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辨证辨病思路

 五味牡丹 2025-05-24

       有人说,学了伤寒论很久很久了,好多东西学习时好像学的很明白了,但到了临床上还是不会辩病。

      鉴此,根据跟师抖音号“小王老师说经方”、“王跃超说经方”视频直播之学术观点,整理一下伤寒论的辩证辨病思路

一、辨证总纲:先辨阴阳

以阴阳为总纲(伤寒论阴阳观核心),整体判断疾病属阳证或阴证,此为辨证基础,在此基础上,再分别辨析三阳三阴究属何经。即 “辨证先辨纲,纲举目张”。

二、阳证辨证(三阳病辨析)

三阳病总范畴整体属阳证者,需在太阳、少阳、阳明三经中辨别具体病位

太阳病特征:纯太阳病为表证,以恶寒、脉浮等表证为主。

阳明病特征:实热征象明显(如大热、大渴、便秘等阳明经证或腑证表现),即可辨为阳明病。

少阳病特征:若既非纯太阳表证,亦非纯阳明实热证,且存在上焦或胸腹腔火热郁结症状(如口苦、咽干、胸胁苦满等),多属少阳病。

合病辨治:若太阳病兼见其他经症状,为太阳合病(如太阳与阳明合病、太阳与少阳合病等,也可合病阴经);阳明、少阳病兼见他经症状者,同理类推(参考太阳合病逻辑)。

三、阴证辨证(三阴病辨析)

三阴病总范畴整体属阴证者,需在少阴、厥阴、太阴三经中辨别具体病位

少阴病特征:体虚之人出现表证,即为少阴病(如少阴伤寒、少阴中风)。需特别注意少阴为 “在表的阴证”,临床因体虚抵抗力差,病情易传变,故《伤寒论》少阴篇多为传经后条文(如少阴合病或传变至其他经的病证),后世医家若未将少阴视为里表证,易衍生错误解读。

厥阴病特征:整体阴证兼具虚象、同时存在阳气虚或津液虚所致的虚火、虚热症状(如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等),基本可辨为厥阴病。现代人多虚体兼虚火,故阴证中厥阴病较为常见(治疗非独乌梅丸,半夏泻心汤等亦适用)。

太阴病特征整体阴证且几乎无热象(无虚热、虚火),以纯虚纯寒为特点,多属太阴病(尤其需注意纯太阴里证的危重症)。

四、合病范畴

合病涵盖多种组合:可为阳经与阳经合病(如太阳阳明合病)、阴经与阴经合病(如少阴厥阴合病)、阴经与阳经合病(如太阳少阴合病);涉及病位可为两经合病,亦可为三经合病,需结合具体症状综合判断。

        【点睛】以上思路为大王小王老师视频直播所传授以阴阳为纲,分述三阳三阴辨证要点及合病规律旨在梳理《伤寒论》辨证逻辑,避免因条文零散导致的学习困惑,共勉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