政治部青年处处长,41军下辖123师369团政委,41师下辖123师政委。 塔山阻击战,三保本溪四保临江,入桂追歼战,这些颇有名气的战役宋子佩都参加过,不过最让其难以忘怀的,还是八十年代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68年宋老被评为全军学习毛主席著作先进分子,88年被授予共和国独立功勋奖章,这本书是从云南参战回来后就开始写的,98年就已经写完了,但考虑到一些原因,直到2008年宋老去世后才选择发表”,曾经多次采访过宋子佩老将军的范建武说道。 ![]() 罕见的误判1979年对越作战时,宋子佩时任41军政治部副主任,2月17日战斗打响后,他跟随承担穿插任务的部队向敌人纵深穿插,这支负责穿插任务的部队,是全军最早出国,最晚回国,在越南战斗28天整,而宋子佩是所有参战部队中,唯一一位跟随团部进行穿插的正师级干部。 “当时对41军的要求是,纵深穿插部队务必在2天内到达指定地点,所以部队每个战斗员只带了0.25个基数的弹药以及三天的给养,但事实上,这个决策出现了意外”。 由于道路难走,加上后勤梯队和保障部队全部掉队,穿插部队只能改走大路单独行动,而且他们也不知道,后勤梯队因为编组过大,算上民工大约有上千人,还有上百头骡马,兵力薄弱,遭到了敌人的袭扰,丢失了大量物资。 “我们穿插部队刚进到纵深,敌人直接封锁了所有的公路,军指为了给我们送给养,不得不下令打通公路,为此组织两次强攻朔江,但是都没有成功,还损失了几辆坦克”。 此时穿插部队深入敌后6天了,早已弹尽粮绝,加上400多名伤员无药可医(后勤和保障中的伤员),不但无法转移,还拖了参战序列的后腿。 ![]() “2月18日,121师361团政委郑赞带着后勤与团主力汇合,大家一看有吃有喝,药品和弹药也补充了,心态上就有些松懈,认为敌人无法造成威胁,降低了警惕之心”。 果不其然,在当晚向809高地转移时,骡马和人都要排成长队过河,一直到了深夜,上百个手电筒发出的光亮,让部队整个暴露在敌人火力之下,敌人开枪后大片大片的倒下,不光是人还有骡马。 “当时没有人指挥部队,是后来的炮兵指导员徐家钦就地成立临时指挥部,收拢了部队逃了出来”。 一夜激战打退了敌人十多次进攻,直到天快亮了敌人才退下去,打着打着就不知道到哪了,经过研究徐家钦决定继续按计划向809高地前进。 与此同时,走散的600多民工加上后勤梯队碰到了362团,这时他们才发现走错路了,其中作训科葛科长多次对照地图,可由于精确性不高,都没有办法判断路线。 原路返回的途中,因为士气不高,加上组织不力,造成了队伍拥挤混乱,结果被埋伏在铁矿附近的敌人找到了机会。 ![]() 敌人混入民工队伍,用匕首和手枪乱打乱炸,局面一时大乱,各自为战,分不清敌我,只能靠口音一个个排除,虽然造成的伤亡不高,但是让大家本就紧张的神经更加不敢松懈。 或许是因为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或许是因为对局势的判断,师机要组再次做了一个特殊的选择,那就是毁掉密码本。 当时大家都以为要牺牲在这里,不想留给敌人,所以决定烧掉,可谁知道敌人只是搞一些骚乱,根本没有能力围困我方,可能是接二连三的遭遇导致保密员太过紧张,就把密码本烧掉了。 这样一来就会严重影响指挥,师部无法向上级报告和接受命令,无法向下实施指挥,军区得知这一情况后,上下之间的情报还一度猜疑,直到2月25日军司令部机要处长亲自到现场查证后,才恢复了联系。 罕见的失利此时部队早已断粮许久,只能靠野菜草根果腹,管理科的同志带着警卫排在阵地附件侦查,看有没有村庄,好不容易在大山里找到一户山民,经过翻译沟通后,管理员留下了20块钱,拿塑料布买了一大布袋大米。 ![]() 做成了稀饭分给大家吃,警卫员先端给首长,首长们不喝,要求把所有稀饭供应给伤员们,可实在是太少了,周政委默不作声,过了一会儿还是下令,把马匹杀了给伤员吃马肉。 炊事员把马肉煮好后送给首长一些,大家都劝首长吃一点吧,保存体力指挥,首长们谁也不动筷子,最后全部端走送到了伤员那边,伤员们一听首长一口没吃,又让警卫员送回来了。 最后宋子佩说,给电台的同志吧,他们几天几夜没吃东西了,一直熬着呢。 深山老林里面,无处可去,就算是死也只能战死,21日晚上,121师行军到扣屯附近,面临四大致命困难,必须做出决断了。 首先,兵力极端分散,一个师现在能够指挥的人马不足两个营,其次,最重要的防御地区扣屯,完全没有兵力扼守,第三,四百多名伤员无药可医,最后,没有粮食。 “当时毛副军长也在,但没有说话,其实我们都知道该如何解决,但是毛副军长需要等,等上面的命令”。 