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弹性自适应系统破译经方运用,不一样的思路解读《伤寒论》(3)

 杜博士养生调理 2022-03-05

升降失常:

足太阳行人体之后,故人体后面为表,气机运行规律是上升的。人前面包括胃肠为里,气机运行规律是该降的。人体侧面为半表半里,气机运行同兼表里属性,兼具升降。

文章图片1

治疗太阳病,解表的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越婢汤都是解决升散的问题。

文章图片2

葛根汤

清热、通下的方剂如白虎汤、泻心汤、大陷胸汤、小陷胸汤、大承气、小承气、调胃承气等都是解决降的问题,这是三阳病的情况。

文章图片3

三阴病主要是机能衰退,首先解决功能衰退的问题要用四逆汤、理中汤、大建中汤等,其中附子是主药。

解决功能衰退之后,再纠正升降失常的问题,则同于三阳病。

文章图片4

附子理中汤

内传化热:

病邪由表侵入人体,最初会有发热恶寒的现象,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风寒外袭造成腠理闭塞,阳气向外冲击时发生的阻遏熵增现象。

这种外邪称之为表邪,这种症候称之为表证。针对表证,治疗的主要原则就是协助阳气打通阻滞,使能量能够顺畅地从体表透发。因此,在整部《伤寒论》中,凡提到“发热”一词的,几乎都是指表证。

文章图片5

能量散发

我们必须明白,所谓发热,并不是病邪或病理性质为热,而是指阳气在表部的郁遏状态,能郁遏阳气的,一定是筋膜系统的收引挛缩,而收引挛缩的根本性质反而是寒。

这就是为什么太阳病虽然有发热的症状,但治疗用的药物却反而以辛温为主的原因。

虽然表证的根本性质是寒,但在各种原因的影响下,如病程自然发展,误治等,表证就有可能逐步入里,进入半表半里或里部。

文章图片6

半表半里

所谓的内传化热,就是指表寒内传的过程中,随着表证因素的逐步减少,里证因素的逐步增多,病邪的性质也就逐步会由寒化热,且化热的程度往往和内传的程度成正比。

在经方体系中,从麻黄汤、桂枝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栀子豉汤,小陷胸汤、泻心汤、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这一系列的方证就是构建了这样一个传遍规律和过程。

文章图片7

当素体本来有脾胃虚寒时,表邪内传化热,就会形成一系列的寒热错杂证,如黄连汤、小柴胡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半夏泻心汤等这一系列的方证就是阐述这样一个过程。

文章图片8

这说明,外感之寒邪,内传的过程中,其化热的规律,并不会完全被素体脾胃虚寒所打破,而是倾向于内传所化之热和素体虚寒的病理状态同时存在,芩连和干姜的配伍规律在这里体现的最为充分。

文章图片9

以上三篇文章中提到的几条,是经方六重境基于人体弹性自适应假说建立的主要生理、病理原理,灵活应用的话基本上能解释《伤寒论》和经方运用中面临的各种病理变化,是指导临床治疗实践必不可少的一个思维平台和说理工具。

文章图片10

该体系与我们以前学的《中医基础理论》并不冲突,反而可以大大拓展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思维宽度和广度,更便于吸收各种新的知识为我所用。特别是在临床中反复应用到纯熟以后,会逐步发现用这套体系更容易解释我们临床遇到的很多问题,也更容易给我们解决问题拓宽思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