要等的命令其实就一句话,“参战部队给养急缺时,可就地筹措解决”。 ![]() 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身上有钱也花不出去,战区里面连个人都摸不到,上哪买去,经过的村庄倒是有鸡鸭猪羊,但那都是老百姓的财产,宁可吃野菜,也不能动一丝一毫。 只有在个别极其特殊的情况下,部队需要自行筹措解决给养时,才能找地方群众进行买卖,打借条需要备案,带回来的任何物品都要进行记录,等到战后给与赔偿。 上面不下命令,就是饿死,谁也不敢动,不过好在终于得到了自行筹措的军令。 “当时毛副军长拿着电报,让我和周政委安排一下,还要仔细研究这封电报的内涵”。 就地筹措的命令下达后,要么买要么换,买的时候多数家里都没人,我们拿走鸡鸭,把钱财或者值钱的怀表等等留在显眼的位置,有的还会帮忙打扫一下家里的灰尘。 伤员那边终于是吃上了肉食,他们要是再没有营养,恐怕会威胁到生命安全,虽然有点强买强卖,但这是无奈之举。 ![]() “从客观角度来说,我们这样大一个国家,打这样一场战争,虽然敌人很狡猾,但是,我们必须从自身找原因,要找到为何参战部队得不到保障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我们的战士都是好样的吃的问题总算是解决了,可那400多名伤员仍旧挤在一条山沟里,缺医少药,只能靠自身去硬撑,双目失明的,断臂断腿的,胸部中弹的等等。 “我跟周政委一天去三次看他们,刚开始还好,脸上还有精气神,到后面一个个面黄肌瘦,憔悴的不像样子,除了心疼没有别的办法”。 十天没有换药,就连清洗伤口的棉花和盐水都没有了,伤势会一天天恶化,有些伤口已经感染流脓了,这样下去,轻伤员会变成重伤员,重伤员高烧不止,随时可能面临生命危险。 “有一次半夜,两名重伤员一声不吭的躺在担架上,第二天给他们喂饭时才发现,已经死了,嘴里咬着一块布,他们忍着剧痛不发出声音来,宁可死在担架上,都不愿给别人造成麻烦”。 别说一碗米水,就是一碗污水,一块发霉的面包,大家都要互相让好几个来回,这些战士怎么牺牲都想到过,就是没有为自己考虑过。 ![]() “后来搞到八支青霉素,给伤势最重的伤员注射,排长廖健民子弹贯穿腹部,注射一支,战士肖才珍弹头没取出来,注射一支,军医秦久栓胸臂部多处受伤,也得注射一支”。 好不容易分配完了,按名单去注射时,一个个都说自己不需要,说自己伤势已经好了,让更需要的同志先用,最后实在没办法,每注射一人都要告诉他们,这是组织的命令他们才接受。 说实在的,一支青霉素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但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所有人都很感动。 部队进驻扣屯后,情况更加严峻,恰在此时军区来电,吴忠副司令要打高平,毛副军长立刻赶过去要亲自说明情况,请他帮忙解决伤员转移问题,其实毛副军长非常自责。 他身为最高指挥,连伤员都救治不了,每次面对伤员期盼的目光,他都不敢面对。 很幸运的是,非常顺利的找到了吴忠副司令,汇报完毕后吴一直夸我们打的好,打的顽强,然后马上派了20辆汽车和给养来接我们,并下令三十八野战医院做好救治伤员的准备。 就此,伤员不但得到了保护,军区又紧急动员了大批预备役战士重返前线,全部都是25岁到30岁的老兵,专门给121师补充了两千多兵力,这下子要人有人要枪有枪,部队士气非常高昂。 战后检讨时,“指挥不当,情况不准,是造成穿插任务没完成,贻误战机的主要原因,其次,误判局势,未弄清敌人意图,未能组织有效的反击也是主要原因”。 “尽管犯了这么多错误,好在没有耽误战争走向,而且那些伤员最后都活下来了,这也让我们这些干部心中少了一丝负担”。 最后,宋子佩老将军2008年临终前交代,这本书内容太真实,涉及很多很敏感,以后能够发表的话,也算是我给组织留下的一份作业,遵照老同志的生前遗愿,在老部队老领导老战友的支持下,于对越作战胜利35周年出版此书“生死二十八天”。 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去看看,书中每一个章节都是活生生的实战教材,愿以此书给军队贡献一份力量,让后人有所借鉴,也愿更多的人对战争有更清醒的认知,珍惜和平,爱国拥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生死二十八天》:宋子佩.2008 参考文献:《四十一军司令部对越自卫反击战战例选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